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退國進民”戰略的實施,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國家取消對非公有制經濟從事外貿的限制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獲得了外貿經營權。據海關統計,2005年,我國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達224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7%,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5.78%。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領域的壹支重要力量。然而,由於中小企業起步晚,自有資金積累少,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壹步發展的瓶頸。雖然我國中小企業在經營方式和市場開拓上比大企業更靈活、更主動,但融資難度遠高於大企業。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1.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兩者關系不和諧。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質量良莠不齊。在銀行不能充分了解貸款企業真實情況的條件下,為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對中小企業實行“信貸配給”,即要求比大企業更高的利率或其他苛刻條件,甚至拒絕提供貸款。
2.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較小,貸款的機會成本高於大企業。據統計,中小企業貸款平均管理成本是大企業的5倍左右。商業銀行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的前提下,對中小企業貸款熱情不高。
3.國內銀行普遍缺乏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產品、信用評估體系和擔保體系。中國的金融政策和融資體系主要是針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設計和實施的。銀行的信用評價體系也缺乏適合中小企業的評價模塊,而是參考大企業的標準,過多考慮企業的財務指標,導致很多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無法獲得貸款。因此,要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必須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開發出更有效的融資模式。
二,中小企業發展貿易融資的優勢
根據《巴塞爾協議》(2004年6月版)的定義,貿易融資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商品交易中的存貨、預付款、應收賬款等資產(如原油、金屬、谷物等)的融資為基礎,運用結構化的短期融資工具。貿易融資具有高流動性、短期性和可重復性的特點。強調運營控制,忽視財務分析和準入控制,適應資質不高的中小企業,有利於形成長期穩定的銀企合作關系。貿易融資還可以控制資金流和物流,有利於動態把握風險,避免企業經營不穩定的弱點。中小企業的融資往往具有金額小、次數多、周轉快的特點,而貿易融資正好可以滿足這些要求。
相對而言,貿易融資在風險、銀行準入門檻和審批速度方面比普通流動資金貸款更具優勢:
1,貿易融資準入門檻低,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準而無法融資的問題。在傳統的銀行流動資金貸款過程中,需要考察企業的規模、凈資產、負債率、盈利能力、擔保方式等。很多中小企業因為達不到銀行評級和信用的要求,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但貿易融資的準入門檻較低,銀行關註的重點是每壹筆具體的業務交易。在貿易融資過程中,銀行側重於貸款企業的真實單筆貿易背景和進出口企業的歷史信譽,而不適用傳統的評估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擔保原則被弱化,銀行通過資金封閉運作來控制風險,保證每筆真實業務後的資金回籠。對於壹些中小企業來說,由於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準,很難獲得融資貸款。貿易融資的引入,意味著他們可以通過真實交易的單壹業務獲得貸款,通過不斷的滾動循環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融資問題自然得到壹定程度的緩解。
2.貿易融資的審批流程相對簡單,企業可以相對較快地獲得所需資金。由於資金規模的限制,中小企業的資金鏈始終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融資的時效性較強。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需要銀行對貸款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指標、發展前景、融資情況、信用記錄、抵押物或擔保人等進行嚴格的調查,審批過程復雜冗長,往往發生在銀行審批後企業不需要融資的時候。近年來,國內銀行開始重視貿易融資,重新整合和簡化貿易融資流程。只要調查清楚企業的單壹貿易背景,結合企業的歷史信用記錄,就可以落實相關要求,滿足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時效性要求。
3.貿易融資的風險低於壹般貸款,可以有效降低銀行的風險。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具有高風險、高成本、低收益的特點,容易造成資金挪用的風險。貿易融資業務註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通過對企業、交易對手、客戶違約成本、金融工具的組合與運用、銀行的貸後管理與操作流程等信用記錄的審查,確定企業在貿易過程中產生的銷售收入構成貿易融資的第壹還款來源,融資金額以自有資金從貿易量中扣除的比例確定,期限與貿易周期相匹配,因此資金不會被挪用,風險相對較小。
4.貿易融資業務可以擴大銀行收入來源,調整收入結構。中國銀行業的中間業務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很大。銀行方面,國際結算作為中間業務的支柱產品,有利於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壹方面,銀行可以從直接貿易融資中獲得大量中間業務收入,如開立信用證、進口匯票、出口匯票、出口貼現、保理業務、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等收取費用;另壹方面,中小企業由於難以直接獲得銀行貸款,對貿易融資的需求很大,銀行幾乎是其唯壹的供應商,因此銀行在市場上有很強的議價能力。相對於銀行向大型企業提供免費或低價的融資產品,銀行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對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收取壹定的費用,這將有效促進銀行收入結構的調整。
三、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應註意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國內銀行不斷加大國際貿易融資的創新力度,以搶占更多市場。目前,國內銀行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采取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起到了壹定的促進作用,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1,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準入門檻太高。
雖然銀行放寬了貿易融資業務的準入門檻,但並沒有對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與大企業區別對待,導致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實際準入門檻居高不下。比如打包貸款,除了要求企業有信用等級較高的銀行開立的信用證原件外,還需要確認有效擔保(保證或抵押),完全視為流動資金貸款管理。這並沒有體現打包貸款作為貿易融資產品的優勢。如果企業完全可以達到流動資金貸款所需的標準,為什麽還要做打包貸款?
2.貿易融資的審批沒有標準。
目前,商業銀行將貿易融資業務的審批等同於壹般貸款業務的審批,忽視了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缺乏壹套適合其特點的快速高效的審批方式。由於貿易融資業務所需時間較短,如出口即期信用證業務,收匯時間壹般小於1個月。因此,將貿易融資業務的審批作為普通貸款業務對待,往往導致審批時間長於貿易融資期限,使企業貽誤商機。目前,商業銀行雖然實行了本外幣授信統壹審批,但貿易融資的審批是按照人民幣授信審批的思維模式進行的。
3.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完整的信用管理體系。
目前,大多數出口企業仍沿用多年來形成的傳統貿易方式,對出口風險的認識仍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證業務的層面,忽視了對進口商資信的考察,加劇了出口企業的收款風險。商務部的壹份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中,只有11%的企業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監管體系,而這11%的企業中,93%是具有外資背景的跨國企業。許多國內公司沒有意識到海外債務的風險和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收回這些債務會越來越困難。目前,我國境外欠款惡意欺詐已占全部欠款案件的66%。同時,很少有企業利用外部保險機構,如出口信用保險來規避風險。
4.國際貿易融資形式單壹。
就國際貿易融資類型而言,我國仍以傳統融資方式為主,即以信用證結算和融資相結合為主,品種較少,功能單壹。銀行只能在壹些業務品種上進行淺層次的創新,而不能進行深層次的變革以適應國際經濟金融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的貿易融資方式基本是簡單貿易貸款、打包貸款、票據貼現等。,而新興的國際福費廷、倉單融資、出口商業發票融資等。很少由銀行啟動,也從未大規模發展,難以滿足積極參與國際化的中小企業的需求。
四。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中的對策
1,借鑒發達國家國際貿易融資經驗。
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起步早,發展快,許多成功經驗值得借鑒。(1)支持國內產品出口。發達國家普遍堅持出口融資用於購買自己的機器、設備和其他商品。例如,美國出口信貸支持的出口產品國內生產率不得低於85%;(2)貸款審查分離。嚴格審查出口信貸和擔保項目,努力保證貸款的償還。美國要求貸款要逐筆審查決定,要審查國外進口商的財產狀況和資信狀況。在日本,政府官員仔細審查和了解項目中參與企業的情況,以確保其償付能力。壹旦貸款獲得批準,銀行將對其進行密切跟蹤,以確保持續監督貸款人的執行情況,並在出現違約時及時采取行動。(3)融資資金多元化。以國家預算資金為主,多方籌集其他資金。西方國家出口融資的來源主要靠國家預算,此外還有民間資金和地方資金。比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貸和擔保主要依靠國家預算資金,資金不足時在國內外市場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2.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滿足企業實際需求。
銀行要能及時向企業介紹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財務顧問的作用。如通過福費廷、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貸款、出口保理信貸組合、出口信用證信貸組合、出口退稅信貸組合等方式,滿足中小企業開展正常進出口業務的貿易融資需求。要積極創新金融服務,為傳統產品創造新思路。例如,打包貸款業務不僅限於信用證業務,而應逐步擴展到托收和出口發票融資。在進口業務中,可采用重開信用證、備用信用證等業務形式,滿足中小企業各方面的融資需求,促進其發展。
3.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
針對中小企業規模小、成立時間短、融資需求強、授信頻率高、額度小的特點,銀行應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方法,使信用評級科學合理地反映中小企業的狀況和償債能力。在貿易融資業務中,客戶正常貿易產生的現金流是第壹還款來源,客戶自身盈利能力是第二來源。貿易融資客戶的信用評級標準應區別於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客戶,並根據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制定專門的信用評級體系。銀行應當為客戶建立業務記錄,並根據客戶的業務能力、交易對手資源和客戶表現的信用記錄評估其信用等級。
同時,要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庫,收集中小企業的產品、市場、進出口、信用信息,改變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中小企業壹般沒有能力調查客戶的信用狀況,應鼓勵其使用付款交單、承兌交單和承兌交單業務,通過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來化解風險。
參考資料:
1,孫建林,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2、
3.沈瑞年,國際結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
5,張堯林,銀行進出口貿易融資[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