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流信息化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近年來,我國企業在物流信息化建設方面發展迅速。其發展過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解決了信息***享、信息傳輸的標準問題和成本問題,使得信息更廣泛地成為控制、決策的依據和基礎。因此只要解決信息的采集、傳輸、加工、***享,就能提高決策水平,從而帶來效益。此時物流信息系統的主要任務是為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
第二階段,企業在利益機制的驅動下,不斷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資金周轉,將系統論和優化技術用於物流的流程設計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時的物流信息系統需要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壹方面,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規範地貫徹執行;另壹方面,在規定的流程中提供優化的操作方案,例如倉儲存取的優化方案,運輸路徑的優化方案等。其主要任務在於固化管理和優化操作,開始帶有明顯的行業特點。
第三階段,隨著企業供應鏈體系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借助信息系統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競爭力。比如,通過對上下遊企業的信息反饋服務來提高供應鏈的協調性和整體效益,實現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的協同、供應商與采購商的協同等。此時的物流信息系統在供應鏈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由於起步較晚,目前多數國內企業在物流信息化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在具備壹定基礎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開始意識到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性。從發展速度來看,有兩個領域值得關註:壹個是資源整合類的物流企業,如傳化、德邦等,隨著物流企業資源整合速度的加快,信息化已經成為其抵禦外部壓力和展開競爭的第壹武器,統壹標準和統壹信息系統被視為企業發展的第壹要務;另壹個是產業物流,或者說是專業物流領域,特別是汽車、醫藥、圖書、服裝等行業,都在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對信息化的投入非常大。
物流信息技術及其應用趨勢
信息技術特別是適應物流行業特點的技術應用,在物流活動中的地位非同壹般,堪稱區分傳統物流和現代物流的標誌。實現物流信息化的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分類編碼技術、條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RFID)、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其中,近年來較受關註主要是RFID、物聯網、雲計算等。下面就主要技術進行介紹。
1.條碼技術
以條碼為代表的自動識別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物流系統結下了不解之緣。條碼技術實現了數據采集的高速自動化,在數據采集、數據傳遞方面顯現獨到的優勢,為物流與信息流的結合提供了有效手段。
條碼在倉庫管理、生產過程控制、供應鏈管理以及產品售後跟蹤服務中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條碼從大類上分為壹維碼和二維碼。目前應用最為普遍的是壹維條碼。而二維條碼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信息。條碼識讀設備多種多樣,從操作方式上可分為手持式、固定式和便攜式。其中,便攜式條碼采集器,或手持終端
(Hand—hold
Terminal)是集激光掃描、漢字顯示、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通訊等功能於壹體的高科技產品,它相當於壹臺微型的計算機,將電腦技術與條形碼技術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兼具了掌上電腦、條碼掃描器的功能。同時,其體積小、便於攜帶、具有工業等級的抗摔、防水、抗高低溫等特性使其在物流系統各個環節的應用均展現了極大優勢。
2. RFID
射頻識別(RFID)技術壹度被認為是本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信息技術之壹,自2003年開始得到高度重視以來,各國紛紛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用於技術研發和應用開拓。
作為前端的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技術,RFID在物流的各主要作業環節中應用,可以實現物品跟蹤與信息***享,極大地提高物流企業的運行效率,實現可視化供應鏈管理,在物流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空間和發展潛力,在物流信息化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我國在RFID應用方面主要還是局部分散的。
3. GPS、GIS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壹種先進的導航技術,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優勢的導航定位和定時測速功能。地理信息系統(GIS)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地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的地理信息,是壹種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
將GPS和GIS技術結合,融入物流配送的過程中,能更容易地處理物流配送中貨物的運輸、倉儲、裝卸等各個環節,對選擇運輸路線、倉庫位置,調度運輸車輛等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決策分析,同時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物流信息化水平。
4.物聯網
物聯網技術的出現使得物流信息化進入了壹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在技術上以物聯網的應用為特色,業務上以產業物流或供應鏈建設為基礎。物聯網是指按照預先約定好的協議,通過壹系列信息采集和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裝置、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全球定位系統等),把物品與物品、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物品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壹種網絡。
物聯網被視為繼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之後的又壹次信息產業革命,其具體應用領域包括物流、保險、食品溯源和交通運輸等。開放式、動態化和信息的集中管理將是物聯網時代物流信息化的重要趨勢,這樣壹種發展方向和所產生的空間,無疑會使得物流活動更加智能化。從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國,物聯網會進壹步提升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
5.雲計算
雲計算是壹種讓用戶能夠方便獲取的、資源***享的、隨機應變的和可實時訪問的網絡模式,具有快速部署資源或獲得服務、按需擴展和使用、按使用量付費、通過互聯網提供等特征。
目前,物流領域已經出現了“雲”的身影,如車輛配載、運輸過程監控等。借助雲計算中的“行業雲”,多方收集貨源和車輛信息,並使物流配載信息在實際物流運輸能力與需求發生以前得以發布,加快了物流配載的速度,提高了配載的成功率。對於物流行業而言,雲計算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同時,“雲存儲”也是可以發展的方向之壹,利用移動設備將在途物資作為虛擬庫存,即時進行物資信息交換和交易,將物資直接出入庫,並直接將貨物運送到終端用戶手中。
此外,受益於雲物流的還有供應鏈管理,零售業在雲物流的影響下也將發生變化,雲計算也可為快遞行業降低生產成本發揮巨大作用,因此可以斷定,雲計算在物流業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6.移動解決方案
近年來物流行業特別是快遞業發展迅速,企業對物流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由於作業的特殊性,提派員、調度員、庫管、貨檢等工作人員經常處於沒有PC、沒有網絡的環境中。同時,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現代通訊工具的出現和普及,也促使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出現終端化、移動化的趨勢。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都推出了針對物流行業的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以滿足物流企業的信息高效交互、信息實時發布、貨物庫存查詢、車輛定位、內部溝通、客戶服務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