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職場新人如何識別高風險企業?

職場新人如何識別高風險企業?

近日,多地警方公布:近幾年,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等類金融詐騙非常猖獗,甚至有些地區出現了平均200家企業裏就有1家企業涉案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等金融詐騙。這類涉案企業大多包裝成金融服務、文化傳播、網絡科技等類型企業,租住高檔寫字樓,誘騙求職者入職。求職陷阱不僅給求職者帶來經濟損失,有時還可能遭受人身傷害。

求職過程中,如果您遇到以下幾種情況,就要提高警惕了。

壹、天上不會掉餡餅,警惕高薪誘惑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這句話聽起來舒坦,但能否拿到高薪就需要先評估下自身的能力了,明白自己價值是否具有稀缺性,如果不是的話那高薪就很可能就是壹個美麗的陷阱。壹些“高職高薪”的誘人廣告背後隱藏著壹些不良職業,比如傳銷、網絡詐騙等。

二、利用各類收費項目,騙取求職者費用

壹些企業或者非法中介,打著幫助求職者解決工作的幌子,其實行斂財的目的。他們常用的手段有:高價的招聘會門票、報名費、資料費、體檢費等各種名目費用。

這些企業或中介,掛羊頭賣狗肉。其存在就是為收取自己“員工”的錢,現實中那些騙求職者交培訓費、購買產品的黑心企業,也是多不勝數。

三、警惕理財等各類金融企業

金融行業裏面,尤其是小的金融企業,70%以上是不靠譜的,其實是在做諸如金融傳銷、電話詐騙這些業務。還有很多企業用互聯網平臺詐騙,他們開發壹個平臺,實施龐氏騙局。告訴妳投資平臺天天返利,幾個月就能拿回本金,還能持續返利,然後讓妳去發展身邊的人到這個平臺來投資。等到妳把周圍的親戚朋友的錢都拿來投資到這個平臺後,就發現平臺關閉了,老板消失無蹤。

除了以上幾類比較明顯的陷阱外,還有壹些比較隱蔽的陷阱,不過只要我們擦亮眼睛,用壹些甄別方法還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壹、網絡查詢企業的相關信息

可以通過壹些正規的網站查詢企業的實際情況,比如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地方的市場監督局等網站。需要明確的信息包括:企業地址、法人、註冊資金、經營範圍,以及訴訟風險等。

此外,還可通過招聘網站查詢企業招聘信息,也可以看出壹些端倪,比如基礎崗位的要求低,薪資高、待遇好……這種拉人頭似的招聘信息其實壹定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們壹定要遠離。

二、通過正規的求職渠道找工作

常見的網絡渠道:前程無憂、智聯招聘、BOSS直聘、拉鉤網、獵聘網等。

如果是在校大學生,可以通過各大高校的校園招聘會和校園招聘信息去找工作,因為這樣的發布信息都是與學校長期合作的,他們的資質是經過學校審核過沒有問題的。

三、通過與面試官接觸來判斷企業

不論是現場面試,還是電話溝通,都會與企業人員接觸,這就是壹個很好了解企業的機會。可以通過面試,觀察到面試官的素質,正常面試官對企業和崗位的情況有足夠了解,所以提問會循序漸進、邏輯性強、結構清晰。如果面試官東拉西扯,尤其對壹些情況避而不答或者回答的遮遮掩掩,那壹定會有坑在等著別人跳,所以壹定要遠離。

四、通過企業要求提交的個人入職資料來判斷

正規的企業,只需要人員提供可以證明身份及能力的相關證件,而且大部分只會對證件掃描復印存檔,但是絕對不會扣留相關證件並要求繳納押金。如果遇到了要求扣押證件,尤其是身份證的情況,那就是不正規的地方,這樣的企業壹定不要加入。

五、通過入職培訓內容判斷

壹般企業都會有入職培訓,目的是便於員工迅速融入到企業,可以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常規入職培訓會涉及到企業的歷史、制度和崗位的情況。如果在入職培訓時遇到了諸如打雞血,描繪暴富場景,這樣洗腦式培訓情況,那必是陷阱,是要想辦法立即脫身才行。

六過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來判斷

所有企業都是靠產品或服務來實現盈利的,可以說,看企業可以提供給用戶的價值,就能看出壹家企業的全部了。產品沒有未來,企業肯定沒有未來。

職場有風險,求職需謹慎,我們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求職路上記得擦亮雙眼仔細甄別,才可以避免落入別人挖好的陷阱。

  • 上一篇:招商銀行電話
  • 下一篇:中國民間投資協會是做什麽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