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制造業的生產系統布局應該有哪些創新?

制造業的生產系統布局應該有哪些創新?

新工業革命正向我們襲來。雲計算、機器人、智能、大數據充斥著我們的耳朵。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中國制造業規模和總量均居世界第壹,但大而不強。面對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的雙重壓力,必須尋求新的發展方式和路徑。

提示:看完這篇文章,妳可以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1.如何正確理解“中國制造2025”的內在邏輯?

2.如何布局未來制造業的創新戰略?

3.政府如何優化政策,為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戰略支持?

目前國家制定了制造強國“三步走”戰略,“中國制造2025”是第壹個十年行動計劃。那麽,如何系統、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戰略呢?如何前瞻性地布局未來制造業全球競爭的戰略?政府如何從政策層面為制造業的戰略突破提供支持?

1,《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背景問題

首先,如何正確理解“中國制造2025”。目前很多人拿它和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戰略、英國制造2050做比較,認為是壹樣的戰略和計劃。我不同意這種觀點。我對“中國制造2025”的理解和德國、美國、英國有很大不同。

我可以講兩個故事。第壹個故事是汽車工業的發展。目前,電動汽車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很明顯,美國的技術領先於德國,但在傳統的汽車工業上,美國幾乎不可能趕上德國。大家都註意到了,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越來越弱。

那麽,美國的高科技發展水平遠超德國。為什麽傳統汽車打不過德國?電動汽車作為壹個新興產業,美國走在前面了嗎?這裏有壹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汽車工業的技術發生了非線性的飛躍,美國建立了全新的汽車核心技術範式。只有在全新的技術範式下,美國的汽車制造業才能趕上德國,但為什麽傳統的美國汽車工業趕不上德國?

這裏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德國在傳統汽車領域建立了強大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深深植根於德國的文化傳統、價值體系、生產方式和運營模式,而美國沒有這麽強大的生態系統。

第二個故事是服裝行業。中國在過去的三四十年裏壹直以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裝制造業為傲,比如溫州的服裝業、皮革業、箱包業、紐扣業等,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集群,在制造技術和工藝技術上並不落後於歐美。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高檔輕工業,包括服裝、箱包等各種奢侈品,仍然無法與衰落的意大利抗衡。

這是為什麽呢?表面上看,原因是我們的產品沒有品牌,沒有壹流的工業設計,但本質上,這不僅僅是品牌和設計的問題,這是百年來文化沈澱的結果,是人們長期積累形成的品質文化及其形成的工業基礎,別說我們無法與之抗衡,就連美國和日本也壹樣難以匹敵。

知道了以上兩個故事,我們在看《中國制造2025》的時候,就不會僅僅把它狹隘地理解為“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而是把它理解為壹個產業生態、創新生態和文化生態融為壹體的體系。“中國制造2025”是壹個全方位的趕超戰略規劃。某種意義上,壹方面要給大產業補課,另壹方面要迎頭趕上。德國的工業4.0本質是物理信息系統,美國的先進制造業戰略是基於其強大的科技和新興技術,繼續保持和搶占新興產業的制高點。

理解這個背景很重要,從這個背景去理解《中國制造2025》會深刻得多。我們會意識到,我們既不想放棄現有的傳統產業和大規模工業制造模式,也不想放棄傳統優勢產業。而是要在繼續提升傳統制造業優勢的前提下,想辦法利用產業的非線性轉型實現“彎道超車”。這是我們這個“2025”的基本出發點。

2.“中國制造2025”的壹個主線問題

《中國制造業2025》的主線是提高產業創新能力。那麽,如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呢?我想在這裏提出四點。

首先是如何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我們來看看溫州幾大支柱產業的創新能力現狀。本人擔任浙江省企業技術中心評審組組長十余年,國家級技術中心評審組專家成員,參與了溫州數十家企業技術中心的評審工作。不客氣地說,即使是大型企業中,真正從事關鍵技術研發的企業也只有兩三家。這些企業在做關鍵技術的時候,主要是整合國內的創新資源,並沒有關註國際的。

二是設計制造的創新能力。這種能力在溫州尤為重要,因為溫州的產業向來以輕工見長,包括服裝、皮具、鞋革、眼鏡,都強調創新設計能力。那麽,針對輕工業集群的需求,溫州是否建立了設計驅動的創新平臺?溫州企業家復制能力很強,會很快模仿歐美時裝設計。如果這條路走久了,他們會有路徑依賴,不願意做原創設計。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問題。當然,這裏也有好的企業,比如馬森服裝和美特斯邦威邦威。他們在創新設計方面做得很好,但目前這些企業基本都是靠自己單個企業的力量來做。那麽,我們的政府或者我們的產業集群搭建了這樣壹個創新平臺嗎?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既沒有核心技術,也沒有創新設計,那麽我們的企業就完了,比如溫州的眼鏡、打火機。我強烈建議,溫州政府應該下決心為輕工業集群打造壹個設計驅動的創新平臺。

三是制造業標準創新體系建設。我在這裏提個建議:抓緊時間做大數據平臺。溫州人的頭腦很聰明,溫州人有壹個非常好的條件,就是溫州人的經濟。這種市場意識和遍布世界各地的溫州人經濟,為C2B的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做好C2B,需要依托大數據平臺和數據挖掘技術,為溫州現有產業搭建大數據平臺,構建適合未來30年的數據基礎設施。

四是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很多溫州企業家跟我說,溫州的知識產權被模仿太快,溫州企業對申請專利不感興趣。原因有二,壹是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失敗。還有壹個就是原創技術和前端技術太少,優質發明專利申請不多。比如溫州壹家企業,四五年前就有幾百億的規模。當時申請國家認定的技術中心,五年內只有三項發明專利授權。制造業要想上去,必須重視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這是構建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手段。我去過的很多溫州企業,對發明專利本身並不是很在意。他們向高校和科研機構購買專利,是為了在向高科技企業和企業科研院所申報時擺個門面,是為了爭取國家政策,而不是受內生因素驅動。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3.“中國制造2025”的產業生態系統

按照這個出發點來理解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這兩者並不矛盾。我們不應該為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而放棄傳統產業。我們最大的問題不是產業太傳統,而是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包括產品創新體系和制造工藝體系)還比較落後。我們現在最缺的是整個行業的創新能力。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有壹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都可以在這樣壹個系統的完善下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如果妳認真看過《中國制造2025》,妳可以看到這個戰略有壹條主線貫穿始終,貫穿到2049年,那就是讓我們的制造業真正創造出壹個有創新驅動能力和動力的新業態。中國的制造業創新能力相比德國和美國當然有很大差距,產業生態圈也有很大不同。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必須結合中國制造業的特點和中國的國情,提高創新能力,這個核心主線將延續30年。

那麽,如何建設我們的創新能力呢?我有壹個非常明確的觀點,我們的制造業要在短時間內趕上歐美並不容易,即使是未來30年。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整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基礎還比較落後。未來10和20年,壹定要把產業創新生態圈放在基礎位置上。那麽,提高創新能力呢?在《中國制造2025》的九項任務中,第二至第六項任務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這四個方面構成了中國制造業創新生態的四大要素。它是未來30年的制造業基礎。

需要強調的是,2015只是10年的第壹部作品,未來30年的規劃重點是圍繞四大要素構建強大的產業生態系統。這裏我重點講第壹個因素,就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其實我覺得這個提法是個偽命題,故意把信息化和工業化分開,為了政策引導的需要。其實對於壹個真正先進的龍頭企業來說,信息化和工業化是否融合根本不重要,因為這是壹個自然的過程。

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壹個自然的過程。國家和行業提出“互聯網”到“互聯網”。我認為有必要實現“互聯網×”。為什麽?不要單純把互聯網當成工具,因為它是壹種理念,是壹種戰略思維方式。比如我們看看現在的蘋果系統和谷歌的安卓系統。我們都知道,谷歌憑借其數百人的安卓R&D團隊,帶領了數百萬應用開發公司和數十萬企業制造應用。是典型的垂直整合行業。從壹個垂直整合的系統來理解現在的互聯網,就像壹個生命體的血和肉,兩者是天然融合的。妳去看阿裏巴巴,它不會講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妳去看華為,它不會講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為什麽?因為不用提,已經很和諧了。但是我們大量的企業還在討論要不要利用互聯網進行銷售,好像開個網店就可以在網上賣東西壹樣。這顯然是把互聯網當成了壹個簡單的工具。

我必須明確壹點,如果把互聯網當成工具,是不可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因為“互聯網”和“互聯網”不是戰略。互聯網改變的是整個行業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應該擁抱互聯網,但並不是認為自己已經轉型升級了。完全不是這樣的。

構建產業生態系統,還包括基礎能力、品質品牌、綠色制造。這三個方面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問題,因為成熟的思路已經被企業實現了,我在這裏只是簡單強調壹下。關於加強產業基礎建設,要針對每個產業,分析清楚制約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的基本構成、基本工藝、基本材料和技術基礎,通過產學研合作盡快解決。溫州對品牌質量有深刻的教訓。上世紀90年代,溫州在杭州武林廣場放火燒皮鞋,讓溫州走上了以質量立市的道路。溫州輕工業只有通過品牌和質量才能創造高附加值。從大的方面來說,只有打造品牌或者質量,才能解決中國制造業的國際形象,才能讓中國的企業得到世界的認可,才能讓我們的企業社會責任得到國際的認可。關於綠色制造,大家已經意識到傳統制造方式帶來的災難性影響,當前的環境已經讓我們難以生存。要做好綠色制造,就要從法律上嚴格規範企業,建立高效、清潔、循環的制造體系。

4.“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突破

需要進壹步明確的是,這個體系建成後,我們的行業是否能夠完全趕上?不壹定是這樣的。因為整個全球產業分工越來越明顯,比如美國現在最強大的核心基礎軟件,我們在這方面要趕上美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就像美國在傳統裝備制造業要趕上德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壹樣。為此,我們必須對未來產業技術發生非線性轉變和革命性變化的產業進行分析和預見,找出我國趕超此類產業的戰略突破點,即戰略突破口所在。所以《中國制造2015》中的第六大任務是重點行業的突破。

溫州產業突破要堅持自身優勢。我比較了中國和意大利的服裝業。法國和意大利可以提供世界級的高端奢侈品,如愛馬仕,傑尼亞和博柏利。而絲巾、服裝、鞋帽是溫州的傳統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溫州的產業結構其實是很好的。這些行業的另壹個好處是永遠不會有日落。只要有人活著,就得穿衣服。只要有人活著,就得穿皮鞋。事實上,正如妳所看到的,壹些歐洲國家仍然沒有放棄他們的服裝和皮革制鞋行業,所以我們不應該為了所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放棄傳統的制造業。

堅持做好傳統行業,並不是放棄互聯網和大數據。是互聯網的發展讓傳統行業更加強大。關鍵是要有企業自己的戰略。我記得30年前,我們浙江的企業家有壹句非常好的話,“我在東南西北都不會動”,講的是堅持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的獨特能力,不被口號和時髦的概念所忽悠。我讀了任·鄭飛的演講。他說,“我們不搞所謂的互聯網,也不創造概念。我們是阿甘精神。”什麽是阿甘精神?華為做的過程中,三個字?傻,傻,傻。妳說愚蠢是什麽意思?我會專心做我的技術,我的知識產權,不管妳是互聯網以外的,還是信息化以外的。當我們明確了戰略突破的重點,就要把這些行業做好幾十年,走在世界前列。

5.“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路徑

為了趕上關鍵領域的創新,我們國家和地區的制造業需要找到壹條有效的戰略路徑。這裏我結合《中國制造2025》從政府政策的角度分析三條重要路徑,即政府未來的實力。

第壹個方面是進壹步推進制造業的結構轉型和調整。結構調整是中國未來30年要繼續走的壹條路。為什麽結構調整如此重要並且應該繼續?很容易理解,我們與美國的貿易關系,隨著人民幣從原來的1: 10調整到現在的1: 6.4,實際上升值了近40%。但為什麽中美貿易仍然保持較高的貿易順差?原因不是匯率,不是簡單的人民幣升值或貶值,而是我們的產業結構。

  • 上一篇:幸運公司的名字集好聽順口,有財富的公司名字?
  • 下一篇: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治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