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題的散文

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題的散文

近年來,為了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加快推進全市新農村建設,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廣泛開展了以“四在農家”為載體,以“五園新村”為建設目標的生態文明家園建設。

8年來,市縣(區)兩級***投入財政資金近50億元,拉動社會投入100多億元,整合各類項目資金6.5億元,開展“五園新村”建設759個,其中“五園新村”精品示範村建設186個,建成“同心新村”9個,開展“二宜壹滿意”(宜居、宜業和群眾滿意)幸福小鎮建設51個,新建和改造“黔西北民居”95萬戶。

“兩個硬化”工程實施以來,全市完成了83萬戶農戶院壩和2.9萬公裏連戶路的硬化。

現在,通往美麗鄉村的小康路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著,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建設也正在黔西北大地上全面開花。

翻開2007年6月的畢節日報,壹篇《海雀村啟動72戶茅草房改造工程》的報道躍然紙上。

報道中寫道:日前,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召開群眾大會,部署海雀村72戶茅草房改造工程。海雀村是赫章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多年來,壹直得到各級各界的幫扶。但由於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響,海雀村206戶中尚有70余戶茅草房。

新農村的建設使海雀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翻開海雀村的歷史,老支書文朝榮以他的人格魅力贏得全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成為村民幹事創業的主心骨。海雀村種植半夏、核桃,養殖豬牛、家禽,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廣,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富裕起來的海雀變成了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如今,坐落在坡地上的海雀村綠樹掩映。以青瓦、白墻、翹檐為特色的黔西北民居依山勢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水泥路在樹木和房舍之間時隱時現。

海雀村的變遷是畢節市近年來新農村建設成就的壹個生動縮影。

2006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統壹安排部署和有關要求,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以發展農村產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各項事業建設。特別是2008年12月以來,為了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加快推進全市新農村建設,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廣泛開展了以“四在農家”為載體,以“五園新村”(即致富田園、生態庭園、特色莊園、文化樂園、和諧家園)為建設目標的生態文明家園建設。

經過八年的努力,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農村居住環境有了新改善、農業產業結構有了新優化、農村生態建設有了新加強、農村精神文明有了新進步,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生態文明家園建設成了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八年來,市縣區兩級***投入財政資金近50億元,拉動社會投入100多億元,整合各類項目資金6.5億元,開展“五園新村”建設759個,其中“五園新村”精品示範村建設186個,建成“同心新村”9個,開展“二宜壹滿意”(宜居、宜業和群眾滿意)幸福小鎮建設51個,新建和改造“黔西北民居”95萬戶。

青瓦,白墻,靚麗民居星羅棋布;鑲邊,硬化,通村油路(水泥路),連戶路連接千家萬戶。在畢節試驗區的廣大鄉村,隨著壹處處連戶路和院壩硬化的完成,生態文明家園建設再次升級。“水泥路上不沾泥,院壩吃飯真安逸”、“美麗鄉村是我家,農村不比城裏差”、“汗水流了不可惜,小康生活爭朝夕”……壹句句順口溜,壹首首山歌,來自百姓心坎,表達著發自內心的自豪和感恩。

美麗鄉村是我家 農村不比城裏差

“美麗鄉村是我家,農村不比城裏差。”雙山新區雙山鎮楊柳組村頭的標語,彰顯了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夙願和期盼。

2013年3月,畢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面啟動。

這是壹個遍及千家萬戶的宏大工程。涉及全市251個鄉鎮辦事處的3397個村,計劃實施硬化連戶路124萬戶4.7萬公裏、硬化院壩95萬戶3.8萬平方米,需水泥250萬噸、砂石1000多萬方。

時間進程上,2013年,除零星居住等條件特殊的農戶外,完成所有農戶院壩硬化和相對集中的自然村寨連戶路硬化,2014年到2015年,配套實施農村公***服務設施、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實現30%的行政村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到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建成“四在農家·美麗鄉村”。

人心齊,泰山移。全市黨委、政府、鄉鎮、村居、企業、群眾,出謀劃策,出資獻力,齊心協力推動“兩個硬化”、“美麗鄉村”建設。

通過黨政主導,收獲“民生所指,民心所向”果實,市委、市政府及各縣(區)黨委政府的決策,已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識。“水泥路上不沾泥,院壩吃飯真安逸。”納雍縣雍熙鎮龍井村村民楊欣甫用順口溜向記者說出了他的心聲;赫章縣可樂鄉豐收村“兩個硬化”工程建設速度快,使得群眾早受益,記者采訪時,該村“兩個硬化”工程讓聾啞村民陳文禮翹起大拇指。

村企***建,為“兩個硬化”、“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黔西縣幾家企業累計為該縣“兩個硬化”工程捐資累計40萬元;大方縣永貴水泥廠等企業累計為該縣“兩個硬化”工程贊助水泥45576.75噸;畢節招商花園房地產開發公司為赫章“美麗鄉村”建設駐村幹部捐贈1000件衣服;納雍縣農場鎮華砂石廠等兩家石材企業讓千戶村民享受每方40元的平價砂。

幹群同心,為“兩個硬化”、“美麗鄉村”添翼。七星關區田壩橋鎮的“背篼”村民用背篼背出壹條條“連心路”;赫章縣財神鎮37名女職工組成美麗鄉村建設“女子突擊隊”,輪流到各村幫助鰥寡孤獨、老弱病殘農戶搞好院壩硬化和連戶路硬化;黔西縣由4988人組成1260個村級理財監督小組,及時對農戶院壩硬化和連戶路硬化項目資金和物資進行監管……

“兩個硬化”、“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好處,讓百姓看在眼中、贊在嘴上、樂在心裏。

曾經是“開荒開到天、種地種到邊”的大方縣羊場鎮穿巖村,如今已從生態惡化的貧困地方變成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休閑娛樂“美麗鄉村”,成為大方縣名副其實的“後花園”。像穿巖村壹樣,大方縣大方鎮對江村、六龍鎮新豐村,黔西縣解放村、丘林村、大海子村,七星關區上小河村等,經過生態修復、民居改造、“兩個硬化”等,50余個“美麗鄉村”成了城裏人和外地遊客休閑養生的“後花園”。

通過壹年多來對“兩個硬化”工程的實施,畢節市完成了83萬戶農戶院壩和2.9萬公裏連戶路的硬化。

畢節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切入點,以“兩個硬化”作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制定工作措施,設置工作時限,打造“試點示範”,帶動“整體推進”,壹個個“阡陌交通”的美麗鄉村,鑲嵌在畢節市舒展的畫卷上。

建美麗鄉村 圓小康夢想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我市現有貧困人口151.7萬人,沒有貧困人口的真正脫貧,就沒有畢節的同步小康。畢節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

黔西縣洪水鎮小牙坡村,壹棟棟民居、壹個個平整的水泥院壩,在壹條條銀白色的連戶路的連接下,錯落有致、連綿起伏,宛如曲譜上壹個個跳躍的音符,組成了壹部鄉村美麗田園的和美樂章。

村民劉永華說,以前缺錢,無法硬化道路,村裏環境狀況較差。現在政府給砂石和水泥,大家出點勞動力,就把整個村子變得像公園壹樣漂亮。自己也通過種植梨樹、石榴、蘋果等發展庭院經濟,成為洪水鎮小牙坡組的13戶“千元庭院經濟”的代表之壹。

現年83歲、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劉金祥,在“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中,充分發揮壹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帶頭作用。在他的帶動下,不僅順利完成了全組的“兩硬化”工作,老百姓還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督促弄臟連戶路和院壩的群眾保護好“兩個硬化”成果。

立足全市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實際,畢節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振廣大農村群眾奔小康的精氣神,全面打響畢節試驗區同步小康第壹仗。

“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擡,煮飯不燒柴,村寨靚起來。”用農民自己的話說,這就是他們對“美”樸素的理解。

如今,威寧自治縣海拉鄉過去寒風中挑水吃的歷史已成昨日舊夢,小康水行動計劃給大家帶來的喜悅寫在沈發艷的臉上。“原來吃水是用摩托車去拉,沒有摩托車的人家就去挑或買水喝,1塊錢1桶。現在擰開水龍頭就有水用了,真是太方便了。”

經過50多天的緊張施工,經過四級提水,寶貴的水從海拔1500多米的牛欄江峽谷提升到了海拔2500多米的海拉鄉,1萬多名群眾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

海拉鄉有“威寧小西藏”之稱,全鄉最高海拔2879.6米,最低1379米,地勢落差較大。又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石漠化嚴重,溝壑縱橫,山勢陡峭,切割極深。壹直以來,海拉鄉是威寧最為缺水的鄉鎮,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十分惡劣,經濟發展落後,是全省100個極貧鄉鎮之壹。

受益於小康水行動,耕地灌溉有保障後,海拉鄉在海元村、海明村等村大力實施了金銀花種植項目,目前已種植4000多畝,為居住在石漠化山區的農民找到了壹條致富的路子。

海拉鄉只是小康水行動計劃受益山鄉的壹個代表。

2013年11月4日,省委、省政府召開視頻會議,安排部署和啟動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

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動,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扶貧攻堅、同步小康工作,圍繞“富在農家”推動經濟發展,“學在農家”培育新型農民,“樂在農家”實現文化惠民,“美在農家”建設美麗鄉村為載體,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向鄉鎮以下延伸,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水電路訊房等民生問題,切實改變貧困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扶貧開發成效,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進程。

“小康路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從腳下就能直接感受到的實惠。” 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紐帶和基礎,農村公路成為畢節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載體。

畢節市委、市政府在多次向上爭取支持、向下廣泛征求意見並達成壹致***識的基礎上,作出了按照“壹事壹議”辦法,用兩年時間全面完成全市進入省公路局項目數據庫的所有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設的決定,早日建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暢通美化、安全便捷的鄉村道路體系。

畢節市委、市政府把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設作為“壹把手”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及時組建機構,迅速落實辦事人員,保障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促、有人落實。借用實施“兩個硬化”的經驗,迅速成立市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設指揮部,同時成立10個工作督導組,交叉督促各縣落實工程建設,成立了群眾工作組、技術監督組、宣傳報道組等8個職能組,抽調技術人員充實辦公室,完善了辦公機構,引領全市通村油路(水泥路)快速推動。

建美麗鄉村,圓小康夢想。

目前,通往美麗鄉村的小康路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著,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建設也正在黔西北大地上全面開花。面對翻天覆地的變化,畢節廣大農村農民對創造新生活更加堅定了信心,正鉚足勁奔小康。

  • 上一篇:野生動物園是什麽樣的生意?
  • 下一篇:商業環境辦公權限有哪些風險點?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