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乘坐公交是了解城市最便捷的方式之壹,但似乎這種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的交通方式正逐漸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今年以來,由於客流量持續下降,虧損巨大,壹些公交公司甚至面臨停業風暴。
公交運營的困境不是短期現象。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9年,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數每年都在減少,年平均客流量損失2.41%,而公交票價基本沒有增加。在收入減少的同時,購買新能源公交車、信息化改造、工資上漲等推動公交公司成本增加,公交運營更加困難。
為了解決這壹困境,今年6月5438+10月,交通運輸部等9個部門和單位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和實施城市公交電車企業運營成本核算和補貼補償制度,對不同所有制的運營主體壹視同仁,並及時撥付相關資金,鼓勵提前預撥部分資金,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情況下,支持公交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意見》還明確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拓展更多服務渠道,給予公交行業更多福利保障。這壹系列政策的出臺,有望為公交行業註入新的活力,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於促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幹意見》的價值體現:
1.經濟價值:本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將有助於緩解公共交通運營面臨的經濟困難。通過建立成本核算和補貼補償制度,平等對待不同所有制經營者,及時撥付相關資金,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幫助公交企業渡過經濟壓力,維持正常運營。
2.社會價值:公共交通在城市中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影響著市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質量。通過加強公共交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可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出行權利,提高交通服務水平,減少交通擁堵和汙染,從而促進城市社會的和諧發展。
3.環境價值:針對購買新能源公交車等問題,政策鼓勵公交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推廣應用綠色環保車輛,有利於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這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助於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減輕環境壓力。
4.可持續性和長期性:該意見提出了建立成本核算和補貼補償制度、平等對待不同所有制經營者等壹系列長期政策措施。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解決公共交通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而且著眼於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為公共交通提供長期規劃和支持。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關於促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