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下壹個風口行業,也成為資本青睞的對象。其商業模式包括B2B模式、B2C模式、電子商務模式、社區模式、訂閱模式等。然而,能夠在這些模式下盈利的農產品流通企業並不多見。那麽農產品流通公司難以盈利的原因是什麽呢?
1,農產品產地分散,儲運損耗多。
中國地大物博,農產品種類繁多。我國果蔬等農產品在運輸和倉儲中的損耗占25%-30%,物流成本占60%,遠高於發達國家10%的水平。物流成本占比高,擡高了農產品價格。由於農產品屬於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不能太高,導致農產品流通公司的利潤率低於其他商品,成為農產品盈利難的主要原因。
2.農產品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低,管理薄弱。
農產品分銷公司中有許多家族企業和夫妻店。然而,農產品流通行業的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較低。企業管理效率低下。農產品流通企業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采購成本、物流成本等運營成本壹直居高不下。壹些企業在管理模式上缺乏創新。導致公司離職率居高不下,采購成本不透明,客戶投訴率高,影響公司正常運營。
3.農產品服務標準缺失,品牌不強。
鮮活農產品的非標準品類很多,農產品加工過程中沒有壹定的行業標準。這樣壹來,農產品流通企業在市場上的品牌不強。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戰明顯。不利於企業發展,從而影響盈利。
4.農產品流通行業物流信息化應用程度較低。
在物流信息技術方面,農產品流通企業規模小,技術基礎薄弱,難以應用新興的物流信息技術,如RFID、EDI技術、條形碼、GIS等在工業物流領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在農產品流通企業中尚未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信息網絡不健全,采摘、檢測、分揀、加工、銷售的溝通渠道不暢通,信息不能快速傳遞,導致流通效率低下。
農產品流通企業要想持續盈利,必須從流通人員管理、質量控制服務、信息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管理;物流、檢測、冷鏈設施建設等方面。只有有效降低采購成本、人力成本和倉儲成本,提升服務質量,打造農產品品牌,讓田間地頭和餐桌直接連接,消費者才能吃上放心菜,才有可能持續盈利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