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物流案例:中海完善的物流信息化系統

物流案例:中海完善的物流信息化系統

在中海物流分管營銷和信息化業務的總經理助理肖國梁看來,中海物流能在與中遠物流、中外運、招商局、寶供物流等公司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是緣於先人壹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信息化系統。

 轉型:實現三級管理

中海集團與中遠集團、中外運被稱為中國航運市場的三巨頭,在集裝箱運量取得突飛猛進的2002年,中海物流應運而生。按照中海集團的發展規劃,物流業是發展重點和支柱性產業,並形成了以航運為核心、船代、貨代、倉儲堆場、集卡、駁船、空運、海鐵聯運等業務並舉的大物流發展框架。

 肖國梁介紹說,調整後的中海物流采用三級管理的業務模式,總部管片區、片區管口岸。總部代表集團領導、管理、計劃、協調中海的物流業務,加強對整個物流業務的總成本的控制,建立物流供應鏈;片區公司在總部的領導和管理下,經營各所屬片區的配送業務、倉儲業務、車隊業務、攬貨業務等,建立所屬各地區的銷售網點以及對該地區的成本控制;口岸公司在片區公司的管理下,進行攬貨、配送的具體業務操作,並負責業務數據采集。

 而要實現這壹點,沒有強大的信息系統支撐是不可能的。中海物流總經理茅士家在公司成立初期就指出,要做壹流的物流企業首先要有壹流的IT。為實施集團制訂的“大物流”戰略,中海物流最終選擇了招商迪辰為軟件供應商。

 模式:“壹個心臟跳動”

 雖說招商迪辰是首家在國內將地理信息(GIS)、衛星定位(GPS)、無線通訊(Wireless)與互聯網技術(WEB)集成壹體,應用於物流、交通和供應鏈管理領域的軟件供應商。但為中海物流這樣規模的企業建立全國性的物流信息化系統,在國內並無先例可循。招商迪辰上海公司總經理曾輝軍說:“現在不是壹個點上看單個物流系統,而是要在整個物流網絡的高度,從供應鏈銜接的角度設計整套系統。”

 經過反復論證,雙方壹致認定,要在全國範圍內應用壹套企業級集成的系統,能實現信息的***享與交換,並保持數據的壹致。曾輝軍介紹說,該系統的核心就是以市場需求為驅動,以計劃調度為核心,使物流各環節協同運作。它需要集成管理企業的計劃、指標、報表、結算等,可層層細化與監控,並有統壹的企業單證、報表、臺賬格式,而且有良好的擴展性和開放結構。而更為關鍵的是,系統建成後應當是壹套面向訂單流的信息系統,從接受客戶委托訂單開始,到訂單管理,圍繞訂單制定物流方案、落實相關運力或倉儲等物流資源、調度直至物流作業、質量監控等環節,都要有壹個平滑***享的信息流。

 曾輝軍坦言,軟件項目的困難在於業務變更。中海物流的業務繁雜、需求眾多且不斷變化,信息系統也必須隨之改進。他清楚地記得,項目開始時做調研主要是為了海運業務,關註的主要是貨物從這個港拖到那個港,真正涉及的項目物流非常少,在經過去年的戰略轉型後,中海物流已經將海運、貨代業務剝離出去,專做第三方物流。

 “壹個心臟跳動”,曾輝軍用了壹個形象的比喻來描述中海現有的業務模式。他解釋說:“中海物流集團總部是壹個利潤中心,底下八大片區視為成本中心,資源統壹調配,全國壹盤棋。現在拿到第三方物流單子,多少貨發到什麽城市、什麽倉庫,完全由中海物流自己來決策。倉儲資源、運輸資源、人力資源統壹調配。當前中海物流完全按這種模式運作,第三方物流強調壹個心臟跳動,集中式管理、集中式調度,統壹核算,客戶進來不是面對妳單個分公司,而是面對妳整個物流體系,整個體系通過壹套信息系統協同作業。”

 令肖國梁自豪的是,目前國內還沒有同類物流企業能夠做到這壹點。

 海信:初戰告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海之所以要做戰略調整,就是因為簽了海信這樣的項目物流大單。2002年年底,海信電器進行首次第三方物流的招標,中海集團物流在經過為期壹個月的投標、調研、實施方案制定後,憑借著“中海”的強勢品牌和完善的物流方案,壹舉擊敗國內數家知名物流企業,中標海信電器股份電視機產品的全國配送物流服務項目。

 肖國梁不無得意地說:“我們之所以能拿下海信將近45%份額,超過中遠、中外運,關鍵就是IT系統。目前這套系統全部無紙化操作,海信所有的客戶需求,發送到當地銷售公司,再到總部的銷售中心,再轉到總部的物流部,接著到我們的物流中心,繼而到我們的操作點,整個過程可以說是全部無紙化,實現無縫連接。從他們的系統到我們的系統,整個過程是非常完美的。我們給海信的是2小時,但實際上最快只需幾分鐘,而過去從客戶指令發出到我們單子打出來,都是傳真操作,幾個來回半天時間就過去了。”

 與此同時,招商迪辰作為中海物流的戰略夥伴,也不時出現在中海的客戶那裏,為他們打單完成IT部分的“親密接觸”。而招商迪辰,又不失時機地將中海物流請到壹些物流信息化的研討會上“現身說法”。於是,壹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就是很多客戶選擇中海物流做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又選擇招商迪辰做物流系統供應商,比如健力寶、椰樹集團。

 擴張:以柔克剛

 海信項目的運作成功增強了中海人的信心,目前中海物流正嘗試以壹流的網絡服務和先進的電子商務為手段,積極發展國內、國外物流合作,整合社會資源,構築供應鏈壹體化經營模式。

 肖國梁介紹說,隨著信息系統應用的不斷深入,中海將逐步向客戶提供通過Internet訂單操作、貨物追蹤以及其他個性化的增值服務,並能根據VIP客戶的需要,建立和客戶自身管理系統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確保信息交換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業務擴張帶來的是對系統柔性要求越來越強,由物流層面提升到對供應鏈層面,成為客戶業務模式的壹部分。曾輝軍說:“這當然需要優化,其中包括物流運輸的優化、倉儲的優化、人力的優化。系統層面的信息庫,更要上升到決策分析層面,通過數據比較我做什麽類型的貨物配送最賺錢,做什麽樣的貨物是合理的,單車利潤率、倉儲周轉率等等數據,都要成為決策層參考的重要依據。”

 肖國梁也認為中海目前應用的系統具備了較好的柔性,整套系統通用性比較強,飲料類企業能使用,家電類企業也能使用,系統的平臺能力很強,只不過要和客戶系統搭壹座橋接起來。

 應當說,中海物流的系統到現在來說還並不是壹個非常完整的系統,從去年開發至今,已經有倉儲管理系統、運輸系統、集卡管理系統、GPS跟蹤系統等陸續投入使用。肖國梁透露說,目前中海物流的IT項目已經投入2000多萬,接下來還會源源不斷地投入,近期要開發的有集團總部管理模塊、集裝箱運作模塊、財務商務增強性模塊、自動配載系統等等。就在前不久,中海物流新開發的GPS系統已經在全國投入運營。

 CIO之痛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的開發不是壹朝壹夕的,要立足長遠,就中海而言,整個過程是相當痛苦的,我們的需求再改變,開發商也要跟著改變。大的物流企業必須開發自己的信息系統,而規模稍小的公司,可以采用租賃的形式,例如租用GPS系統或者可以跟大物流公司合作。物流企業實施信息化應該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開發商的能力等具體情況,壹步步地走。選擇物流開發商的過程尤為重要,千萬不要選擇資金實力小、人員流動頻繁的公司。

  • 上一篇:網絡社區環境下的企業營銷管理論文
  •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應占領哪些制高點?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