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基礎會計是入門,學好了再學其他課程也不難。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三門課程的重復是當前會計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許多學者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在分析重復原因的基礎上,本文還提出了三門課程內容的整合方法。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作為高校會計專業三門並行的核心課程,內容重復嚴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許多困難和不便,浪費了稀缺的教學資源。對此,許多學者提出了壹系列的解決方案。在會計教學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在此與大家探討。筆者認為,財務管理與會計屬於同壹學科層次,地位並行,都是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是會計學的兩個分支,屬於第二層次;目前公認成本會計兼具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性質,應屬於第三層次。因此,本文將首先解決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重復問題,並整合會計的內容,然後再討論與財務管理的重復問題。壹、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1,天然的血緣關系,兩個學科重復的歷史必然性。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以成本會計為核心的成本會計應運而生。20世紀三四十年代,泰勒制逐漸形成並推廣,逐步建立標準成本和預算制度,進行日常成本控制和定期成本分析。成本會計的職能從成本核算擴展到成本預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也被公認為管理會計的萌芽。可見,早期的管理會計是從成本管理開始的,因為當時面對競爭,企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控制成本。二戰後,成本會計積極進行成本預測和決策,變動成本法、目標成本法和責任成本制度相繼出現。成本會計集中了成本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壹個獨立的體系,形成了對企業成本的全面管理。此時,成本習慣分析、本量利分析、變動成本法也成為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服務企業內部管理為重點的管理會計雛形基本形成。20世紀50年代,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的發展及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成功應用,為現代管理會計奠定了理論和方法基礎,以預測決策會計為主,計劃控制會計和責任會計為輔的現代管理會計體系正式形成。管理會計的應用範圍也日益擴大,從成本管理擴展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包括采購、生產和銷售。因此,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密不可分。管理會計自產生之日起就與成本會計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管理會計對企業的全面管理是從成本管理開始的,然後擴展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成本會計壹直以企業成本的核算和管理為導向,成本管理是兩者研究內容的交集。這壹點在現在的教材中也有體現。管理會計主要包括成本行為分析、本量利分析、變動成本法、預測分析、短期和長期經營決策、全面預算、標準成本制度、責任會計等。成本會計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行為分析、本量利分析、變動成本法、預測分析中的成本預測、全面預算中的成本預算、標準成本核算、責任核算在成本核算中重復出現。2、教學需要,兩門課要明確劃分。作為壹門學科,研究可以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延伸,與其他學科的重復可以說是壹種進步。但作為教學,尤其是本科教學,其內容應該與其他學科明確區分。筆者認為成本會計可以定義為財務會計的壹部分,其核心是成本核算,即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而原成本會計中的成本管理部分全部引入管理會計。這是因為:首先,管理會計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作為壹套服務於企業內部管理的信息處理系統,它應該包括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績效評價。否則,它提供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有些信息無法提供。比如,沒有成本預算,就不可能做出相應的現金預算和利潤預算,沒有成本決策,就不可能做出價格決策。其次,現代成本管理絕不是某個部門的工作,而是企業所有部門和員工的責任。成本會計不可能單獨承擔現行成本會計所賦予的成本預決策、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職責。將成本管理納入管理會計,便於學生從整個企業的角度理解成本管理。這樣,成本會計教材的內容可以設置為:(1)成本會計基礎理論,包括成本會計的對象、性質和核算原則;(二)各項費用的核算方式和成本計算方法;(3)成本信息報告;(4)電算化在成本計算中的應用。這些部分足夠本科生壹個學期每周學習兩三個小時。3.這兩門課程不應該合並。“管理會計”壹詞是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師大會上正式提出的,它標誌著管理會計作為壹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正式形成並得到承認,促使現代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隨後,管理會計在西方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世界上許多會計組織也成立了專門委員會研究管理會計。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做出及時正確的決策,有效地進行管理控制,就需要實時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會計信息。單純的財務會計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壹個完整的現代會計體系應該包括兩個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體系:壹個是面向外部管理的財務會計,壹個是面向內部管理的管理會計。那麽,要解決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內容重復,只有成本會計讓位於管理會計,而兩個分支之壹的管理會計不應該合並形成所謂的“成本與管理會計”,這就犯了壹個原則性的錯誤,破壞了整個會計學科體系。二、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1,研究對象相似,兩門課程內容不可避免。財務管理作為壹項管理活動,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分工和分權管理的過程中,企業形成了壹系列專業化管理,包括生產管理、技術管理、物資管理、營銷管理和人事管理。在這些專業管理中,有的側重於價值管理,有的側重於勞動要素管理,有的側重於信息管理。財務管理不同於其他管理的特點在於它是壹種價值管理,是對企業再生產過程中價值運動的管理,因此可以說財務管理的研究對象是企業的資金運動。根據企業資金運動的內容,財務管理應包括資金的籌集、投放、使用、回收和分配的管理,它們構成了財務管理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作為現代會計的兩大分支之壹,管理會計的研究對象應該與會計學的研究對象相同,即企業再生產過程中可以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即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本運動。管理會計主要是利用財務會計產生的財務信息來反映企業的資金運動,並對其進行進壹步的分析和處理,以提供經濟決策所需的信息,而這個處理過程實際上就是企業資金運動的管理過程。可以看出,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在研究對象上驚人的相似,導致兩門課程的內容有大量的重疊和重復。從目前的教材來看,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重復內容有:本量利分析、經營杠桿、銷售預測、利潤預測、資金需求預測、經濟訂貨量、資金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責任會計,這兩門課程涉及的比例相當大。2.側重點不同,兩個課程的重復內容是協調的。雖然研究對象相似,但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存在明顯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側重點不同。管理會計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如何加強內部管理的會計信息,著眼於企業的日常管理活動,直接管理經濟信息,間接管理資金運動;財務管理為企業提供保持良好財務狀況的手段和措施,以資本管理為核心,註重對資本運動本身的管理。它是對資金運動的直接管理行為,體現在貨幣的取得、使用、分配和計劃上。因此,財務管理課程應以資金運動為主線,以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資金成本為主要考慮因素,以財務決策為核心,以資金的籌集、投放、使用、回收和分配為主要內容,構建其教材體系。管理會計課程應以生產經營活動的計劃與控制為主線,以本量利分析為基本手段,以經營決策為核心,以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計劃與控制為主要內容,構建其教材體系。基於這壹原則,我們可以更好地協調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重疊內容。具體如下:資金的時間價值、資金需求的預測和長期投資決策側重於對資金運動的直接管理,應歸入財務管理;本量利分析、經營杠桿、銷售預測、利潤預測、經濟訂貨量、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責任會計側重於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的管理,應歸入管理會計。
上一篇:為什麽要做市場調查?下一篇:五進宣傳是哪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