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拓展,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物聯網。物聯網
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傳感器、激光掃描儀、氣體傳感器等設備和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測、連接和交互的物體或過程,采集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需要的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壹個巨大的。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萬物與網絡的連接,便於識別、管理和控制。
與傳統互聯網相比,物聯網有其鮮明的特點。首先是各種傳感技術的廣泛應用。物聯網上部署了大量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每個傳感器都是壹個信息源,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捕獲的信息內容和格式是不同的。傳感器獲取的數據是實時的,以壹定的頻率周期性地采集環境信息,數據不斷更新。其次,它是基於互聯網的泛在網絡。物聯網技術的重要基礎和核心仍然是互聯網,通過各種有線和無線網絡與互聯網融合,實時、準確地傳輸物體的信息。物聯網上的傳感器定期收集的信息需要通過網絡傳輸。由於其數量巨大,形成了海量的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為了保證數據的正確性和及時性,需要適應各種異構網絡和協議。此外,物聯網不僅提供傳感器的連接,還具有對物體的智能處理和智能控制的能力。物聯網將傳感器和智能處理相結合,利用雲計算、模式識別等各種智能技術拓展應用領域。從傳感器獲取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處理有意義的數據,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發現新的應用領域和模式。
“物”的含義
這裏的“物”,只有滿足以下條件,才能納入“物聯網”的範圍:1,數據傳輸通道;2.具有壹定的存儲功能;3.有CPU;4.有操作系統;5.有專門的應用程序;6.遵循物聯網的通信協議;7.在全球網絡中有壹個唯壹的號碼可以識別。
物聯網的定義
物聯網是基於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絡等信息載體的網絡,它使所有可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它具有三個重要特征:公共對象設備、自主終端互聯和普遍服務智能。物聯網是指無處不在的終端設備和設施,包括具有“內在智能”的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宇控制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部使能”。例如,貼有RFID的各種資產、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和車輛等“智能物體或動物”或“微塵”,通過各種無線/有線長/短距離通信網絡,實現基於雲計算的互聯(M2M)、大融合、SaaS操作,提供安全、可控甚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控、位置追蹤、報警聯動、調度指揮、計劃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範、遠程維護、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駕駛艙儀表盤集中顯示)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從而實現“高效、節能、安全、環保、安全、環保、安全、環保、安全、安全、安全、環保”的目標
歐盟定義
2009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中歐物聯網與企業環境研討會”上,歐盟委員會信息與社交媒體部RFID部門負責人Lorent Ferderix博士給出了歐盟對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是壹種動態的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具有基於標準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協議的自組織能力,其中物理和虛擬“物”具有身份、物理屬性、虛擬特征和智能接口,並與信息進行接口。物聯網將與媒體互聯網、服務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壹起構成未來的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