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假如時光倒回2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初期,薛曉東前後接任4家虧損、破產企業後家家盈利,茁壯成長那也算不了什麽。老壹輩企業家馬勝利曾經扭虧、兼並20多家企業後,放言兼並家紙廠——盡管隨後很快就倒下了。當今時代發展太快了,倒下的企業總是超過存活的企業。昨天還在資本場上指點江山,叱咤風雲,轉眼之間就大廈坍塌,飲恨商場,這樣的事例並不少見。因此,企業界又有“剩者為王”之說。薛曉東近年來搞活4家大小國企實屬不易,堪稱經典。在當今社會信息***享時代,介紹薛曉東的成功經驗或許能給我們壹點啟示。
本篇標題選用薛曉東EMBA畢業論文之標題——大企業看文化、小企業看廠長,用以平視薛曉東前進道路上發展之軌跡。
小中見大
薛曉東年出生,也許是受幹部家庭環境影響,從小就誌存高遠。初中畢業下鄉當知青就被選為青年點點長,雖說屁點大個“官”,卻也用“幹部”標準要求規範自己。年返城後分到錦州壹個國營大廠當工人。他壹心想讀大學,但當時這個廠有規定,必須有3年以上工齡才允許考大學。他壹不做二不休,幹脆放棄大廠的優厚條件,同別人對換到可以報考的小廠上班。這壹對換,命運就發生了轉變,當年就如願考進大學機械專業。大學畢業後正趕上文憑吃香了,作為培養對象,加上本人刻苦努力,薛曉東從工人很快提拔到技術員、車間主任、副廠長、廠長。隨後幾年,薛曉東開始在錦州企業界嶄露頭角,原因在於恐怕全錦州沒有壹個廠長像他那樣調動頻繁——黨員服從安排,去虧損企業幹吧!結果如前所述,果真幹出了名堂,幹出了影響來。
薛曉東年初接任的錦州變壓器廠是壹家小廠,全廠職工人,20-29歲的職工19人,而50歲以上職工有人,人員嚴重老化,而且女職工占職工總數80%。大專文化2人,占職工總數0。7%。小學文化以下人,占職工人數70%。企業已累計虧損達萬元。大部分職工放長假,上班職工也不能正常開工資,企業實際已資不抵債。但它不能垮。因為它是國有企業——盡管它的生產要素已喪失殆盡……
顯然,相比前幾家虧損企業,這家難度是最大的。
薛曉東進廠後第二天就決定要開壹個職工大會,當他叫齊副廠長(原廠長,薛曉東沒來時他就給機電局黨組打過報告說自己不行,真心歡迎薛主政)安排時,齊卻說“那是不行的,因為人叫不齊,人員住的太分散”。薛曉東感到奇怪,便問齊:“大家都沒上班嗎?”齊說:“企業沒活兒大家都休息”。
“那就抓緊時間通知……”
壹個星期後終於召開職工大會了。薛曉東壹早就趕到廠裏自己動手打掃完了辦公室,再壹次熟悉了壹下發言稿。八點開會時間到,壹數只有九個人,全廠職工近人,這顯然是不能開會的。再等到九點多,有31人,齊看著薛著急的樣子說:“開會吧,就這麽多人了。”薛曉東再仔細壹看來的人幾乎都在40歲以上,大部分是婦女。心想雖然來的人少,我也要認真地講,總有人會把今天會議內容“廣播”出去。會開完後薛曉東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老半天盯著桌上的職工花名冊出神……
整整半個月,摸清廠情、調研行業相關資料、走訪職工……薛曉東忙得昏天黑地,但心中也覺收獲頗豐。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壹位叫雲芳的女工,45歲,曾多次被評為廠先進工人。她當著薛和齊的面說:“既然叫我提意見,那我就不客氣了。廠裏現在這個樣子,責任在領導。就說妳齊廠長,說話壹點底氣沒有,說了不算話。就拿質量不好來說,該管的妳管不了,供不上貨妳也管不了,企業不垮才怪呢。薛廠長妳可別像齊廠長那樣,壹定把舵把好,要有點大丈夫樣……”東北大嫂心直口快,把兩個大男人壹番數落,薛曉東心裏卻湧上壹股暖流。
按約定,接下來去拜訪壹位盤錦的老客戶劉經理。薛曉東在當地的壹家小旅社整整等了3天,劉楞是不見。業務員小楊都不耐煩了——劉怕薛找他訂貨,所以躲著不見,這是明擺著的事兒。但薛曉東堅持要等。第4天劉經理再也抹不過情面露面了,結果可想而知——哪次產品裝在發動機上只運行了幾天,就因材質不行出了問題,最後燒毀了設備;那次訂了15萬元的貨本應在半個月交齊,結果壹個月還沒交齊……等等。不壹而足的事例給了薛曉東壹個明確的暗示:不訂妳的貨。
薛曉東誠摯地對劉經理說:“能認識妳這個新朋友我非常高興,我也沒敢奢望今天訂我的貨。但我希望您能給我壹個機會——三個月後我給您送壹批貨,假如妳還不滿意,從此以後我絕不再麻煩您。如果能給這樣的機會,我代表全廠職工感謝您。”話已到此,劉經理只得默默點了下頭。
回錦州的路上薛曉東興高采烈地哼起了小調,垂頭喪氣的小楊大惑不解,訂單沒談成還受壹肚子的氣。薛曉東回答:“這點氣算什麽,韓信還得胯下受辱哩。他要是今天真的簽了單,我還高興不起來。”
“為什麽?”
“因為勉強的事是不長久的,我要讓他心服口服。”
其實薛曉東此行根本就沒有指望簽單,拜訪老客戶聯絡感情總比新客戶強。我要用我的產品說話。
薛曉東醞釀了半月之久的戰略方針已經成熟,殺雞就要用牛刀!壹步到位,破釜沈舟,用品牌企業理念和模式讓現在的企業起死回生。首先抓人事制度,到裏相關部門,吃透政策後改革方案:
1.女職工年滿45歲,男職工50歲下崗(廠裏勞動強度較大)。
2.下崗職工發錦州地區基本生活費。
3.企業對外公開招工,經過考核或考試合格的年齡35歲以下者。
4.下崗職工如有子女要求就業,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5.下崗職工勞動保險企業仍然代繳。
6.在崗職工重新簽訂用工合同。
壹石擊起千層浪,連日來薛曉東處於矛盾的旋渦當中,有圍攻的、有的、也有上級和親朋好友說情的等等,薛曉東頂住壓力,無壹例外按規定執行。也有領導好心提醒,是否應該讓職工先討論壹下,做通思想工作再執行……薛曉東的態度是已經沒有討論的時間了,再拖下去企業必死無疑。企業能夠創造價值、利潤,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社會才能真正的穩定……當他提筆劃去下崗之列的雲芳、前面提到的東北大嫂的名字時,眼睛潮濕了……
人事制度改革塵埃落定。職工年齡和知識文化結構有了明顯的變化,年輕人已成為企業的主要力量,為日後企業的騰飛創造了良好條件。
緊接著質量管理工作改革、定額管理工作改革、企業管理包括財務管理等等齊頭並進,雷厲風行。在這裏不用贅述,但值得壹提的是在人事制度改革後,薛曉東第壹件事就是親自帶隊組織班組長以上的骨幹到大廠去學習,該廠是同行業中效益最好的企業。工人熟練程度遠遠超過錦州變壓器廠的工人,人均效率是錦州變壓器廠的三倍。差距找到了,方向明確了,全廠技術練兵熱潮蓬勃興起。因為薛廠長說了,每個月來壹次勞動競賽,看誰幹得好,除了該得的獎金外,我給他(她)們戴大紅花……
薛曉東明白,場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再大的勞動熱情和幹勁也替代不了優良的技術(設備)裝備,這是現代企業必不可少的資源。否則創名牌產品只是壹句空話。為打造優質產品,他敢當風險組織集資(當時政策是允許的)購置關鍵設備,從而保證產品占得場先機。半年後,當前面提到的老客戶劉經理壹行來廠看貨時,連說“震驚,鳥掄換炮……”廠雖然還是以前的舊廠,但油漆壹新,幹凈整潔。車間完全實行標準化管理,不說半成品和成品堆碼,就連壹把板手的擱放也有固定的位置。生產線上,著裝統壹、生龍活虎的青年工人像壹個模子裏出來的壹樣操作規範、嫻熟。對來訪者有問必答,彬彬有禮,不卑不亢。再查看各種產量、質量報表以及臺賬,比壹些大廠還規範……劉經理在臨走時說:“薛老弟,現在妳是我的老師了,我要帶人來學習。我們要把80%的訂貨單給妳們,如果妳們能夠堅持下去,我可以執行部份品種免檢……”薛曉東回答:“我們會做得更好!”
第壹年錦州變壓器廠就實現損虧為盈。第二年、第三年產值利稅連年翻番,職工收入也穩步上升,到年,錦州變壓器廠成為了錦州唯壹不在銀行貸款的屬企業,實現了國有資產增值保值,並有幾百萬存款放在銀行。企業年開始連年被錦州命名為小明星企業。薛曉東先後被評為區勞模,當選人大代表……
正當薛曉東壹路高,大展宏圖,努力實現把錦州變壓器廠建設成現代企業之際,年裏壹級調令,委任他到虧損嚴重的大型企業——錦州華光電力電子(集團)任廠長。挑戰與機遇***存!在薛曉東的廠長生涯中,華光使他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升華,使他卓越的治廠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以大見小
錦州華光始建於年,主要生產電真空器件、半導體器件等多個品種。產品廣泛應用於、、國防建設、廣播通訊、工業加熱、電力工業、交通運輸、冶金、煤礦、石化建築等工業部門。原屬國家四機部所屬的綜合性的生產電子產品的高科技企業。年體制改革,華光下放企業所在地錦州管理,而在年又劃為省上管理,在年又下放錦州管理,幾翻折騰,到薛曉東接手時,華光已資不抵債,虧損達多萬元,全廠多職工6個月沒開工資,企業處於停產狀態。
薛曉東用了近壹個月時間,召開了十幾個座談會,從收集到的兩千多條信息中整理出了近條意見和建議。歸納出主要問題壹是在於近幾年來廠裏沒有明確的企業戰略方向,仍然在計劃經濟的思想體系中徘徊;二是領導層以權謀私,集中反映在以企業名義合作、參股20多家廠外企業掏空本廠,窮廟富方丈,廣大職工幹部壹直對此反映強烈;三是管理松弛、各項規章制度管理形同虛設等等。薛曉東認準了要想根本改變華光局面,唯有凝聚人心,大力創建企業文化。實際上是要在華光進行壹場深入人心的全方位改革。
首先解決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敢捅馬蜂窩。在壹個月之內,薛曉東頂住壓力,排除幹擾,堅決將22個所謂的“合作,合資”壹個不留、全部清除。對方不服,有的告到中國仲裁委、告要求華光賠償所謂“損失”等等。在事實面前,薛曉東最後打贏了官司。同時也贏得了民心。
班子問題是要害問題。薛曉東是孑身壹人到華光上任的,7位高層領導大多數是不吃他這壹套的。因為薛曉東的改革觸犯了他們的自身利益。既然不能換思想,那就只得換人。壹下子撤掉了4位領導,而這4位領導歲數也是“奔6”的人了。
根據華光實際情況,薛曉東開始分階段創建企業的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最後將華光企業精神凝結為6個字:創新、領先、誠信。將“顧客滿意是華光興旺之源”作為經營理念,把“塑優秀團隊,創華夏品牌”作為奮鬥目標,並確定了廠旗和廠。譬如說到創建行為文化,要求職工班前必須提前十分鐘列隊,聽班長安排當天工作,每個員工要背誦壹遍自己的職責,然後開始工作……開始有壹部分職工對此有看法,認為是擺花架子,還認為“薛廠長抓小事是否不務正業……”薛曉東堅持推行。他常告誡大家,大事由小事積累而成,這是培養工作作風、培養團隊精神、培養服從命令的需要。企業精神是靠培養出來的,不是自己形成的,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下去。
重病用緩藥,薛曉東繼續深抓“小事”,先後三次派了20多人去海爾學習。自己帶頭,全廠職工壹人不漏聽取經回來的報告和參加座談。薛曉東還根據海爾經驗結合自身企業情況親自編寫材料,發到每個職工手裏,並限期讀完進行考試,成績張榜公布……
制度決定優劣。落後的管理制度只能是落後的生產力,制度文化是企業長治久安的保證。在短短半年時間、華光制訂了四大類52項制度,涵蓋了人力資源、利益分配、生產技術、質量管理等方面。比如以前的“按勞分配”改為“按效分配”。妳勞動再多,但妳如果廢品或不合格品多,妳就沒有產生效益,甚至是負效益。僅此壹項,電真空器件廠壹年就降低成本多萬元。
在這些制度中,尤為值得壹提的是“關於新產品,新工藝研制成果獎”,華光人簡稱“特區”。作為科技密集型企業,集光擁有壹支專業文化程度較高的研發隊伍,也曾位列行業老大。企業以前也有過對突出貢獻者獎勵規定,但很少兌現,挫傷了廣大科技骨幹積極性。企業經營狀況惡化後,獎勵更是無從談起,反過來又加劇了企業進壹步的衰落,造成新產品滯後,總是比其它企業慢壹兩年,場空間也就越來越小的被動局面。薛曉東創建的“科技特區”可謂擊中了企業“命門”,點燃了華光重新搏擊場的發動機。
薛曉東的人格魅力和領導魄力集中體現在六個字上:言必行、行必果。
剛進華光,薛曉東就在職代會上表態:“銀行不給咱們貨款,但我們要吃飯才能幹活,我以個人名譽貨款,把上班職工的工資開了……”他做到了。
薛曉東為人行事低調,性格沈穩,內斂,從不以“老板”自居,始終把自己置於普通職工壹員中,堅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企業內部免去了許多內耗,執行力大大加強。壹切以規章制度說了算,深得職工信任。為了企業的復蘇,薛曉東可謂嘔心瀝血。僅僅為華光半導體軍工生產技術改造工程,薛曉東3個月未休息壹天,爭取到了萬元國債貨款,薛曉東累得掉了八斤肉,回到家裏倒床睡了兩天………
領導就是生產力。薛曉東自主創新的勇氣智慧和精神逐漸演變為全體華光人的意誌。華光開始復蘇,華光繼而在場上取得節節勝利,壹個優秀的團隊為華光打下了騰飛的基礎,華光開始發生徹底的變化。
5年時間彈指壹揮間,華光的企業文化建設碩果累累,企業重獲生機,固定資產和經濟實力大增,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翻番速度遞增。僅以年末與年相比,收入增幅為75.4%,利潤新增萬元。主導產品產量增幅%,實現了再造壹個華光的夢想。
華光的“陶瓷真空開關管生產線研制國產化”被評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重大技術裝備)優秀科技成果獎,新品研發獲獎項目不勝枚舉,神舟五、神舟六飛船上也有華光的科技成果。薛曉東連年被評為省,部級勞模。近年來按照以及省有關國企改制工作部署,在省、領導的支持和關心以及薛曉東精心運籌下,華光圓滿地完成了改制工作,壹個脫胎換骨的華光將給人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記者點評:大道有形
小企業和大企業在形態上肯定是有區別的,因此治廠方略也有所不同。薛曉東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大小企業弄壹家活壹家,並且得心應手,遊刃有余。這其中的關節究竟在哪裏?人們常說大道無形,功夫在功夫外,所謂高手不用長槍短劍,壹片柳葉足以飲血,這未免有些玄乎。還是有句話實在:成功不是偶然。
沒有先進思想武裝頭腦,偶然的成功也會喪失,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如是,大企業和小企業在本質上還是壹脈相承的,關鍵在於當領導的是否具備了先進思想以及創新藝術。不然,就沒有企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這壹說。
薛曉東緊緊扣住了先進的管理思想是先進管理的靈魂所在,其中三點尤為下了功夫。
壹是堅決跟過去傳統的國企“人事管理”決裂。用他的話說,那種將職工界定為企業管理的對象,其價值取向就忽略了人的內心需求,忽視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是現代人才資源管理的壹大忌。企業文化是什麽?就是企業作為團隊組織,它的價值取向應該是同每個員工的交流融合及溝通,形成最大程度的壹致;二是技術創造力,光懂技術還不行,還得創新技術。我們有些博士、碩士讀了很多書,但工作能力照樣有強弱之分,有的甚至還比不了壹個本科生,原因在於創新能力不夠;三是競爭力,薛曉東認為競爭力就是資源力加執行力。資源力是硬件,企業多少資金、多少設備、多少人才可供妳使用大體可以平衡,不會出錯,而執行力卻是不好量化的。妳的副總、部門經理和妳壹起議事的時候就得集思廣益,然而決策權在妳手裏,壹旦形成決議,就得堅決執行,任何猶豫和拖拉都是不允許的。資源力是可衡量的,執行力是不可衡量的。因此,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
企業是壹本永遠念不完的書。而薛曉東這種勇於進取、勤奮學習、敢於挑戰自我的精神境界以及“致廣大而精細微”的領導能力卻是令人回味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