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世界集裝箱的主要生產國,制造全球超過96%的幹貨集裝箱和100%的冷藏集裝箱。為了應對“壹箱難求”的困境,中國集裝箱制造企業正在加班加點地生產集裝箱。中集集團董事長兼CEO麥伯良說:“我們把每個月的產出量,從二十幾萬箱提高到四十幾萬箱。”
與此同時,各大港口也在積極爭取海運空箱的回流。近日,壹艘滿載標準箱的貨輪,緩緩靠攏寧波港,與以往不同的是,全船13000多個集裝箱都是空箱。船舶靠岸之後,這些空箱將被優先卸載,發往全國。
中歐班列成香餑餑
在海運不暢的背景下,近日中歐班列成了海外貿易運輸的香餑餑。數據顯示:今年壹季度,經滿洲裏和綏芬河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分別同比增長了65.8%和65.4%。
浙江某外貿企業負責人殷國鋒透露:“現在中歐班列和海運費差1000美元以下,大家都會走中歐班列。等於貨越快出去,他們墊的資金越少。”
中歐班列、航空貨運、集裝箱鐵路水路聯運等措施,為我國打開對外貿易“新出路”。但面對龐大的海運需求,這些舉措還是顯得杯水車薪。康樹春說:“因為海運占整個全世界貿易運輸的90%以上,空運和鐵路運輸占的比例應該說只有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