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區的鄉鎮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以前隸屬於都城、淩渡、陜北、鹹寧(今長安縣),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隸屬於孝義堂。
王耀鎮
位於柞水縣西部。唐代名醫孫思邈,因在中國多年采藥而得名。東與市鎮區西川鄉相鄰,南與市鎮區幹遊鎮、歧坪鄉相鄰,西與寧陜縣兩河鄉、沙羅鄉相鄰,北與老林、太和、龍潭鄉相鄰。面積147.5平方公裏。1372戶5387人。轄沙溝、安溝、營鎮、藥王塘、藥王溝、車家河、七裏溝、蘆菜溝等8個行政村和42個自然村。柞水縣王耀鄉黨委、鄉政府設在距柞水縣城13km的藥王塘村。柞水至Xi安的公路幹線穿過境內。
王耀鄉以農業為主,有耕地6169畝,森林丘陵152600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和雜糧。出產核桃、板栗和漆油。
王耀鎮有商店和醫院。中學1,中心小學1,小學13。
沙溝、安溝行政村回族90余人。
藥王堂是唐代名醫孫思邈采藥的地方。晾藥臺和藏藥洞還在,淘藥井被毀了。
營盤鎮是宋代以後兵家紮營的地方,故名營盤。
大山茶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孝義堂建立後的第壹座堂市。東城門遺址還在。
蔡鷺溝口的拱背橋(古稱萬安橋)建於清道光十壹年(1831)。結構完整,美觀大方。1987被洪水沖毀。
石窯溝和郭家溝有磁鐵礦,車家河有黃鐵礦,儲量2.8萬噸。
龍潭鎮
位於柞水縣西北部,因龍潭子而得名。東鄰采育瑤區鳳北河鄉,南接王耀鄉,西接太和鄉,北接長安縣大峪鄉。面積68.5平方公裏,有338戶1401人。轄楊樹廟、平水岔、碾盤、龍潭、陸平5個行政村,21個自然村。* * *柞水縣,龍潭鄉黨委、鄉政府駐在柞水縣城26公裏外的野貓溝口,有簡易公路通往營盤和柞水縣城。
龍潭鄉以農業為主,耕地1.338畝,森林丘陵91.000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馬鈴薯、豆類和雜糧。出產漆器、菌類、木材和中草藥。
龍潭鄉有供銷社和衛生院。1中心小學,5所小學。
盤盤石、牛角槽、北溝、南溝有磁鐵礦,幹溝有銅礦。
太和鎮
位於柞水縣西北部,因宇泰河和太和街而得名。東鄰龍潭鄉,南接王耀鄉,西接老林鄉,北接長安王莽鄉。它占地78.5平方公裏。380戶,1673人。轄陳星、秦峰、裕興三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 * *柞水縣,太和鄉黨委、鄉政府駐太和街,距柞水縣城30公裏,有簡易公路通往營盤和柞水縣城。
太和鄉山溝幽深,氣候極寒,耕地1.956畝,森林丘陵9.88萬畝。主要農作物是玉米、馬鈴薯和雜糧。產漆、中草藥和黑木耳。
太和鄉有供銷社和衛生院。1中心小學,5所小學。
65438-0946,長作工委堅持在陳家溝、小草溝活動。
北風裏有磁鐵礦。
老林鎮
位於柞水縣西北部。它因其茂密的森林和悠久的歷史而得名。東鄰太和鄉,南接王耀鄉,西接寧陜縣沙羅鄉,北接長安縣伍茲鄉。面積121.5平方公裏。382戶,1555人。轄林峰、紅廟河、朱家灣3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柞水縣老林鄉黨委、鄉政府駐在距柞水縣城24公裏的紅廟河口。柞水至Xi安的公路幹線穿過境內。
老林鄉森林茂密,氣候寒冷,耕地1609畝,森林丘陵166700畝。主要農作物是玉米、馬鈴薯和豆類。出產漆、漆油、菌類、木材和中草藥。
牛背梁,海拔2802.1米,是陜西省東秦嶺最高峰。牛背梁上生活著70多只國家壹級保護動物羚牛。
老林鄉有供銷社和醫院。1中心小學,5所小學。
梁河鄉
位於柞水縣城西,因兩河街而得名。東鄰石鎮區歧坪鄉,南接鎮安縣東河鄉,西接寧陜縣沙羅鄉,北接本區王耀鄉。面積55平方公裏,277戶,1054人。轄三義、新豐、中華三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在* * *柞水縣,黨委、鄉政府駐在距柞水縣城30公裏的兩河街道,有簡易公路通往營盤和柞水縣城。
兩河鄉山溝深,土地貧瘠,耕地1.823畝,森林丘陵1.07萬畝。主要農作物是玉米、馬鈴薯和雜糧。出產核桃、生漆、漆油、木耳、木材和中藥材。
兩河鄉有供銷社和衛生院。1中心小學,3所小學。
建國前,兩河鄉普遍存在大骨節病。
漁區有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