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中國加速芯片國產化!6543.8+0768億訂單流出美國,加劇了“供應失靈”的風險

中國加速芯片國產化!6543.8+0768億訂單流出美國,加劇了“供應失靈”的風險

30年前,美國和歐洲生產的半導體超過世界的四分之三,而現在它們的產量加起來還不到世界的四分之壹;特別是近年來,美國老牌芯片廠商英特爾和高通將更先進的制造工藝交給海外公司代工,美國巨頭淡出芯片制造工藝,也加劇了這個國家芯片產業的外流,從而加劇了美國芯片“供應失靈”的風險。

據德國媒體10月28日援引參考消息65438+報道,市場調研機構集邦科技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芯片代工市場幾乎64%的份額將落在臺積電身上,這意味著這家代工巨頭將占據全球芯片代工市場的壹半以上。德國媒體還指出,英特爾將在2020年繼續擴大與臺積電的合作,這表明曾經長期主導行業的英特爾現在更加重視芯片設計等其他上下遊環節。

事實上,近年來,臺積電已經接下了大量美國芯片代工訂單。通過財報分析,最近10年,臺積電65%的年營收來自北美市場(幾乎來自美國),而根據其6月65438+10月14發布的最新財報,臺積電2020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為1268億美元,其2020年的年營收如果保守估計為6556.5680888686

換個角度說,短短壹年時間,就有約273億美元的芯片制造訂單流出美國,這無疑加劇了美國芯片“供應失靈”的風險。

據悉,雖然美國芯片占全球市場份額高達50%,但近幾十年來,他們的芯片生產線早已走向海外。相關數據顯示,雖然美國目前擁有高通、博通、賽靈思、蘋果等實力強大的芯片設計公司,但只有10%左右的芯片是美國制造的,美國公司的大部分芯片生產依賴於亞洲的芯片代工廠。

因此,美國輿論普遍認為,壹旦出現不可控因素,美國芯片也會被“卡脖子”,供應中斷。

美國芯片巨頭越來越依賴海外工廠。相比之下,中國的芯片國產化正在加速。早在去年165438+10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就透露,中國28nm芯片產業鏈有望在1到2年內成熟;根據上海市相關部門2021年10月25日發布的報告,本市將力爭實現12nm芯片先進技術的量產。

更重要的是,中國芯片產業發展國家基金二期也將進入實質性投資階段,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國家基金二期投資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如果杠桿率為1:5,集成電路產業有望迎來超過萬億元的資金,這為中國企業趕超世界壹流技術水平提供了時間窗口,同時也將迎來中國打造更先進、更完整的自主可控產業鏈的良好機遇。

此外,目前中科院已將光刻機、航空輪胎、軸承鋼等對外依存度較高的關鍵材料或設備列入科研名單,未來將致力於攻克這些關鍵領域的技術;與此同時,中國更加重視國產操作系統,並於去年制定了“2025年中國芯片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

市場普遍認為,隨著我國芯片國產化的不斷推進,國內自主芯片企業將加速發展,國內“每年進口1.9萬億芯片”的場景將不復存在,從而逐步擺脫芯片的對外依賴。

文|劉題|曾藝圖|饒建寧審稿|李澤普

  • 上一篇:北京市房山區高風險區和低風險區名單查詢(不斷更新)
  • 下一篇:註冊公司所需材料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