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系統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系統

問題壹: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其實我覺得大多數企業沒必要在信息安全這個定義上糾結太多,只需要做好哪些措施就行了,技術、資金實力好的可以自己來做信息安全,不然的話可以考慮購買現有的成熟方案。

推薦下IP-guard的內網安全解決方案

IP-guard是2001年推出的壹款內網安全管理軟件,擁有18個功能和7大解決方案,在各行各業都有著眾多知名企業成功案例,包含知名世界500強、知名日企、國內知名企業等。

IP-guard主要功能包括:透明加密、安全網關、只讀加密、即時通訊、文檔操作管控、文檔打印管理、郵件管控、應用程序管理、網絡流量、屏幕監控、資產管理等。

IP-guard適用於企業信息防泄露、行為管控、系統運維三大領域,迄今為止已經服務超過15,600家國內外企業,部署超過4,700,000臺計算機。

問題二:信息系統安全主要包括哪三個方面? 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包括4個方面: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媒體安全等方面。處理秘密信息的系統中心機房應采用有效的技術防範措施,重要的系統還應配備警衛人員進行區域保護。

(2)運行安全。運行安全主要包括備份與恢復、病毒的檢測與消除、電磁兼容等。涉密系統的主要設備、軟件、數據、電源等應有備份,並具有在較短時間內恢復系統運行的能力。應采用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查毒殺毒軟件適時查毒殺毒,包括服務器和客戶端的查毒殺毒。

(3)信息安全。確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賴性是信息安全保密的中心任。

(4)安全保密管理。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各級管理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管理技術三個方面。要通過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安全保密管理人員,制定嚴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利用先進的安全保密管理技術對整個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管理。

問題三:企業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傳輸的安全、信息存儲的安全以及對網絡傳輸信息內容的審計三方面。

鑒別

鑒別是對網絡中的主體進行驗證的過程,通常有三種方法驗證主體身份。壹是只有該主體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鑰;二是主體攜帶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三是只有該主體具有的獨壹無二的特征或能力,如指紋、聲音、視網膜或簽字等。

口令機制:口令是相互約定的代碼,假設只有用戶和系統知道。口令有時由用戶選擇,有時由系統分配。通常情況下,用戶先輸入某種標誌信息,比如用戶名和ID號,然後系統詢問用戶口令,若口令與用戶文件中的相匹配,用戶即可進入訪問。口令有多種,如壹次性口令,系統生成壹次性口令的清單,第壹次時必須使用X,第二次時必須使用Y,第三次時用Z,這樣壹直下去;還有基於時間的口令,即訪問使用的正確口令隨時間變化,變化基於時間和壹個秘密的用戶鑰匙。這樣口令每分鐘都在改變,使其更加難以猜測。

智能卡:訪問不但需要口令,也需要使用物理智能卡。在允許其進入系統之前檢查是否允許其接觸系統。智能卡大小形如信用卡,壹般由微處理器、存儲器及輸入、輸出設施構成。微處理器可計算該卡的壹個唯壹數(ID)和其它數據的加密形式。ID保證卡的真實性,持卡人就可訪問系統。為防止智能卡遺失或被竊,許多系統需要卡和身份識別碼(PIN)同時使用。若僅有卡而不知PIN碼,則不能進入系統。智能卡比傳統的口令方法進行鑒別更好,但其攜帶不方便,且開戶費用較高。

主體特征鑒別:利用個人特征進行鑒別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目前已有的設備包括:視網膜掃描儀、聲音驗證設備、手型識別器。

數據傳輸安全系統

數據傳輸加密技術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以防止通信線路上的竊聽、泄漏、篡改和破壞。如果以加密實現的通信層次來區分,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個不同層次來實現,即鏈路加密(位於OSI網絡層以下的加密),節點加密,端到端加密(傳輸前對文件加密,位錠OSI網絡層以上的加密)。

壹般常用的是鏈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這兩種方式。鏈路加密側重與在通信鏈路上而不考慮信源和信宿,是對保密信息通過各鏈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鏈路加密是面向節點的,對於網絡高層主體是透明的,它對高層的協議信息(地址、檢錯、幀頭幀尾)都加密,因此數據在傳輸中是密文的,但在中央節點必須解密得到路由信息。端到端加密則指信息由發送端自動加密,並進入TCP/IP數據包回封,然後作為不可閱讀和不可識別的數據穿過互聯網,當這些信息壹旦到達目的地,將自動重組、解密,成為可讀數據。端到端加密是面向網絡高層主體的,它不對下層協議進行信息加密,協議信息以明文形式傳輸,用戶數據在中央節點不需解密。

數據完整性鑒別技術 目前,對於動態傳輸的信息,許多協議確保信息完整性的方法大多是收錯重傳、丟棄後續包的辦法,但黑客的攻擊可以改變信息包內部的內容,所以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進行完整性控制。

報文鑒別:與數據鏈路層的CRC控制類似,將報文名字段(或域)使用壹定的操作組成壹個約束值,稱為該報文的完整性檢測向量 ICV(Integrated Check Vector)。然後將它與數據封裝在壹起進行加密,傳輸過程中由於侵入者不能對報文解密,所以也就不能同時修改數據並計算新的ICV,這樣,接收方收到數據後解密並計算ICV,若與明文中的ICV不同,則認為此報文無效。

校驗和:壹個最簡單易行的完整性控制方法是使用校驗和,計算出該文件的校驗和值並與上次計算出的值比較。若相等,說明文件沒有改變;若不等,則說明文件可能被未察覺的行為改變了。校驗和方式可以查錯,但不能......>>

問題四:什麽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統(包括硬件、軟件、數據、人、物理環境及其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最終實現業務連續性。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

問題五:信息安全需求包括 D

問題六:網絡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網絡安全知識互聯網產業穩定發展解決網絡安全問題是關鍵

網絡安全問題接踵而至,給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經濟籠上了壹層陰影,造成巨額損失。可以說,互聯網要持續快速發展就不得不趟過安全這道彎。

如果說高高上揚的納斯達克股使人們看到泡沫背後的網絡魔力的話,那麽接連不斷的網絡安全事件則讓人們開始冷靜地思考魔力背後的現實――網絡遊戲玩家裝備被盜事件層出不窮;網站被黑也是頻繁發生;壹波又壹波的病毒“沖擊波”則讓互聯網用戶們戰戰兢兢。黑客、病毒已經成為時下充斥網絡世界的熱門詞語,它們輪番的攻勢使本不堅固的互聯網絡越發顯得脆弱。這就告訴我們:人們在享受著互聯網所帶來的便利信息的同時,必須認真對待和妥善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95%的與因特網相聯的網絡管理中心都遭到過境內外黑客的攻擊或侵入,受害涉及的覆蓋面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深。據國際互聯網保安公司symantec2002年的報告指出,中國甚至已經成為全球黑客的第三大來源地,竟然有6.9%的攻擊國際互聯網活動都是由中國發出的。另壹方面從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日常監測結果來看,計算機病毒呈現出異常活躍的態勢。在2001年,我國有73%的計算機曾感染病毒,到了2002年上升到近84%,2003年上半年又增加到85%。而微軟的官方統計數據稱2002年因網絡安全問題給全球經濟直接造成了130膽美元的損失。

眾所周知,安全才是網絡的生存之本。沒有安全保障的信息資產,就無法實現自身的價值。作為信息的載體,網絡亦然。網絡安全的危害性顯而易見,而造成網絡安全問題的原因各不相同。

首先是用戶觀念上的麻痹,缺乏相應的警惕性,而這種觀念的結果就是管理跟不上技術發展的步伐,更談不上具體的網絡安全防範措施和防範意識。由於用戶對網絡安全存在被動和壹勞永逸的意識,在出現網絡安全問題時,並不知道該采取什麽措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大多數人認為,用幾種殺毒軟件和防火墻就能保障網絡信息的安全,雖然這種做法的確有壹定的效果,但這並不能保障網絡的絕對安全。可見,要想有效地解決網絡安全問題,首要的就是用戶要重視安全問題和提高安全意識,在思想意思上為網絡築起壹道“防護墻”。

其次,我國的網絡安全設備大部分都是進口的,還沒有我們自己的核心產品。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對國外企業網絡安全產品的依賴性,對我國的網絡信息安全造成了壹定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加強自身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發能力,提高我國網絡安全實際操作能力。

問題七: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 都有哪些 截至2008年與信息安全直接相關的法律有65部。

涉及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信息內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統與產品、保密及密碼管理、計算機病毒與危害性程序防治、金融等特定領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個領域,從形式看,有法律、相關的決定、司法解釋及相關文件、行政法規、法規性文件、部門規章及相關文件、地方性法規與地方 *** 規章及相關文件多個層次。與此同時,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司法和行政管理體系迅速完善。但整體來看,亥美國、歐盟等先進國家與地區比較,我們在相關法律方面還欠體系化、覆蓋面與深度。缺乏相關的基本法,信息安全在法律層面的缺失對於信息安全保障形成重大隱患。

以下法律名稱和頒布日期供參考:

問題八: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具體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工作 系統安全管理包括兩頂方面:壹、系統安全運行保持單位網絡工作正常運行二、防止網絡病毒對系統的侵害,定期清查或消滅病毒

問題九:信息安全所面臨的威脅有哪些? 外部威脅包括網絡攻擊,計算機病毒,信息戰,信息網絡恐怖,利用計算機實施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威脅等。

內部威脅包括內部人員惡意破壞、內部人員與外部勾結、管理人員濫用職權、執行人員操作不當、安全意識不強、內部管理疏漏、軟硬件缺陷以及雷擊、火災、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構成的威脅等。

信息內容安全威脅包括淫穢、色情、賭博及有害信息、垃圾電子郵件等威脅。

信息網絡自身的脆弱性導致的威脅包括在信息輸入、處理、傳輸、存儲、輸出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偽造、破壞、竊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網絡自身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以及通信協議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隱蔽信道和後門等不安全因素。

其他方面威脅包括如磁盤高密度存儲受到損壞造成大量信息的丟失,存儲介質中的殘留信息泄密,計算機設備工作時產生的輻射電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問題十:網絡安全管理包括什麽內容? 網絡安全管理是壹個體系的東西,內容很多

網絡安全管理大體上分為管理策略和具體的管理內容,管理內容又包括邊界安全管理,內網安全管理等,這裏給妳壹個參考的內容,金牌網管員之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妳可以了解下:

ean-info/2009/0908/100

同時具體的內容涉及:

壹、信息安全重點基礎知識

1、企業內部信息保護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三元組,標識、認證、責任、授權和隱私的概念,人員角色

安全控制的主要目標:

安全威脅和系統脆弱性的概念、信息系統的風險管理

2、企業內部信息泄露的途徑

偶然損失

不適當的活動

非法的計算機操作

黑客攻擊:

黑客簡史、黑客攻擊分類、黑客攻擊的壹般過程、常見黑客攻擊手段

3、避免內部信息泄露的方法

結構性安全(PDR模型)

風險評估:

資產評估、風險分析、選擇安全措施、審計系統

安全意識的培養

二、使用現有安全設備構建安全網絡

1、內網安全管理

內網安全管理面臨的問題

內網安全管理實現的主要功能:

軟硬件資產管理、行為管理、網絡訪問管理、安全漏洞管理、補丁管理、對各類違規行為的審計

2、常見安全技術與設備

防病毒:

防病毒系統的主要技訂、防病毒系統的部署、防病毒技術的發展趨勢

防火墻:

防火墻技術介紹、防火墻的典型應用、防火墻的技術指標、防火墻發展趨勢

VPN技術和密碼學:

密碼學簡介、常見加密技術簡介、VPN的概念、VPN的分類、常見VPN技術、構建VPN系統

IPS和IDS技術:

入侵檢測技術概述、入侵檢測系統分類及特點、IDS結構和關鍵技術、IDS應用指南、IDS發展趨勢、入侵防禦系統的概念、IPS的應用

漏洞掃描:

漏洞掃描概述、漏洞掃描的應用

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模型、標識和認證、口令、生物學測定、認證協議、訪問控制方法

存儲和備份:

數據存儲和備份技術、數據備份計劃、災難恢復計劃

3、安全設備的功能和適用範圍

各類安全設備的不足

構建全面的防禦體系

三、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與維護

1、安全策略的實現

安全策略包含的內容

制定安全策略

人員管理

2、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的重要性

對物理安全的威脅

對物理安全的控制

3、安全信息系統的維護

安全管理維護

監控內外網環境

  • 上一篇:現在市面上有什麽比較出名的零食店?
  • 下一篇:寶雞註冊公司需要什麽哪些程序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