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是ForresterResearch於2014年提出的概念,指壹種主要應用於企業信息化領域的快速開發技術。借助低代碼,開發者無需編碼即可生成企業應用的常見功能,少量編碼能開發出更多擴展功能。憑借著更低技術門檻、更高開發效率等優勢,低代碼開發技術備受行業和投資界的追捧。
回顧低代碼開發領域國內外的主流玩家,希望能對您的技術選型起到幫助作用。根據低代碼廠商的關註點和盈利模式,筆者將低代碼產品分為六大類。
原生低代碼廠商
這部分是指專門為低代碼行業而生的廠商,這部分廠商雖然創立時間不長,但憑借著融資能力,正在快速發展。這壹類別中,投資方性質和關註點的差異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產品的發展方向,如國外的OutSystems投資方為KKR(大型私募),更關註成本和現金流,所以產品發展上更突出產品力,推廣也是以大型、超大型企業集團為主;而國內的氚雲主要投資方是阿裏系(互聯網基金),更關註流量和市占率,所以產品發展上傾向於在降低門檻、與釘釘等流量平臺整合,走的是互聯網的路線。
開發工具廠商
這部分是指以前專門做軟件開發工具的廠商,整合自身的開發工具資源後推出了低代碼產品。這部分廠商的產品技術能力很強,編程擴展性、可維護性等方面的競爭力也有保障。考慮到開發工具市場的頭部效應較明顯,推出低代碼產品的開發工具廠商並不多,但是都是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廠。典型產品有Progress(代表產品有Telerik、KendoUI)的Kinvey和GrapeCity(代表產品有Spread、)的活字格。產品發展方向上以產品力提升、應用場景擴展為主,在技術門檻和擴展性中間會更傾向於後者。所以,用戶主要集中在初創型軟件開發團隊、做定制化交付的行業軟件代理商、系統集成商和中大企業IT中心,而不是壹線業務人員。運營模式為傳統的toB,給企業客戶更多信心,而不是爭取更多普通用戶使用。
雲平臺廠商
做雲平臺的廠商,希望借助低代碼吸引更多用戶購買其雲服務。低代碼在產品線中並不在核心位置上,大多專註於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代表性產品有Microsoft的PowerApps和阿裏雲的宜搭。依托於雲平臺廠商的研發能力,這些產品的易用性有較強的競爭力。考慮到其定位於“引流”,發展方向上以深度整合自家雲資源,降低門檻為主,互聯網路線是這些廠商的***同選擇,當然如果您希望使用這些產品與來自第三方廠商的企業系統進行集成,可能會遭遇不容忽視的挑戰和風險。
行業軟件廠商
行業軟件廠商,希望利用低代碼技術降低實施、特別是實施中客戶化開發環節的工作量,提升行業軟件自身的競爭力。典型產品有Salesforce的Customer360(原Lightning)和用友的iUAP。這些產品嚴格意義上屬於行業軟件的壹個模塊,與主幹產品同步,通常不會單獨銷售和運營。這就意味著,您只能使用這些低代碼開發平臺為其主幹產品做客戶化開發,開發出來的系統通常無法獨立部署和運行,也不具備遷移的可能性。
BPM廠商
專註於流程和表單的BPM廠商在自身軟件的基礎上增加可視化設計器,進壹步降低使用門檻後,就實現了向低代碼的轉型。典型代表有國外的K2和國內的炎黃盈動AWSPaaS。這部分產品的核心優勢是強大的工作流引擎,目前主要的發展方向集中於提升頁面定制程度。但是,這種基於表單而不是數據模型的架構,更像是“零代碼”,在應對復雜應用場景時會遇到諸多障礙,這也是限制這類廠商發展的主要原因。
數據處理軟件廠商
與BPM廠商類似,數據處理軟件本身可以歸入零代碼,廠商為產品追加編程接口、增強界面控制能力後即轉型為低代碼。這類軟件在國內比較多,如魔方網表、雲表等。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些產品的架構設計依然傾向於數據處理而不是開發工具,在白標、頁面定制、移動端支持、系統集成等領域通常存在較大差距,更適合在企業內部使用,解決信息化的“有無問題”。如果您是相對獨立運營的IT部門或者第三方軟件服務提供商,這類產品的可交付性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被網友戲稱為“夢幻開局”的2020年,對於絕大多數企業而言,註定是壹個充滿挑戰的年份。如果您正在為企業信息化尋找壹個更具創造性的方案,以達到降低開發成本、加快交付周期的目的,請千萬不要忽略了低代碼技術。如果您不知道如何下手評估這六類廠商產品,作為軟件行業的老兵,筆者的建議如下:
如果您是企業內部使用,應用場景較簡單,建議從“雲平臺廠商”著手。更低的技術門檻和更低的啟動成本會讓您的應用快速落地;如果您是系統集成商,或者應用場景較復雜(不限於當前階段的需求,而是可預期的未來您希望開發的全部功能),筆者更推薦來自“開發工具廠商”的產品,更強大擴展能力可以保障開發工具不會成為您項目交付的技術瓶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後,筆者祝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開發工具,在這個特殊的壹年中,為軟件開發和企業信息化工作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