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下定決心走信息化道路!打贏信息化戰爭靠的是打字,不是喊!只有下定決心,軍隊才能建設有方向,做事有熱情!
第二,借鑒國外,發展中國的信息戰略。目前信息化建設最好的是美國。我們可以以美國為師,看看他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有哪些經驗和教訓,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第三,用信息技術改造現有裝備,使之適應信息化戰爭。比如衛星、飛機、導彈系統、軍艦、雷達等。都是通過數據鏈鏈接起來,集成到G4ISR系統中,使信息在各軍兵種之間、上下級之間實現共享和互聯互通!升級普通彈藥,安裝制導裝置,讓這些“笨炸彈”變聰明,提高命中率!加強官兵軍事文化素質訓練。再好的武器也需要人來掌握!如果沒人能用,那就跟浪費沒區別了!
第四,改革軍隊編制制度,該廢除的廢除,該加強的加強!優先發展海空軍和遠程打擊力量,組建計算機網絡部隊和天軍,減少陸軍編制,增加特種部隊規模,滿足信息化作戰需要;
第五,改革軍隊指揮體制。我軍目前自上而下、逐級指揮、自下而上、逐級匯報、逐級請示的指揮體制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化戰爭的要求,應該向網絡化、平面化的指揮體制轉變!給中下級指揮官更多的自由!以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為例。美國的四星將軍可以直接指揮前線的單兵,前線的士兵也可以直接向國防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匯報情況。這種指揮方式省去了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提高了效率!出了什麽事,該誰管,直接找誰?不需要壹步壹步匯報,壹步壹步傳達。
第六,加強官兵軍事理論訓練,使之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如果官兵不知道什麽是信息,什麽是信息化戰爭,就會發生“裝備信息,作戰騾馬”這樣的荒唐事!
第七,整合民間力量,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比如高速公路的建設,就要考慮未來戰鬥機在高速公路上起降的問題。在飛機、艦船的建造中,要考慮未來快速轉化為軍事裝備的問題,委托民辦院校培養我軍需要的各類高科技人才,或者直接從民間招募高科技、高理論人才入伍;移軍於民,軍民壹體!
八、轉變武器研發思路,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科研單位、外資企業等參與武器系統研發,做到集思廣益、少投入、見效快、效率高,最大限度降低武器系統研發風險!有人說這樣做可能有損中國安全,但沒那麽嚴重!以歐洲EF2000臺風戰鬥機為例。EF2000臺風是由歐洲十幾個國家聯合制造的。他們買回的只是壹架飛機。至於裏面的雷達系統,通訊系統,武器控制系統,都是不同公司做的。回去的時候只是把這幾個家夥放在身上,沒有漏水的問題。我們也能做到!以中國的“兩彈壹星”為例。當時參與兩彈壹星研發的科研機構有上百家,涉及工廠企業上萬家。但是有漏洞嗎?不要!都是兩彈壹星這個大系統的壹小部分,各幹各的。國家只是派人來協調壹下,最後各部分組裝成壹個整體。
9.積極探索發揮人民戰爭的先進戰略優勢。即使在高技術條件下,人民戰爭仍然沒有過時,只是其作戰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有人說,現代戰爭是高技術、高成本的戰爭。我們的人民負擔得起嗎?誠然,打電子對抗、發射導彈是高技術、高成本,但放氣球冒煙就是低成本、低技術了吧?不要小看這個氣球。看過《戰場上的士兵》的人還記得,最後紅軍用氣球對付藍軍的空襲。煙霧可以有效幹擾電視制導、激光制導和紅外制導,使它們變成無頭蒼蠅。此外,像人民這樣的計算機專家也可以攻擊敵人的網絡中心。有人說不是每個人都是電腦專家。我承認,但是估計每個會上網的人都會發郵件吧!如果我們不停地向敵人的電子郵箱發送郵件,就會阻斷敵人的網絡線路,使敵人的指揮系統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