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應該關註哪些要素_選擇股票時常見的七大誤區
價值投資的基石是選股,股選不對,壹切都是空中樓閣。那麽選股應該關註哪些要素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選股應該關註哪些要素,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選股應該關註哪些要素
1、公司經營的永續性或者叫長壽性。
做公司都希望做百年老店,但是能夠經營百年的企業真不多。而往往我們對於企業的估值是按照永續經營來做的,壹旦企業只能經營8-10年,基於永續經營的估值體系就坍塌了。甚至說,不滿足永續經營的企業,是無法進行估值的。
那麽什麽企業更容易滿足永續經營特性,什麽企業生存風險比較大呢。
我認為,具備護城河的企業生存周期會更長,這種護城河有行政準入形成的,例如,中國石油,也有品牌美譽形成的,例如貴州茅臺。科技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經營風險更大,生命周期相對要短。科技型企業的風險來自於技術更新,能長期保持技術領先的企業不多。第壹部手機的制造商摩托羅拉將其手機部門賣給了聯想;曾經的諾基亞帝國早已轟然倒塌。中小型企業受制於人才、技術、資金的限制,在市場競爭中對比大中型企業生存環境更惡劣。
2、是否有護城河。
如果上節所說,具備護城河的企業更長壽。這種護城河有行政準入形成的,例如,中國石油,也有品牌美譽形成的,如貴州茅臺,也有競爭勝出的,例如中國平安。相對於行政準入,我更看好具備品牌美譽的企業。行政準入是企業的保護傘,但是往往也是有代價的,例如發展區域的限制,價格的管控。而品牌美譽型企業可以將自己品牌美譽度變成提價的砝碼。競爭勝出形成的護城河,使得企業在資源、成本、技術具備優勢,而且往往這種企業具有很好的管理。但是這種護城河不如品牌美譽形成的護城河牢靠,需要定期的體檢。
3、成長性。
決定壹個企業的成長性大致有如下幾個因素,行業空間、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行業空間是最重要的,這個決定了賽道好不好。例如,高端白酒目前只占整個白酒產量的1%,如果占比從1%成長成5%,就是5倍的空間。有了行業空間,還有看市場的集中度,例如地產行業,即使是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也不超過10%。當然關於集中度還有壹個因素要考慮的,就是集中度不夠,是競爭不充分,還是政策導致的。例如,水務行業,基本上很難出省。最終呢,打鐵還得自身硬,企業自身需要有競爭力,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勝出,而不是被落下。
4、管理層的道德水準或者叫德行。
管理層的德行是壹串零之前的那個壹,沒有這個壹,有多少零都沒有用。本文的開篇提到的康美藥業,就是管理層及大股東缺乏德行的例子,財務造假,公司暴雷。作為普通股民,如何預防這個事呢。我建議如下:看公司治理結構。針對公司的管理層的德行,我們爭取不需要自己去判斷,去跟蹤。而是先看這個公司的治理結構是否在最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管理層侵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為此,我有壹篇,公司選擇的治理結構烤爐,探討的就是此事。
5、反脆弱性。
壹個企業的經營是否穩健往往由如下幾個因素決定:杠桿率、技術叠代速度、現金流。
A、杠桿率:大家都知道杠桿助漲助跌,順勢時他是天使,讓妳插上翅膀;逆勢時,他是魔鬼,拉妳進入深淵。
對於高杠桿的行業,要留壹份謹慎,保險、銀行都是高杠桿行業,在逆周期,有杠桿破滅的風險。2008年金融危機,多少世界級的銀行瀕臨倒閉(如果不是政府救助,就已經倒閉了),市場給銀行業非常低的估值,是有其道理的。
有些企業,本身不是高杠桿行業,但是自身通過高杠桿負債進行擴展,順則快速發展,敗則轟然倒塌。我再次提醒,對於高杠桿的行業及企業,多壹份謹慎。
B、技術叠代速度:快速的技術叠代,可能(這裏請註意,僅僅是可能,而不是壹定)有利於龍頭企業甩開其他企業,形成競爭優勢。。例如芯片代工業的臺積電,通過長期的競爭,已經甩開了其他企業,成為唯壹的寡頭。但是也可能全行業處於激烈的競爭中,都不掙錢。也有原先領先的企業,在競爭者又逐步落後。
從資本投資角度,技術快速叠代的行業,並不是理想的投資目標。
C、現金流充裕度:壹個企業經營是否健康,現金流是壹個非常重要的財務指標。可能壹個名聲非常響亮的企業,因為現金流斷裂而被收購,甚至倒閉。從投資企業角度,現金流是比利潤更重要的指標。
電商亞馬遜連續虧損23年和京東十年沒有利潤,為何還能繼續運營,靠的就是依靠來自投資人強大的現金流,投資者們相信企業會在未來帶來利潤,甚至願意接受等待長時間,願意幫助企業,而企業只要有錢就能繼續運營,堅持到賺取利潤的那天。
6、投入產出比。
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企業存留壹美元的利潤,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利潤,那麽存留利潤就是有意義的,否則還不如將利潤分配給股東。這其實就是投入產出比的概念。
我們投資壹個企業,首先是為了掙錢。能夠以非常少的投入掙到較多利潤的企業才是好企業。例如,貴州茅臺,幾乎不用投入,股東權益在源源不斷的產生利潤。而再比如,京東方,如果不保持持續的投入,企業就不能產生利潤。而為了來年產生利潤的投入,往往大於當年的利潤,甚至說遠大於當年的利潤。也就是作為企業的股東,其實壹直沒有掙到錢。對於京東方的評價,我是基於壹個小散的角度。對於京東方,如果著眼於國家戰略,意義是非常大的。在此我們不做過多討論。
7、安全邊際。
再好的企業,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便宜了才有價值。2007年買了藍籌股招商銀行的投資者,到了2014年才解套。人生有幾個七年。而哪怕最垃圾的股票,也有其清算價值。買好的,還要買的好。目前的中國股市非常奇特,好企業估值很低,垃圾企業估值高。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中國股市其實是壹片沃土。
前面的6條我是基於企業所處的行業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方方面面進行的分析。最後的第七點和企業自身無關,單單和購買股票的價格有關。或者說前六項是決定了企業的價值,最後的壹是投資者支付的價格。
選擇股票時常見的七大誤區
誤區壹:選什麽股都看業績?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不是選什麽股都需要看業績的,看業績的穩定性其實是選長線股的邏輯。對於短線和中線來說,業績並不是必要選項。
這壹點上大家可以從整個市場的龍頭看出來的,短線的龍頭往往都不是版塊裏業績最好的那個,中線的趨勢性龍頭往往也不是板塊裏業績最好的那個。
但是長線上來看,業績最好的那個股票長期回報率壹定不差。比如價格最高的茅臺就是白酒行業裏利潤最高的。所以,長線才看業績,短線選股和中線選股不要過於關註業績的。
誤區二:題材股爆發的時候,覺得概念最純正的才是龍頭。
這個又是壹個誤區,對於題材股來說,就屬於短線邏輯之中的東西,短線的選股其實主要看兩個東西,資金認可度以及資金的集中度。這兩個維度的判定其實很簡單。
第壹個就是概念爆發的時候誰是第壹個時間漲停的,所謂第壹時間漲停就看在這個板塊裏漲停最早的那個。這是資金最認可的第壹直覺。說白點,就是談到這個概念,這個票就是主力腦海中直覺第壹個龍頭。
第二個就是資金的集中度,所謂的集中度就是看龍虎榜有沒有集中吃貨的,說白點總額最高的不壹定比單體或者前兩個並列項吃貨最多的營業部帶出來的票牛。在壹個概念裏,資金往往容易只集中那麽壹兩只票輪回的打板,這種就是集中度的問題。
壹般壹個題材起來,其實真正爆發的不過就是那個極少的幾只票,而大多數票只是能夠強於大盤就不錯了。
誤區三:選股總是看技術圖形,覺得技術圖形決定了股票的爆發力。
這是壹個非常嚴重的誤區的,其實技術圖形有沒有用呢?有用。但是沒妳們想象的那麽重要。技術圖形的研究壹定要配合資金的流入流出來看的,而且技術圖形的選股往往並不是為了短線和長線的,技術圖形選股主要是針對中線的。
因為99%的技術圖形的公式本質上都是根據過去的數據計算,跟蹤而已。所以本質上這是壹個大數定律的問題,並不能立馬顯現出當前的短線走勢,而是在未來的壹段時間,大概率的走出相對多頭或者相對空頭的走勢,所以技術圖形對於中線的選擇相對比較好壹些。因為中線選股主要看趨勢,短線選股主要看資金,長線選股主要看業績的可持續性。
誤區四:選股的時候光想著目標位能到多少。
大多數人選股的時候,主觀上選擇總是看到的是這個股票相對較好的壹面,就好像看人壹樣,王八對綠豆對上眼了,覺得哪裏都好。但是真的到用的時候,就發現,艾瑪,不行啊。不合適啊。怎麽辦呢?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選股的時候至少要考慮兩點,第壹個就是目標的設定其實本質上沒有意義的,妳想看到的多少,不壹定是他能給妳的,具體到多少是大盤給的。
而風險的控制是在自己手裏的,比如說選了壹只股票,天天磨洋工,功夫不行,妳受得了還好說,實在受不了,從壹開始入場的時候就要給壹個止損位的考慮的,錯了就錯了,早點認錯,比套牢強多了。
誤區五:買賣股票的時候不考慮大盤的因素。
這個誤區其實也蠻嚴重的,很多人在不選股的時候,光看大盤,真要是看上壹只股票的時候,完了,大盤、趨勢啥都可以拋掉。就好像美女遇到了渣男,老實人看到了大波浪壹樣,眼睛都直了說啥都不管用。八頭牛都拉不回來。其實本質上無論是多好的股票,最佳的狀態是大盤剛剛好,妳也恰好在和壹個合適的時候發現了它。這時候大概率是壹段佳緣。不然啊。大多數到最後都是在後座上哭。
誤區六:選股就是概念越多越好。
其實概念多的股票只適合題材股,可以短線,可以中線,只要時機選的好,爆發力也很強的。概念多的股票就好像花心的男人和備胎多的女人壹樣。誰也不知道它啥時候從良啊,咱也不敢問。
但是這種的,能夠從良的概率其實是很低的,妳去看看歷史上,有幾個概念特別多的股票是業績特別好的。都是能吹而已。所以,妳恰好在它吹牛的時候買入了,等它吹完這壹陣子,吹不動了,要驗證了,基本上這也就報廢了。
別總幻想著壹個渣男或者渣女真的可以因為妳買入了就改邪歸正了,別幻想,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咱都沒那麽大的魅力,能夠做的就是陪它壹陣子,真要過壹輩子,大多都被綠了。
誤區七:聽故事就當真
很多股票的故事就是說給妳聽的,妳聽聽就行了,真當真了,就錯了。做股票誰都是陪誰壹陣子,別總想著壹輩子的事情,壹輩子太難了。所以,它吹它的,妳做妳的,行的話就用壹陣子,不行的話立馬就分開。不想著天長地久,只想著曾經擁有就行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95%的故事到最後都是事故。
綜上,選股的時候,首先要搞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麽,妳的選擇決定了妳的風險。短線、中線、長線。其實本質上針對的是不同類別的票,針對的是不同類型的姿態。
買股票時挑選企業的三個標準
壹、賬面價值
我們能看到的只有公司歷史的情況,它們投入了多少成本,已經賺了多少收益,這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可以看出,是公司的帳面價值。如培養這個大學生,父母給他交多少學費和生活費。
帳面價值是公司歷史的成績。未來是不是跟歷史差不多?那可說不定。很多大學生讀了很多年書,花了很多錢培養,卻沒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
當然我們能夠從公司的賬面價值中,了解到壹些基本的情況,比如企業的現金是不是充裕,應收、應付的賬款比例多少,資產負債的結構等等,可以部分反應企業的狀況,但公司的賬面價值也很容易被粉飾。
二、市場價值
我們還能看到二級市場給公司的估價——公司股價,這是市場價值。如大學生找到了壹份工作,這工資就是TA的市場價值。
這個市場價值的出現有很多偶然因素。就像大學生找工作壹樣,充滿了變數,可能是運氣好,可能是關系足,當然也與他自己優不優質有關。知道了市場價值,能估算未來嗎?只能做參考,未來唯壹確定的就只有不確定。
市場價值變化劇烈,讓人經常搞不懂它為什麽會如此。追逐市場價值,只能讓妳覺得被動無助。
三、內在價值
那麽,到底什麽是內在價值呢?
賬面價值記錄的是歷史,市場價值表現的是當下,而內在價值則著眼未來。
公司的內在價值看的是公司未來能賺的錢。壹個大學生的內在價值看的是TA整個職業生涯能賺的錢。
我們已經知道未來太不確定,很難估算。計算內在價值具體的數值不可行,但是,我們大概能夠知道什麽的情況下,內在價值就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