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

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

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IT人物。

2000年初,《計算機世界》組織了壹次“世紀選擇”。根據專家和群眾的意見,它對20世紀中國IT事業最具影響力的10人進行了排名,譚浩強教授排名第二。他的成就是把數百萬非專業人士引入了計算機門。1.張孝祥——中國IT見證人作為中國計算機工業的奠基人之壹,從中國第壹臺仿制蘇聯電子計算機制造的主持人,到中國自行設計電子管、晶體管、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各代大型計算機的組織者和直接參與者,40年來為中國計算機工業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70年代中期,在他的領導和直接參與下,在國內率先探索和研制了多處理器並行計算機系統國家項目,並於1985完成了國內首個百萬億並行計算機系統,為中國超級計算機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技術途徑。因為在計算機方面的突出貢獻,張孝祥被聘為或當選為國務院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導小組計算機顧問、國家發明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算機科學評審組組長、國家計委中國國際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委國家高技術計劃評審督導團成員等等。長期擔任中國計算機聯合會主席,現為中國計算機聯合會名譽主席。2.譚浩強——如果壹位計算機科學作家告訴壹位外國專家,壹本計算機科學書籍已經賣出了400萬冊,他肯定不會相信。不過,這本名為《基礎語言》的書現在已經賣出了12萬多冊,作者是譚浩強。20世紀80年代,譚浩強在中央電視臺做了壹場關於基礎的演講,聽眾達1萬。後來,幾種計算機語言的電視講座使譚浩強的學生人數達到了最大。很多人買書都是為了“譚浩強”這個名字。有人說這個名字是知名品牌。從65438年到0984年,譚浩強等人創辦了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對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研究。可以說,譚浩強的成就是讓更多的非計算機專業人士了解計算機,並將其引入計算機之門,為計算機在中國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3.王選——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在IT界可謂家喻戶曉。20世紀70年代,他參與了著名的“748”工程,以其獨特的“輪廓加參數描述”的技術思路實現了排版的技術飛躍,成為發展漢字激光照排的領軍人物之壹。同樣令人欽佩的不僅是王選的個人奮鬥經歷和在專業學科上的卓越才華,還有他對科技成果商業化、產業化的執著追求。4.柳傳誌——中國IT產業樂隊首席指揮柳傳誌的價值、貢獻和意義不僅限於計算機行業。他的“貿易、工業、技術”的企業行動模式,為弱小的中國高科技產業參與國際競爭開創了壹條可行之路;他總結的“管理三要素”——“建立團隊、制定戰略、領導團隊”,為長期受計劃體制下忽視管理困擾的中國企業,指明了管理的本質;他對聯想“國有民營”模式的產權改造,為中國企業解決轉型時期積累的大量產權問題提供了範例。柳傳誌是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之壹,也是中國計算機行業的領軍人物。5.站在櫃臺的研究員、被免職的院士倪光南,是中國計算機領域最優秀的科學家之壹。其科研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壹等獎。他也是中國科技人員走出象牙塔的象征,被譽為“站在櫃臺上的研究員”。他的聯想漢卡,讓聯想從中關村壹家普通的貿易公司躍升為高科技公司;1988年,聯想走向海外,倪光南帶領壹支精英R&D團隊在香港開發聯想板卡和聯想微型計算機,後來為聯想帶來了巨額利潤。由於與聯想高層在發展道路上的分歧,已經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倪光南在1999被聯想集團解聘,留下了諸多遺憾和困惑。6.中國互聯網運動的先驅王誌東成功地從壹名程序員轉型為壹名管理者,成為中國互聯網運動的先驅。從壹文不名到如今最火的互聯網公司CEO,從被迫從“新天地”到創辦新浪。王誌東是1999最受關註的國內IT明星之壹。除了廣東人與生俱來的商業意識,王誌東的年輕、善良、日益成熟的職業風格、個人品牌以及對互聯網行業的敏銳感受也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據說,為了完全國際化,王誌東現在正在練習她的英語口語。7.楊福清-中國軟件“青鳥”是在中國的計算機行業。楊福清以大力倡導和積極實踐軟件工程研究而聞名,也以解決大型復雜軟件系統的開發而聞名。她的成果令人眼花繚亂:最初,她研究解決了國內* * *資源共享、多程序協同運行的概念和方法,成功研究了集成電路計算機DJS11 (150)的操作系統。DJS200/XT2操作系統采用PCM方法和分層管理結構設計和實現,全部采用系統編程語言SCY。倡導軟件工程支撐環境的研究,以解決軟件開發手段,為軟件的工業化生產提供環境。研究開發了軟件工程核心支撐環境BETA-85和集成軟件工程支撐環境青鳥系統。他承擔了軟件生產智能技術的研究,並領導了多語種混合編程環境KM系統的開發。主持了南京汽車廠轉向器廠、北京電視機廠計算機輔助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的開發,成功開發了管理信息系統生成系統MISGS。作為北京大學教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楊福清不僅長期致力於科研開發,還在北大的名師崗位上孜孜不倦、孜孜不倦地為國家培養了壹批又壹批IT人才。楊福清現在正繼續在軟件工程開發環境的標準化和實用化、軟件生產的智能化技術研究等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8.李國傑——“產學研”探索者,作為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發展的領軍人物,人們最感興趣的是李國傑的雙重身份:中國工程院院士、曙光公司總裁。李國傑和曙光公司的緊密結合所取得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優秀知識分子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運作“知識-科技成果-市場”進入壹個良性互動的時代。高性能計算機是壹個國家科技實力的象征,該領域的研究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曙光機獨辟蹊徑,被認為是中國計算機研究水平和應用水平的壹面旗幟。在美國學習期間,李國傑在三個領域做出了重要的開創性貢獻:智能計算機、有效的搜索算法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處理器陣列。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終不忘給年輕的研究者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既看到了中國的不足又重振了中國的信心,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而不為西方生活所迷”。9.石——微笑成就時代1989入選《財富》雜誌“與亞洲做生意妳必須知道的二十五個人”,1995入選《世界經理人文摘》“最能創造時代的15企業家”,1996。像他的企業壹樣,生於臺灣省彰化縣的史擁有全球榮譽。他總能帶來新鮮的想法,他的微笑曲線和XC理論都是對IT行業深入了解後的點睛之筆。而他的奮鬥和創造的經歷,對年輕人來說更有教育意義。他打破了中國企業難以成長的預言,而這裏面的經驗是每壹個想做大、想做“百年老店”、想進500強的國內企業都需要學習的。10.劉積仁——劉積仁,推動軟件產業化的排頭兵,中國第壹位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作為學術帶頭人,他不僅在跟蹤國際計算機軟件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和從事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巨大的應用軟件市場,並於1991創辦了軟件企業——東軟和東軟。從3萬元科研經費、3臺普通微機、3名青年教師、壹間半教室起步,我們創造性地將東北大學壹個名不見經傳的網絡工程實驗室發展成為擁有上市公司東大阿爾卑斯的大型軟件企業。公司擁有1900多名工程師,總資產9億元。劉積仁為民族軟件產業的探索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了“五壹勞動獎章、跨世紀優秀人才”等多項榮譽。作者:計算機世界編輯部來源:計算機世界

  • 上一篇:植村秀的品牌歷史
  • 下一篇:中國開關插座十大知名品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