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大企業個性化納稅服務,告別“抓眉毛胡子壹把抓”
中辦、國辦印發的《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從頂層設計上部署了大企業納稅服務和管理改革,要求納稅人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區分不同風險等級采取不同措施,如風險預警、約談評估、稅務稽查等。同時提升大型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對跨地區、跨國家經營的大型企業,將稅務風險分析項目升級到國家稅務總局和各省稅務局集中處理,並將分析結果推送給相關稅務機關處理。
稅務總局將大企業納稅服務和管理改革作為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先手棋”,提出優化服務和管理的具體改革措施,以“均衡治理、協同合規”為工作原則,堅持服務與管理並重,註重滿足大企業在稅收風險管理方面的特殊服務需求。
為優化大企業個性化納稅服務,稅務總局制定了四類改革措施,旨在為納稅人提供稅法適用的確定性和稅法執行的統壹性,有效解決大企業涉稅事項的復雜性和稅收政策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壹是創新個性化納稅服務方式。包括借助手機APP、微信等提供政策咨詢、商務溝通等服務。,定期提示* * *、行業及相關重大事項的稅收風險,探索建立重大涉稅事項報告制度。二是提供稅收政策確定性服務。稅務總局指導省局對大型企業執行稅收政策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業政策解讀;定期收集大型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為完善稅收政策和管理制度提供參考;探索建立復雜涉稅事項事先裁定制度。三是完善稅務風險內控體系。制定和完善大型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測試指標體系,指導和推動大型企業完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與大型企業簽訂稅收遵從合作協議,引導和約束雙方稅企信守承諾,防範風險。四是完善納稅服務協調機制。國家稅務總局和省級稅務局要建立稅企高層對話機制,完善大企業涉稅事項處理機制;完善涉稅事項協調會議機制,及時解決重大復雜涉稅事項。
提升大企業管理水平,實現稅收風險防控的“精準導向”
轉變大企業稅收管理模式是大企業納稅服務和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據方案要求,稅務總局立足現行稅務組織體系基本框架,提升大企業復雜事項管理水平,突出總局專業化、集團化管理優勢,開展大企業稅收風險分析,發揮以點帶面作用,實現“精準指導”。通過科學設置分類分級管理規則,合理調整職責,重組工作流程,組織分類分級應對,在國稅系統運行橫向互動、縱向聯動、全流程可控的壹體化大企業。
——開展總局省級和省級層面稅收風險總體分析。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戰略規劃和年度計劃,組建大企業稅務風險分析專業團隊,配合省局大企業稅務管理部門開展跨區域大企業稅務風險分析。成立大型企業稅務風險分析專家委員會,提出明確統壹的政策實施意見,形成稅務風險分析報告。
——對風險任務實施統壹和差異化應對。國家稅務總局稅務風險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統壹承擔大企業稅務風險處置任務。省局風控室根據風險應對任務清單,按照風險等級推送給相應稅務機關的風險應對主體,進行差異化風險應對。地(市)局應按要求開展風險應對,並接受省局大企業稅務管理部門的業務指導。
——加強風險應對過程的管控。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管理司負責指導大企業稅收風險應對工作,分析評估風險應對結果,協調跨省風險應對事項。省局大企業稅務管理處負責對風險應對結果進行加工整理,形成案例和綜合分析報告,提出風險分析和應對建議。
——深化風險應對成果應用。根據反饋結果,及時優化風險分析工具,更新稅務風險特征庫和大型企業基礎信息庫。針對稅收管理的薄弱環節,加強對大型企業的日常稅源監控和稅收征管。根據稅收風險管理中發現的稅收法律政策問題,提出完善稅收立法、調整稅收政策的建議。根據稅務風險分析和應對的結果,提出了後期稅務風險管理的建議。本文針對大型企業的稅務風險狀況,對大型企業提出稅務風險防控建議,引導大型企業完善稅務風險內控機制。
為實現上述改革任務,稅務總局對大企業稅務管理部內部架構和職能進行了調整,各業務部門承擔了“數據采集-風險分析-推送響應-反饋評估”等風險分析與應對四個核心環節的相應工作。同時,改革北京市國家稅務局第五直屬稅務分局的管理體制和機構職責,與國家稅務總局壹級大企業稅收管理司共同承擔大企業稅收風險分析的職責和任務。
藍圖已經繪就,目標已經明確。大企業的稅收管理,承載著稅收未來發展的巨大希望。要分步實施各項改革任務,不斷提高大企業納稅服務和管理水平,在大企業稅收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做好行業分析、宏觀經濟分析和國際比較分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