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中國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的規定是在哪幾年?

中國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的規定是在哪幾年?

2015.大數據是容量大、類型多、訪問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的數據集合。它正在迅速發展成為收集、存儲和分析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並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壹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融合導致了數據的快速增長,數據已經成為國家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正日益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在大數據開發和應用方面已有壹定基礎,具有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但也存在政府數據獲取渠道不暢、產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創新應用領域有限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我國大數據發展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制定本行動計劃。壹、發展態勢及意義在全球範圍內,利用大數據促進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正在成為壹種趨勢。相關發達國家相繼制定實施大數據戰略文件,大力推動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目前,中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全球第壹,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市場優勢。壹些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湧現出壹批互聯網創新企業和創新應用。壹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大數據相關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部署大數據,深化大數據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求和必然選擇。(1)大數據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將深刻影響社會分工協作的組織模式,推動生產組織模式的集約化和創新化。大數據促進了社會生產要素的網絡化、集約化融合、協同發展和高效利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機制,能夠顯著提高經濟運行的水平和效率。大數據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成為互聯網等新興領域推動商業創新增值、提升企業核心價值的重要驅動力。大數據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對未來信息產業格局產生重要影響。(2)大數據成為重塑國家競爭優勢的新機遇。在全球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戰略資源,正在引領新壹輪科技創新。充分利用我國數據規模優勢,實現數據規模、質量和應用水平同步提升,挖掘和釋放數據資源潛在價值,有利於更好發揮數據資源的戰略作用,增強保護網絡空間數據主權的能力,維護國家安全,有效提升國家競爭力。(3)大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大數據的應用可以揭示傳統技術手段難以展現的關系,促進政府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促進社會事業的數據融合和資源整合,將極大提升政府整體數據分析能力,為有效應對復雜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實現基於數據的科學決策,將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的進步,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相適應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1)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大力推進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的互聯互通和開放,加快整合政府信息平臺,消除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提升政府公信力,引導社會發展,服務公共企業;以企業為主體,營造寬松公平的環境,加大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力度,著力推進數據采集和挖掘,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科學規範大數據使用,有效保障數據安全。通過推動大數據發展,加快建設數據強國,釋放技術紅利、制度紅利和創新紅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2)總體目標。立足中國國情和現實需求,推動大數據發展應用,在未來5-10年逐步實現以下目標: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合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把大數據作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決策和風險防範水平、提高社會治理精準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過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的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和深度應用,提升農村社會治理能力;有利於簡政放權,支持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促進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有機結合,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到2017年底,跨部門數據資源將* * *享受和使用。建立穩定、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不斷提高信貸、財政、金融、稅務、農業、統計、進出口、資源環境、產品質量、企業登記監管等領域數據資源的獲取和利用能力,豐富經濟統計數據來源,實現對經濟運行更加準確的監測、分析、預測和預警,提高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及時性,完善產業發展、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的宏觀調控和管理。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新型服務體系。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全面推進大數據在公共事業、市政管理、城鄉環境、農村生活、醫療衛生、減災救災、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就業、社會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遊、質量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社區服務等領域的應用。,並利用大數據洞察民生需求,優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渠道,擴大服務範圍,提升服務質量。增強城市輻射能力,促進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推動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開啟創新驅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格局。形成公共* * *數據資源合理適度開放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 * *,2018年底前建成全國政府數據統壹開放平臺,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等領域率先建成。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產業發展的新生態。推動大數據與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壹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探索大數據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壹批滿足大數據重大應用需求的產品、系統和解決方案,建立安全可信的大數據技術體系。大數據產品和服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市場份額大幅提升。培育壹批全球骨幹企業和特色鮮明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構建政產學研用形成多方聯動、協同發展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圈。三。主要任務(1)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和共享,促進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1.大力推進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明確各部門數據的範圍和用途,明確各部門數據管理和數據共享的義務和權利,依托政府數據統壹交換平臺,大力推進全國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等國家基礎數據資源和金稅、金關、金財、金審、金盾、金宏。加快推進各地區、各部門、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征信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豐富面向公眾的征信服務,完善政府服務和監管。結合信息惠民工程實施和智慧城市建設,推進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整合聯合試點,實現多方數據共享、系統對接和公共服務協同。2.穩步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在依法加強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穩步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推動建立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清單,按照“增量先行”方式加強政府部門數據全國統籌管理,加快建設全國政府數據統壹開放平臺。制定公共機構數據開放規劃,落實數據開放維護責任,推進公共機構數據資源向社會統壹匯聚和集中開放,提高政府數據開放標準化水平,優先推進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等。建立政府與社會互動的大數據收集形成機制,制定政府數據享受開放目錄工程。通過政府數據公開,引導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主動采集和開放數據。

專欄1政府數據資源* * *享受開放工程

促進政府數據資源的共享。制定政府數據資源管理辦法,整合政府部門公共數據資源,推進互聯互通,提高享受政府數據的能力,提高政府數據的壹致性和準確性。2017年底前,明確各部門數據* * *的範圍、邊界和用途,跨部門數據資源* * * *的格局基本形成。形成統壹的政府數據交換平臺。充分利用全國統壹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統壹的跨部門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到2018年,中央政府實現統壹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全覆蓋,實現金稅、金關、金財、金審、金盾、金宏、金保、金地、金農、金稅、金質等信息系統采用。形成統壹開放的國家政府數據平臺。建立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清單,制定並實施政府數據開放標準,制定數據開放規劃。到2018年底,建成全國政府數據統壹開放平臺。到2020年底,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逐步向社會開放。

3.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結合國家政府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統籌政府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布局國家大數據平臺、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

  • 上一篇: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來賦能中小企業,優化中小企業運營管理?
  • 下一篇:贛州為什麽要打造新能源汽車千億產業集群?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