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級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範疇。
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園就開在了它的面前。壹般3-6歲是幼兒園適齡兒童,6-12歲是小學適齡兒童。目前小學教育年限是6年(少數地方還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之後,就是中學教育階段,即從小學升初中(簡稱初中)。
初等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之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點:壹是普及性,二是義務性。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出現在16世紀的德國。他們由城鎮接待,傳授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
17世紀初,這類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資產階級革命後,歐洲各國和日本相繼建立。
小學稱為“小學”,是指從壹年級到四年級的教育階段。通過四年級的人將獲得“初中”教育。
20世紀70年代,小學普遍建立在中國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很多地區的農村學校都是“壹校壹師壹教室壹班”的小學復合班。壹個老師上了四個年級的所有課程。中小學教育對掃除文盲意義重大。
高中被稱為“高級小學”,這意味著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被稱為“高級年級”,通過高中考試的人將獲得高中教育。在1949之前,高級小學在中國並不常見。
設有小學和高級小學的學校,簡稱“完全小學”或“完全小學”。我國實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後,在農村建立完全小學成為基本標準。
縣城和以上城市的小學壹般都是完全的,所以60年代以後不再標註,而農村的完全小學仍然是教育普及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