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薪酬管理(1)

薪酬管理(1)

壹、薪酬的基本概念

(壹)薪酬的概念

薪酬是員工為企業提供勞動而獲得的各種貨幣和實物報酬的總和,包括工資、福利、社會保險、企業補充保險以及其他直接或間接的報酬。

薪酬有精神和物質、有形和無形、貨幣和非貨幣、內部和外部等不同形式。

薪酬分為貨幣薪酬和非貨幣薪酬。

貨幣工資分為直接工資和間接工資。直接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獎金和津貼。

間接薪酬:社會保險、員工福利、股票期權等。

非貨幣薪酬:與職業發展相關,如晉升機會、工作保障、自我發展、彈性工作時間、決策參與、工作挑戰、自我成就等。?與工作環境、組織聲譽、領導魅力、同事友好、辦公條件、交友機會等有關。

(二)薪酬的功能

1.薪酬對企業的作用

(1)增值功能;(2)控制企業成本;(3)提高經營業績;(4)塑造企業文化;(5)支持企業改革;(6)配置功能;(7)導向功能。

2.工資對員工的作用

(1)保障功能;(2)激勵功能;(3)社會信號功能

3.工資在社會中的作用。勞動力資源的再分配

二、薪酬管理的內容

薪酬管理包括薪酬體系設計(基礎工作)和日常薪酬管理(重點工作)。

薪酬體系的設計主要包括薪酬水平設計、薪酬結構設計和薪酬構成設計;日常薪酬管理是由薪酬預算、薪酬發放、薪酬調整組成的壹個循環,可稱為薪酬成本管理循環。

(壹)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管理

工資總額管理不僅包括工資總額的計劃和控制,還包括工資總額調整的計劃和控制。

工資總額=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確定合理的薪酬總額需要考慮的因素有:企業的支付能力、員工的生活費用、市場薪酬水平、員工現有薪酬狀況等。

(二)對員工薪酬水平的控制

企業應明確界定各類員工的薪酬水平,以實現勞資雙方公平的價值交換。這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還要根據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和社會消費水平的變化,適時調整企業職工的整體薪酬水平。

(三)企業薪酬體系的設計與完善

包括薪酬結構設計、薪酬等級標準設計和薪酬發放形式設計的改進。

(四)日常薪酬管理

1.進行薪酬市場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並撰寫調查分析報告。、

2.制定年度員工薪酬激勵計劃,並對薪酬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3.深入調查了解各類員工的薪酬狀況,進行必要的員工薪酬滿意度調查。

4.計算報告期內的人工成本,檢查人工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

5.根據企業薪酬制度的要求,結合各部門績效目標的實現情況,對員工的薪酬進行必要的調整。

三、市場薪酬調查的基本概念

(A)市場薪金調查的類型

1.根據調查方法,薪酬調查可分為正式調查和非正式薪酬調查。

2.從薪酬調查的主體來看,薪酬調查可分為政府調查、行業調查、專家協會或企業家協會調查,以及企業自行組織的各種形式的薪酬調查。

3.根據調查的組織者,正式調查可分為三類:商業薪酬調查、專業薪酬調查和政府薪酬調查。

(二)市場薪酬調查的作用

1.為企業調整員工薪酬水平提供依據。

2.為企業調整員工薪酬制度奠定基礎。

3.有助於掌握薪酬管理的新變化和趨勢。

4.有利於控制人工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

(3)薪酬市場調查報告

1.薪酬報告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和相關薪酬數據。具體內容分為兩部分:(1)薪酬調查概述;(2)工資數據統計

2.外部薪酬調查報告的應用

企業在使用外部薪酬調查結果時要註意以下問題:(1)薪酬報告不是萬能的,薪酬調查結果永遠是企業的壹個參考;(2)按照職責而不是崗位來比較數據;(3)科學對待數據結果。

第四,薪酬水平的市場定位

(壹)分析市場狀況,規劃薪酬水平的市場定位

薪資水平市場定位策略:1。市場領先戰略,企業薪酬水平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與75分甚至90分看齊;(2)市場跟隨策略,看第50百分位;(3)市場滯後策略,向第25百分位看齊;(4)混合策略,即根據崗位類型或員工類型制定不同的薪酬水平策略。

(二)分析企業特點,薪酬水平的市場定位。

1.薪酬水平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的市場定位。

2.薪酬水平根據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進行市場定位。

3.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進行薪酬水平的市場定位。

五、薪酬市場調查的基本程序

(1)確定調查目的

調查結果可以分為以下幾項工作:整體薪酬水平的調整、薪酬差距的調整、薪酬晉升政策的調整、具體崗位薪酬水平的調整。

(2)確定調查範圍

1.確定被調查的企業(可比性)

(1)其他同行業同類型企業

(2)其他行業類似崗位的企業。

(3)雇用與本行業同類勞動力並能構成人力資源競爭對象的企業。

(4)在本地區同壹勞動力市場招聘員工的企業。

(5)經營戰略、信譽、薪酬水平、工作環境均達到壹般標準的企業。

註:管理崗位抽樣樣本數=普通崗位抽樣樣本數*2。

2.確定調查的位置

在工作性質、工作職責、工作權限等方面應與本企業擬考察的崗位具有可比性。

3.確定需要調查的薪資信息。(避免敏感信息)

(1)員工基本工資相關信息(基本工資表和工資浮動範圍)

(2)獎金相關信息(年終獎和分紅)

(3)股票期權等長期激勵計劃

(4)企業各項福利計劃相關信息。

(5)與薪酬政策各方面相關的信息。比如公司的加班政策,試用期的長短,應屆畢業生的起薪等等。

4.確定調查的時間段

(3)選擇調查方法

1.常用調查方法

(1)企業間互查

適用範圍:對外關系良好的企業。優點:簡單,省時省力。

(2)委托中介機構進行調查。

適用範圍:對於需要確定薪酬水平的職位,企業很難在同類企業中找到相當的職位時,或者企業屬於新的行業時。

優點:時間短,質量高,數據全。

缺點:成本高

(3)收集公共信息

缺點:針對性不強,只能用於宏觀的把握和參考。

(4)問卷調查

適用於大量復雜的位置。

2.相同崗位相同工作內容工資不同的原因

(1)崗位對不同企業的價值和貢獻是不壹樣的。

(2)具體企業的企業文化、管理理念、薪酬策略不同。

(3)在職者在這個崗位上的時間長短不壹。

(4)在職人員在崗位浮動範圍的哪個點不確定。

(5)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做法。

(6)不同企業的地理位置和勞動力市場存在明顯差異。

(D)薪金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

1.數據排列方法

2.頻率分析法

3.趨勢分析。(1)簡單平均法;(2)加權分析;(3)中位數法

4.離散分析。(1)百分位數法;(2)四分位法。

5.回歸分析方法

6.圖表分析方法

(五)撰寫薪酬調查報告

六、薪酬調查的主要方法

1.問卷調查。(最常用)

2.訪談調查法。(專業咨詢或市場研究機構通常采用這種方法)

3.文獻收集法。(無針對性、過時的信息)

4.電話調查法。(高效快捷,操作方法簡單)

七、薪酬市場問卷的設計(填寫問卷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

1.定義薪資問卷的內容,然後設計表單。

2.確保表格中的每個調查項目都是必要的。

3.請同事填寫表格樣本,聽取反饋,了解表格設計是否合理。

4.要求語言標準,問題簡單明了

5.把相關問題放在壹起

6.嘗試使用判斷性問題。

7.確保留出足夠的空間來填寫。

8.使用簡單的打印樣式,如果可能的話,使用電子問卷。

9能註明填表說明。

10.充分考慮信息處理的簡單性和正確性。

壹、薪酬滿意度調查的內容

1.員工對薪資的滿意度。

2.員工對薪酬結構和比例的滿意度。

3.員工對薪酬差距的滿意度。

4.員工對薪酬決定因素的滿意度。

5.員工對薪酬調整的滿意度。

6.員工對支付方式的滿意度。

7.員工對工作本身的滿意度。

8.員工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

二、影響員工薪酬滿意度的因素

1.薪酬管理政策。

2.員工對工資的期望。

3.薪酬制度的公平性。

4.邊際效應定律。

5.員工職業生涯的階段。

三、薪酬滿意度調查的程序

1.確定調查對象。

2.確定調查方法。

3.確定調查的內容。

第四,薪酬滿意度問卷的設計

壹、職務分類和定級的概念

(壹)職務分類和定級的內涵

(B)職位分類的幾個基本概念

1.等級。位置序列

2.職業群體。由幾個級別組成的職務組

3.職位名稱。職業群體的集合

4.崗位等級。同壹等級類似工作的集合。

5.帖子等。

(C)員額敘級的相關概念

1.職位分類和職業分類是特殊性和壹般性的關系。

2.工作分類和職位分類是工商企業和國家政府機構對同壹概念的不同稱呼。

3.崗位分類和等級分類有本質區別。

(1)分類標準不同。

(2)分類依據不同。

(3)適用範圍不同。

二、職務分類的基本功能

1.職位分類為員工提供了明確的晉升路線選擇和個人職業發展在組織中的階梯。

2.崗位分類的實施為企業合理配置崗位提供了依據。

三、職位分類的基本要求

1.按照系統性原則進行橫向分類,找出崗位之間的本質聯系,將關鍵業務要素相似的崗位歸為壹類。

2.職務分類的結構要合理。

3.職位分類的基礎是壹個客觀的東西。

4.崗位分類反映了崗位工作各因素的差異。

5.職位分類壹般是靜態分類。

第四,職務分類的缺陷

1.適用範圍比較窄。

2.結構緊密。

3.它需要投入壹定的人力和財力,整個過程需要有經驗豐富的專家參與。

動詞 (verb的縮寫)員額的橫向分類

(壹)橫向職位分類原則

1.單壹原則。

2.度的原則。以歸屬度最高的類別為準。

3.時間原則。以占用時間多的崗位類型為標準。

4.選擇原則。根據本崗位主管領導的意見。

(B)職位橫向敘級的基礎

(3)職位橫向敘級要求

1.職位分類的級別應該小於或大於。

2.直接生產人員崗位的分類應根據分工協作情況確定;管理職位的分類應基於具體的職能。

3.大類和小類的數量與劃分程度有關。

六、職位分類的主要步驟

1.職位的橫向分類。

2.職位的垂直分類。

3.根據職務分類的結果,制定各種職務的職務說明書,即職務說明書。

4.建立企業職位分類表。

七、橫向工作分類的步驟和方法

(壹)橫向工作分類的步驟

1.把企事業單位的所有崗位按照工作性質分為幾類,即工作門。

2.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將每個工作門中的職位分為中間類別,即工作組。

3.進壹步細分職務組內的職位,即職務部門。

(二)橫向職位分類方法

1.根據崗位的性質和特點,對崗位進行橫向劃分。

2.根據崗位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崗位垂直分類的步驟和方法

(壹)縱向崗位分類的步驟

1.按照預先設定的標準對崗位進行排名,劃分崗位等級。

2.統壹崗位等。

生產崗位的縱向分類方法

1.選擇職務評估元素。

2.建立崗位因素指標評價標準表。

3.根據因素評價標準對各崗位進行評分,根據結果劃分崗位等級。

4.根據每個崗位的崗位等級,歸入相應的崗位。

技術工種和技能工種統壹排名的方法:(1)經驗判斷法;(2)基點替換算法;(3)跨作業替換算法

管理職位的縱向分類方法

1.精簡企業組織機構,加強人員、崗位、崗位管理,科學提高企業崗位。

2.管理職位的橫向分類。

3.評價要素項目較多,崗位數量多於直接生產崗位(壹般為1.4-2.6倍)。

4.管理崗位分類後,統壹列出管理崗位,建立管理、技術、事務的對應關系。

  • 上一篇:在鄉鎮環境保護座談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學習企業文化優秀經驗三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