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面臨個人防護裝備市場的嚴重混亂。需求比正常水平高出100倍,價格高出20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發出警告,全球口罩儲備已經嚴重不足。
國家危難的時候,就是考驗各大企業的時候。VIVO、三菱、格力、爸爸寶寶紙尿褲這些完全沒有關系的3000多家公司都開始做口罩了。很多汽車品牌也是如此。
別的不說,很多汽車公司都留出了自己的工廠來做口罩。這不,五菱、比亞迪、廣汽品牌口罩已經沖到前面了。
最硬的核心是五菱。在“人之所需,物之所願”的口號下,在醫用材料緊缺的情況下,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將生產線改造成口罩,迅速完成了潔凈車間的改造和生產線的調試,建成了廣西第壹條全自動口罩生產線。目前已生產超過1萬個口罩。
比亞迪官方發出“三天內出設備圖紙,壹周內出設備,十天內出產品”的軍令狀。據悉,比亞迪壹次性醫用口罩將於2月17日批量下線,屆時免持凝膠消毒液也將下線。消毒液日產量將達到5萬瓶,預計月底口罩日產量將達到500萬只。同時,廣汽集團已經開始考察口罩生產設備的生產廠家,培訓相關技術人員。
國內生產壹個口罩只需要0.5秒,所以做壹個口罩並不難,只要有完整的生產體系、人員、技術儲備、場地要求、資金實力、采購渠道等條件。對於汽車行業來說,企業有天然的優勢,因為他們有穩定的原料聚丙烯供應商。
雖然口罩的制作如此簡單,但是口罩從開始用於醫療和防疫開始,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史。
01
——
古代面具的起源——祆教
說到面具,最早有記載的“面具狀物體”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古代波斯的祆教認為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所以在進行宗教儀式時,需要用布遮住面部,防止氣息擴散。
那時候口罩沒什麽技術含量。在臉上綁塊布就行了。
在歐洲,醫療行業早些年是巫師主導,真正的醫生是弱者。瘟疫流行時,醫生四處奔波救治病人,控制疫情。巫師和神覺得醫生搶了他們的生意,不斷騷擾他們。醫生不得不用紗布蒙住他的臉,以免巫師認出他來,以防報復。日本忍者的面具看起來更精致,裹得更緊。這些人的目的,與今天的健康事業無關,卻堪比今天的明星:讓人認不出來。
口罩什麽時候和衛生掛鉤了?
直到1275,人們才又壹次看到了《史記》中“面具”的身影。
據著名旅行家凱爾·波羅(Kyle Polo)記載:“在元朝的宮殿裏,供奉食物的人用綢布捂住嘴和鼻子,讓他們喘口氣,不要碰食物。”
那塊布不簡單。畢竟是天家的。用絲綢和金線制成的簡易口罩布。沒想到凱爾·波洛的《隨筆》被公認為中國人發明面具的典範。
但仔細想想,也不靠譜。壹個是凱爾·波羅沒去過中國,學者們還在爭論。第二,用布蒙住臉不代表是口罩。為了避免聞到壹些刺激性氣味或者吐沫汙染食物,各地的人很容易想到捂臉,這本身在技術上並不困難。
這樣看來,其實波斯人是有據可查的面具的祖先。畢竟在波斯墓室門上的浮雕中,祭司們都戴著“面具”。
02
——
黑死病和第壹代醫用口罩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傳染病,我們中國也給了傳染病壹個專有名詞——鼠疫。但是壹年到頭,人類對瘟疫毫無概念,甚至連如何避免感染的概念都沒有。直到中世紀歐洲爆發了惡性傳染病黑死病,人們才有了防疫的概念,發明了第壹代醫用口罩。
當初蒙古軍隊攻打卡法城(今克裏米亞的費奧多西亞)時,用拋石機將感染鼠疫的屍體拋入城內,導致卡法爆發黑死病。
接下來,隨著卡法與歐洲各地的人員交流,黑死病沿著地中海傳入歐洲,最終導致了黑死病在歐洲的爆發。
這種瘟疫到底有多可怕?
自14世紀中葉黑死病入侵歐洲以來,已有7500萬至2億歐洲人死亡。由於統計方法和基數不同,歐洲死於黑死病的人數有各種說法。整體來看,歐洲有30%-60%的人口死於這種致命的瘟疫。
於是,在17世紀初,法國醫生查爾斯·德·洛美發明了第壹代醫用口罩和防護服。
當時的醫學理論認為黑死病患者或黑死病受害者散發的惡臭傳播了黑死病。為了避免被感染,只要聞不到就行。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但在當時的歐洲,這種鳥嘴面罩已經是最先進的防護裝備了。
配合這個醫用口罩使用的,還有壹整套服裝。黑死病醫生壹般會戴壹頂寬邊皮帽,從脖子到腳踝都裹在帆布袍子裏,手上戴著手套,鞋底穿著靴子。手套、靴子和面具都牢牢地嵌入並用蠟密封。戴著和口罩壹樣,用芳香物質浸泡後才使用。
這就是傳說中的第壹代醫用口罩。
03
——
現代面具的出現和普及
嚴肅的現代面具的起源其實是在歐洲。
1861年,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實了空氣中存在細菌。巴斯德指出細菌可以感染人,於是發明了壹種低溫殺菌的方法,就是著名的“巴氏殺菌法”。
雖然當時的科學家已經意識到細菌可以感染疾病,但其傳播途徑並不是很清楚,所以醫生在手術中並沒有使用口罩來保護自己,盡管他們穿著手術衣,戴著手術帽。醫生經常在手術過程中使患者口腔和鼻腔感染細菌,從而引起傷口感染。
這時,出現了壹個劃時代的人物,那就是德國病理學家萊德克。通過研究,Ledec發現空氣可以傳播細菌,然後認為人們交談中的飛沫會導致傷口感染。因此,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由紗布制成的可以遮住口鼻的口罩。這樣真的很有效,患者傷口感染率大大降低。此後,世界各地的醫生紛紛效仿。
最原始的口罩只是壹層紗布包裹在手術醫生的口鼻胡須上,緊繃繃的,不舒服。1897年,英國壹位外科醫生在紗布中安裝了壹個細金屬絲支架,使紗布與口鼻之間留有空隙,從而克服了呼吸不暢、容易被唾液打濕的缺點。
兩年後,壹位法國醫生做了壹個六層紗布口罩,縫在長衫的領子上,用的時候翻過來。
後來口罩改成了自由系,用環帶掛在耳朵上。於是現代面具就這樣出現了。
口罩從醫院出來,成為大眾的常規物品,隨之而來的是史上最可怕的傳染病“西班牙流感”。
1918三月11午餐前,美國堪薩斯州芬斯頓兵營壹名士兵感到發燒、喉嚨痛、頭痛,但醫生認為他只是普通感冒。
醫生沒想到的是,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截至中午,超過100名士兵出現類似癥狀。幾天後,這個軍營裏又多了500多名“感冒”患者。隨後,流感蔓延至西班牙,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從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球約有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全球估計死亡人數約為2000萬(最新研究估計約為6543.8+0億),比第壹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這也成為第壹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的原因之壹,因為各國都沒有多余的軍隊去打仗。
印度北部大面積農作物未收割;波蘭的土豆爛在地裏;非洲和南美洲的大型銅礦停止開采;德國和瑞典之間以及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間的列車中斷;由於太多議員生病,新西蘭議會暫時休會。
這些只是流感引發的壹系列後果中的冰山壹角。
因此,在疫情傳播期間,人們被迫戴上口罩,尤其是紅十字會和其他醫務人員。
回顧歷史,面具讓我們在自己和世界之間築起壹堵墻,給我們安全感的同時,也暗暗湧起壹股恐懼的氣氛。
但無論如何,這壹次在新型冠狀病毒上,我們最終會取得勝利。摘下面具的那壹刻,冬天所有的遺憾都會被春天的溫柔化解。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