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用案例來說明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的區別,要有案例

用案例來說明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的區別,要有案例

摘要:案例教學法是壹種啟發探究式的課堂方法,本文根據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和《信息管理概論》課程教學的實踐情況,討論了只有正確應用了案例教學法才能明顯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使學生和老師的整體專業素質得到提升。關鍵字:案例教學法;信息管理概論;教學效率;教學效果 壹、引言《信息管理概論》課程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壹,也是該專業的第壹門專業必修課,是學生了解該專業,真正感知何為“信息管理”的關鍵課程。它對學生認識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明確自己在信息社會的定位等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2]。該課程理論性強,而且所涵蓋的內容、知識和概念多,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上不應該固守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而應該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采用啟發式、研討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這正是案例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案例教學法是壹種啟發探究式的課堂方法,是教師根據壹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案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的壹種教學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以教學案例為載體,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1]。通過小組討論、學生代表發言、教師指導、教師總結,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2]。 二、案例教學法在《信息管理概論》課程中的重要性《信息管理概論》課程是學生了解該專業,真正感知何為“信息管理”的關鍵課程。隨著信息管理的對象——信息的內容和信息載體的千變萬化,信息管理也隨之不斷變化。我們開設《信息管理概論》課程的目的是不斷地研究的跟蹤信息管理的新發展,不斷探索信息管理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信息搜集、分析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信息管理概論》課程可以說是壹門基礎課,涉及的學科多,且多為基礎知識,很難有實踐機會,如管理學、經濟學等。在教學中片面強調理論的重要性,往往造成課堂以老師講授為主,導致很多學生對課程產生排斥的心理,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不利於培養目標的實現。而案例教學法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教學互動和教學相長,有助於《信息管理概論》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1、培養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每天都會涉及大量的信息,他們對信息的檢索、分析、處理有著濃厚的興趣。簡單的課堂講授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教學案例,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的悼念和處理信息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書中限於篇幅對知識點的講解只用了壹兩個案例,對於剛剛接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大壹新生來說,即使老師講完了,學生可能對該知識點的理解還會懵懵懂懂。讓學生自己廣泛搜集教學案例,組織相關的教學內容,整理相關的教學案例,既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做到信息管理理論和實踐應用相結合、科學知識與動手能力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3、能夠使學生迅速融入信息社會這個大環境中。課堂講授與安全教學法相結合,可以使學生不拘於理論知識的學習,也可以了解到信息社會(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實際問題,鼓勵和引導學生從現實中提出問題,探究專業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為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提供壹個很好的途徑。總之,如果用案例教學法來輔助《信息管理概論》課程的教學,學生就可以在掌握信息管理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學會 利用相應的工具進行信息搜集、分析、處理,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信息管理、信息社會、社會信息化和信息交流等問題做出有益的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三、案例教學法在《信息管理概論》課程中的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通過大量的教學案例培養學生的信息分析和處理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將課堂理論知識和信息社會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加深對課堂知識的領悟和理解。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將教學案例法落到實處,制約案例教學法的順利實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必須對以下問題進行認真的辨析。如果不顧約束條件就簡單地移植他人的做法,不僅無法取得預期的結果,而且可能丟失了演繹法教學模式所固有的成效。1、區分案例教學與舉例說明。教學案例和教學中的舉例說明二者都要通過壹定的事例來說明壹定的道理,但它們有著根本的區別:壹是它們在教學中的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學中處於中心地位,案例要求具有真實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啟發性,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都是借助案例來完成的;而舉例在壹般教學活動中則居次要地位,更多的時候只是為了幫助學生通過形象的事例,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或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它們的進行主體不同,案例教學是組織學生自我學習、鍛煉能力的壹種手段,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處於主動地位;而舉例則是教師說明問題的壹種輔助手段,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處主動地位。三是它們目的不同,案例教學是把學生放在實際的環境中,讓其通過對周圍環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討論和交流,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學中使用的舉例說明則是使壹個較難理解的理論通俗易懂。四是它們涵蓋的範圍不同,案例教學涵蓋的面更廣泛,具有真實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啟發性,而教學中使用的舉例說明則不壹定有這些特點。2、註重提出問題的方法。針對課程的特點,從現實問題出發,將學生引入值得探討問題中。如在信息管理概論的第壹章中有“信息社會”的內容,如果妳只是純粹地對學生分析什麽是“信息社會”和“信息社會特征”,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可能也只是壹知半解。考慮到學生對這類問題有興趣,而且信息社會是信息管理實施的大環境,也是《信息管理概論》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之壹,所以我們就把“信息社會與社會信息化等同嗎?”作為第壹章的重要議題,讓學生課後去搜集有關資料,尋找教學案例,然後找時間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不斷有學生對其他同學提出的案例進行質疑,同時也有同學出來為他們辯護。通過討論,關於“信息社會與社會信息化等同嗎?”這樣壹類問題的壹些疑問被學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了。當然最後老師進行的歸納總結會讓學生思路清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點。3、引導猜想與假設。由於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很少會積極主動地為解決疑問去尋找證據,很少會去思考這種解釋會比那種解釋更有說服力,也很少去判斷哪種解釋更能說明問題。因此案例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對某壹思想或觀點進行大膽的猜想與假設,鼓勵學生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通過探索來辨析知識點的混沌之處,來論證哪種觀點更具有可信性。如在《信息管理概論》中的第六章:信息管理,其中有壹個知識點: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的關系,書中說“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高級發展階段”。但有的學生根據對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的理解並不這麽認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就鼓勵他們學生對這種關系進行假定和猜想。結果同學們關於兩者之間的關系的界定竟然有多達十多種觀點,課後我們又抽時間組織學生對這些看法進行了分析討論,老師也對這些作了暫時的歸納總結,等第六章全部學完學生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再次來討論壹次,學生們的觀點也比較集中了,對兩者之間的關系也更加清晰。4、強調交流與合作。參加案例教學法的同學都對課程議題感興趣,他們學習交流的積極性很高,所以我們要鼓勵他們積極交流與合作。因為交流順暢才能實現知識***享,積極合作才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我們在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壹位組長,組員要服從組長的協調和分工,每個議題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寬泛,不是壹個人所能完成的,組員們必須同心協力才能完成,這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另外在不同的議題中,第壹個小組所承擔的角色是不壹樣的,這樣組與組之間就經常形成溝通和聯系。四、結論教學實踐說明案例教學法不失是壹種好的教學方法,要真正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到日常教學中,還要做大量的工作和努力。而且還要處理好以下幾點:1、 教學案例要註重基本、適中和典型;2、 案例教學法要將學生能力培養作為案例教學成功的標準;3、 案例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和案例三者之間的交流互動;4、 案例應該用時地總結;5、 《信息管理概論》課程的教學應采用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的方法;6、引入案例教學後考試的方式方法要調整,要更多地強調平時的考核,了解學生平時參與案例教學法的表現,評閱學生的案例報告。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在《信息管理概論》課程中的正確應用可以明顯地提高教學效果,對教學創新和學生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師素質的提高也很有益處。 參考文獻:1、 朱少英.“雙向式”案例教學法初探[J].廣西高教研究.,2000,(3):40-422、 曾繁英.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條件及其應用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7):68-703、 魯艷芳.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體會[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7,9(1):13

  • 上一篇:英國地球科學資料中心介紹
  • 下一篇:有人知道公示7天,是按工作日算呢,還是包括節假日?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