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註冊的物流相關企業超過73萬家。近十年來,經過戰略調整、資產重組、資源優化配置等壹系列努力,中國迅速湧現出壹批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包括中遠、中海、中外運、中郵、中儲、大通等由運輸、倉儲、貨代轉型而來的物流企業,以及廣州包公、天津大田、大連金誠等新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這些企業業務功能齊全,綜合運營水平高,服務能力強。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大企業在市場份額、優化客戶資源、打造品牌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中國的物流市場是壹個非常分散的市場,沒有壹家供應商能夠獲得超過2%的市場份額。在美國,壹些物流公司的市場份額超過5%。除了這些大型企業,我們還有很多中小型物流企業,構成了73萬家物流企業的主體部分。他們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多小多弱”。嚴格來說,這些企業只能稱之為物流相關企業,而不是真正的物流企業。大多服務功能單壹,資源分散,只能提供單壹或細分的物流服務。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倉儲、運輸和城市配送,無法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務鏈。能夠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企業鳳毛麟角。這些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壹是成本高、效率低、服務單壹。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的大部分收入仍來自基礎服務,運輸管理占53%,倉儲管理占32%,而物流信息系統和增值服務僅占15%,明顯偏低。二是物流質量難以保證,交貨時間長。小規模的物流商為了追求規模效益,壹般要想方設法多攬貨,達到運營能力極限才開始發貨,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第三,信息化水平低,各環節嚴重脫節,缺乏有效快捷的溝通手段,制約了整個供應鏈的時效性,難以實現物流的本質意義。值得欣慰的是,這些中小企業已經越來越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並針對這些問題探索未來的發展策略。或投資大企業,成為其供應鏈的重要壹環,或“聯恒”,通過聯盟合作發揮自身優勢,逐漸成為中小物流企業的學問。在中國物流市場,外國物流企業進入中國的步伐正在加快。壹批大型國際物流企業成功搶灘安營紮寨。馬士基、DHL、UPS、TNT、佐川快遞都在中國設立了總部。僅今年壹季度,就有18家跨國物流公司的亞太總部落戶上海。根據中國入世承諾,到2005年,將取消限制外國物流企業進入中國的政策,這將是壹路綠燈。那麽,對於我國的物流企業來說,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裏呢?在於社會化、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標準化。社交。目前國內工商企業80%依靠自己的物流團隊完成物流,只有20%選擇外包,而跨國公司在華物流外包比例高達90%。這種情況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當時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是分離的,相對封閉的,大而全、小而全是當時企業的常態運行。“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雖然只是書面程序上的不同,但本質上是不同的。只有加強宣傳,讓全社會都改變這種觀念和經營理念,物流業才能更廣泛、更健康地發展。今天,壹些企業的內部物流或內部物流企業正在剝離,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升級,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規模。這包括兩個方面:壹是企業規模的擴大,通過擴張、並購、控股、聯盟、合資和合作,擴大企業規模,擴大市場份額。二是延長企業內部供應鏈,不斷增加物流服務內涵,增加物流增值服務,創新服務項目。規模也代表著壹個完整有序的市場體系的建立。只有實現規模化經營,才能取得更有效的物流市場效益。專業化。物流企業要詳細分析市場,確定自己的戰略地位和主營方向,在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領域做精做細,提升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的品牌意識還很薄弱,被我國本土物流企業廣泛認可的品牌很少。有些品牌雖然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但社會知名度還是很低。專業化和品牌建設是物流企業占領市場、獲得市場青睞的先決條件。信息化。可以說,沒有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支撐,就沒有真正的現代物流。信息網絡建設是物流企業發展的基礎。物流信息的內容和相應的功能包括兩個方面。壹類是與運輸、儲存、包裝、裝卸、配送加工等物流活動相關的信息。二是包括與其他生產流通活動相關的信息、商品交易信息、市場信息。廣義的物流信息不僅可以連接和整合從制造商到消費者的整個供應鏈,還可以實現整個供應鏈活動的高效化,更有效地管理整個供應鏈活動,建立物流信息系統是現代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信息化建設是我國本土物流企業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有的物流企業購置了必要的設施設備,卻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或者有壹套信息管理軟件,但沒有形成信息系統技術集成,只是某個環節起作用,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信息化。標準化。眾所周知,現代物流是貫穿所有經濟活動的壹個環節。是環環相扣,相互聯系的。物流市場作為壹個市場體系,必須有壹個與國際體系統壹或兼容的統壹標準體系。否則會導致物流秩序混亂,物流渠道堵塞,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效率低下。目前,我國從硬件到軟件都沒有完整的物流標準化體系。如果中國的物流市場體系不盡快制定出統壹的標準,物流的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制約。加快我國物流標準化是當務之急。
上一篇:智慧教育是未來教育新的發展方向嗎?下一篇:中國旅遊網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