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規定明確,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在房屋銷售之日至全部房屋銷售結束期間,應當遵循誠實守信、公開透明、及時準確的原則公示相關信息,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充分保障購房人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開展商品房銷售活動,應當公示以下企業信息:房地產開發企業《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客服聯系電話;委托銷售的,應當公示受托房地產經紀機構《營業執照》、授權委托書及聯系電話。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開展商品房銷售活動,應當公示以下證件信息:《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土地使用證》(或《不動產權證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或《商品房現售備案證》。
全裝修商品房應公示裝飾主材名稱品牌型號等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開展商品房銷售活動,應當公示以下項目信息:經審定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總平面圖、樓幢分層平面圖、立面圖以及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主要規劃設計指標;各樓幢當月工程進展及對應圖片資料;車位(車庫)規劃配比、個數、類型、面積、位置、租售方式等;項目內設置的綜合商業、物業服務用房、社區辦公或活動用房、公***廁所、幼兒園等教育設施及居民養老服務等配套設施設備的位置、面積等;
全裝修商品房項目,應公示全裝修內容、裝飾裝修標準及交付要求(包括主要裝飾裝修材料的名稱、品牌、規格、型號等,提供室內設施設備的,應當標明設施設備的名稱、品牌、規格、型號、等級及安裝標準等),並設置專門區域用於展示主要建築材料及設施設備。
銷售商品房應公示預售資金監管銀行名稱賬號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開展商品房銷售活動,應當公示以下房屋銷售信息:
購房流程指引,包括購房信息登記、購房資格審查、買賣合同網簽備案、按揭貸款等環節所需條件、資料、時限等內容;向住房建設主管部門申報的商品房預(現)售方案;商品房買賣合同示範文本;商品房銷售進度表;房屋戶型圖(詳細標明各房間開間、進深尺寸及層高);《西安市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牌》《西安市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表》(含每套房屋單價、總價等信息);測繪機構出具的房產測繪成果報告(含每套房屋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等信息);不拒絕購房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承諾書;項目設定土地抵押或建築物抵押的,應公示抵押情況以及抵押權人同意銷售的書面意見;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銀行名稱和監管賬號;所有駐場銷售人員姓名、職務、照片(不小於5寸)。
對廢氣噪音煙塵等影響因素應公示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開展商品房銷售活動,應當公示紅線外200米內對項目可能產生廢氣、噪音、煙塵等影響的因素,包括公***廁所、垃圾站、變壓器、通訊基站、道路、橋梁、隧道、火車站、汽車站、油氣庫站、危險品倉庫或殯儀館、公墓等。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開展商品房銷售活動,應當公示紅線內可能產生廢氣、噪音、煙塵等影響的因素,包括公***廁所、化糞池、垃圾站、變壓器、換熱站、配電室、通訊基站、車庫出入口、健身場所等。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開展商品房銷售活動,應當公示房屋外立面造型、外連廊、管道層、煙道、天然氣管道及戶內梁、柱的位置、尺寸等可能影響購房人裝修使用等方面的因素。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開展商品房銷售活動,應當公示以下教育信息:
購房人所購商品房相對應的學區或學校,應以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當年入學政策為準,房地產開發企業壹律無權承諾。
樣板房應當設置在永久性建築內
房屋銷售場所、樣板房應當設置在永久性建築內。項目銷售時展示的綠化、園林等景觀應嚴格按照規劃設計建造,不得采取先擴大景觀建設範圍後拆除的方式誤導購房人。
設置樣板房時,應當在計劃售樓現場或預(現)售樓盤內(即實體樓內)建造驗收合格的交付樣板房。
房屋實際交付標準應與樣板房展示內容保持壹致。交付標準為毛坯的,樣板房應當以毛坯形式展現;交付標準為全裝修的,樣板房內擺放的家具、家電等非交付範圍的設施設備,應標註尺寸大小,並在顯著位置明示非交房標準。
鼓勵推進在實體樓內設置樣板房,真實展現房屋戶型、結構及尺寸、裝修標準和施工質量。
對積極響應倡議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開辟綠色通道,提前受理、審核測繪成果備案、商品房預售許可、現房銷售備案等業務,加快各項手續辦理進度。
銷售場所展示的戶型圖(模型)、沙盤模型、區位示意圖等,應當嚴格按照規劃設計和尺寸比例(標註比例尺)制作,不得采取誇大有利因素或縮小、弱化、隱瞞不利因素等方式制作與規劃設計或實際不相符的圖標、模型。
采取互聯網線上方式售房的,也應按照本規定要求將需公示內容逐項在線上公示。通過VR視頻等方式展示樣板房的,應當真實展示房屋全貌。
此外,區縣住房建設主管部門、開發區管委會對未按本規定公示信息的企業,應當指導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暫停其使用商品房網簽備案系統,並納入企業信用檔案。
因信息公示問題產生交易糾紛的,買賣雙方應本著平等、公平的原則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當通過司法途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