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疫苗熱點,這位律師的文章收到30萬打賞,但接下來的舉動引發爭議!
過去幾天,由長春長生生物引發的疫苗事件牽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截至昨日晚間的最新消息是:
長生生物董事長高某芳等15人被刑拘;
上市公司的股票簡稱將由“長生生物”變更為“ST長生”;
國家藥監局將對長春長生所有疫苗進行全流程、全鏈條徹查;
吉林、山東兩省紀委監委啟動對長春長生疫苗案腐敗問題調查追責。
在此背景下,23日晚間壹篇題為《張凱律師||都在壹條船上》的微信公號文章得到廣泛流傳,閱讀量和點贊數超過10萬。
很多讀者通過文末的打款二維碼進行打賞,但是很快有人發現已經無法轉賬,彈窗的消息顯示單日收錢金額超過30萬元。但這位張凱律師接下來的舉動卻在網絡上引發質疑,還有人提起了當年羅爾借女兒病情來獲取打賞的事情。
用預覽文章不斷更換二維碼收打賞
了解到,張凱律師的文章在微信上獲得的認可度非常高,無論是閱讀量還是點贊數,讓讀者也願意為之付費。
讀者在第壹次進行打賞操作的時候,彈出了這個頁面:
看到這個頁面的時候,相信不少讀者的第壹反應就是:可喜可賀,壹篇律師的良心文章單日贊賞超過了30萬元,非常值得高興,因為這些贊賞,也是對正義之士的壹種正向激勵,而這種激勵又能促進更多正義人士出來發聲,這其實是壹個良性的循環。
不久後,讀者想再次打賞時,又出現下面的頁面:
甚至是:
這就奇怪了,怎麽會這樣呢?
當仔細看了這幾張圖之後,有人在朋友圈中揭露了真相。
第壹張圖裏,被打賞人的名字,叫**艷;第二張圖裏,被打賞人的名字,叫**民;第三張圖裏,被打賞人的名字,叫**強。
迷茫了,推送後的文章在微信後臺只能修改幾個字,但張凱律師是怎麽做到不停修改付款碼的呢?
對此,知乎作者@辯手李慕陽表示,張凱律師演繹了壹次經典的新媒體營銷,請註意以下細節:
1、這篇文沒有推送,而是用了關鍵詞觸發素材。
2、因為沒有推送,付款碼可以不停修改。
3、因此,張凱律師可以繞過微信的限額和監管,不斷修改付款碼,收到諸位打款。
——原來,張凱律師是讓讀者通過回復“疫苗”二字收到該文章,通過這種操作,作者可以不斷更換二維碼來獲得贊賞。
▲圖片來源:知乎@辯手李慕陽
律師回應:賬號被封錢取不出來
張凱律師頻繁更換二維碼的舉動也讓不少自媒體人表示“吃相難看”。
來源:觀察者網
知名自媒體人魏武揮就在其微信公眾號扯氮集中表示:
總之,短短壹個上午過後,張凱就從壹個充滿情懷的前律師,變成了壹個讓人“可恨的”(我壹個朋友語)“發國難財的”(我又壹個朋友語的)“吃人血饅頭的”(我另壹個朋友語的)“敗壞自媒體風氣的”(還是壹個朋友語的)“涉嫌欺詐的”(我這樣的微信朋友還真不少,哈哈哈)卑鄙小人。
但魏武揮認為,這篇文章最後二維碼的上方寫的很清楚:賣文為生,給多給少也是讀者的意願;也不能因為覺得看了文章覺得張凱律師是個有情懷的人,就不該愛錢(更換付款碼收取更多打賞)。
內容創業者熊太行在稍後表示,張凱收贊賞是憑本事掙錢,我從來沒有反對過。但是寫作當中,把自己因為甲事而丟掉的執照算成因為乙事而丟,這對真正為乙事流血犧牲之人不公平,也是欺詐。
小編註意到,最新消息是律師張凱的微信公眾號被封了,他收到的打賞也取不出來。
24日下午,AI財經社采訪到了律師張凱。
AI財經社:有人說這樣做是因為正式推送的話無法改收款二維碼,而素材可以。妳怎麽看?
張凱:壹開始我是根本不知道這個的,後來才發現後臺是可以改的。那我覺得也沒什麽問題啊。
AI財經社:那妳在寫文章的時候是不知道這個修改打款碼的規則的?
張凱:是的,這是我後來試出來的。因為很多人打款打不進去了,還問我要微信號來發紅包。那我說我就試試能不能改,後來發現可以改,所以我就改了。
AI財經社:有人說妳這種做法是壹種新式營銷,利用情緒在吸金。
張凱:我是寫文章的,以此為生。寫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有多大影響力,大家覺得寫的好就給我點,覺得不好就不給。我就靠這個生活。號被封了我覺得挺不應該的。我覺得質疑的方向錯了,應該去質疑疫苗,而不是質疑打賞。
AI財經社:妳的微信公眾號被封了,錢還能正常提取嗎?
張凱:不能,現在取不出來,要走壹個什麽程序。我暫時還沒有弄。
AI財經社:大概是壹個什麽樣的程序?
張凱:就是說賬戶保護,需要上傳身份證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