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在其管理和服務職能中運用的 *** 機構來實現 *** 的架構重組,優化工作流程,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制約,成為壹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操作的 *** 模式。
電子商務分為廣義和狹義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廣泛地定義為使用電子工具業務或活動。這些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在NII(國家信息基礎結構 - 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礎結構)和Inter等現代系統。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非商業化的商品和生產要素等)的經營活動需要的活動,以壹個合理的潘品,非法消費的所有活動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後。電子商務被定義為壹個狹隘的,主要是利用互聯網的業務或活動。電子商務是在技術,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獲取信息技術和商務規則的人,系統化運用電子工具,高效率,為各種活動的中心,在通用名的低成本商品交換。該分析強調電子商務,中央重點,目的和標準的前提下,指出它應達到的水平和效果,它是壹種更加嚴格和體現電子商務需求定義的時代,這是從的觀點的系統中,強調人的系統中,對環境和人,人和工具,人與勞動與目標系統的組成有機聯系的對象的中心,該系統來定義電子商務,使之具有的性質生產力。
Ⅱ 當前電子政務網絡由哪些部分組成
日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對各地區各部門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進行規範,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推動構建統壹、規範、多級聯動的全國壹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和服務體系。
總體目標
重點任務
根據總體目標,圍繞構建統壹、規範、多級聯動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以服務驅動和技術支撐為主線,重點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業務支撐體系、基礎平臺體系、關鍵保障技術體系、評價考核體系四個方面內容。以服務事項標準化提升規範化發展能力,以互聯互通和信息***享提升協同化治理能力,以壹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整體化服務支撐能力,以強化權力運行監督提升流程化約束能力,以政務數據開放和應用提升智慧化服務能力。
主要內容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主要實現政務服務統壹申請、統壹受理、集中辦理、統壹反饋和全流程監督等功能,其主要內容如下圖所示:
總體構架
“互聯網+政務服務”總體層級體系圖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系統組成圖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技術架構圖
關鍵保障技術
《指南》的實施有助於逐步實現政務服務的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平臺化、協同化,使政務服務流程更加優化,服務形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助力“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
Ⅲ 電子政務系統的網絡架構
電子政務網絡系統可規劃為壹個四層的安全控制域,網絡安全設計以各域的工作特點為依據進行設計。
核心層(核心數據存儲與處理):是 *** 信息的集中存儲與處理的域,該域必須具有極其嚴格的安全控制策略,信息必須通過中間處理層才能獲得。
辦公業務層(日常辦公與事務處理):是 *** 內部的電子辦公環境,該區域內的信息只能在內部流動。
信息交換層(友鄰、上下級部門間):壹部分需要各部門交換的信息可以通過專網域進行交換。該區域負責將信息從壹個內網傳送到另壹個內網區域,它不與外網域有任何信息交換。
公眾服務層(電子窗口與信息服務): *** 部門公***信息的發布場所,實現 *** 與公眾的互操作。該域與內網和專網物理隔離。
典型的電子政務網絡架構由內網、外網和專網這三部分組成。
整個電子政務安全環境包括以下部分:基礎安全服務設施、網絡信任域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支撐平臺產品和容災備份系統四部分組成。
Ⅳ 計算機網絡——電子政務網站課程設計
很完整的壹份。
Ⅳ 什麽叫電子政務的壹體化網絡
摘要:黑龍江省電子政務“王”字型廣域網絡結構采用MPLS VPN技術,解決了網絡互聯互通、允許內部II)地址重復問題,為推廣網上應用系統實現信息***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反思了黑龍江省電子政務建設的壹些做法,為兄弟省電子政務建設提供壹些可借鑒的模式。
關鍵詞:電子政務;網絡結構;應用系統黑龍江電子政務的推進,既是邊疆省份對國內外先進水平追趕的重要舉措,也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壹項重要舉措。國內外專家對黑龍江省的建設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吉林、 *** 、雲南、河南、河北、內蒙古、山東、福建、湖南、安徽等省區到我省進行電子政務建設經驗交流。國際國內壹些知名公司將黑龍江省的電子政務建設模式作為成功的案例。
1 黑龍江省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狀況
我省電子政務網為各級黨政、人大、政協部門提供數據、語音、視頻傳輸和交換的統壹網絡平臺。利用OA,D同辦公等靈活、實用、安全、高效、功能齊全的應用系統,實現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和之間的公文信息傳遞、交換、處理信息化,以及信息的充分***享和廣泛使用,全面滿足政務辦公和為公眾服務需要。全省電子政務網是省、地市、縣三級結構,由省級城域網、省到地市的廣域網、l3個地市本地城域網、地市到縣的廣域網、66個縣(市)本地城域網組成。
我省電子政務外網采用VPN技術。通過VPN服務,為各個接入單位實現透明的“縱網”聯接;並通過VPN技術建設“橫網”。其中“縱網”采用1O段II)地址,各個“縱網”之間允許IP地址的重疊,原則上“縱網”保留其系統內部規劃的II)使用方案。“橫網”采用192段II)地址,縱網均采用私有的地址空間。圖2 黑龍江省電子政務外網VPN劃分在電子政務外網上合理解決了與因特網的邏輯隔離問題,由此各政務部門通過因特網實現面向公眾、企業、外商等的辦公服務功能;實現公務人員到因特網上查詢信息,獲取資料的功能。解決方案本著從VPN內出口實現對因特網的訪問功能,“縱網”和“橫網”都是采取這樣的解決方案,區別在於“橫網”主要實現“壹網式”服務,建設電子政務的門戶網站,“縱網”就是單向訪問因特網。這樣利於管理以及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如“縱網”可以自行和分期實現與因特網的聯接。確保我省電子政務外網暢通的幾個特點:第壹,“橫網”和“縱網”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壹臺計算機同時對“縱網”和“橫網”的透明訪問,並且使用壹塊網卡。實現了“橫網”和“縱網”之間的數據交換。第二,“橫網”,“縱網”都實現了透明交互。業務系統和多媒體應用需要“橫網”,“縱網”實現透明交互。電子政務外網是壹個寬帶支持多媒體(如視頻會議)應用的網絡,如果不能構建壹個透明的互聯互通網絡,僅僅通過物理層聯通,利用地址轉換或者應用層解決等技術將限制應用的開展。第三,具有靈活的彈性。由於采用了當前先進的MPLS技術,因此網絡的彈性方面十分良好,支持將來的方便擴展。並且MPLS技術的流量工程能力十分方便通過並行鏈路擴展帶寬。第四,是寬帶網。各政務單位接入政務外網帶寬,采用10M以太網技術,光纖接入。將來根據需要可以隨時擴展到100M。骨幹采用ATM鏈路,采用VC方式以省為中心星型聯接地市,而地市到縣則采用多條2M的FR傳輸網聯接在ATM網絡上。骨幹層帶寬可根據需要隨時擴展。
2 我省電子政務應用開展狀況
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建設壹直是我省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在我省電子政務建設的初期就對應用系統的建設進行了統壹規劃。2002年1O月份,全省電子政務建設重點由網絡建設轉向應用系統建設,全省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建設得到了高速發展。在前期全省各局域網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基礎上,經過近兩年多的發展,全省“壹網式”審批系統、聯網辦公系統、數據傳輸系統等都得到了應用。在電子政務的應用開發過程中,我們根據需求不斷地尋找切入點,本著先易後難、先簡單後復雜、小步快走、穩步推進的原則,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壹是各部門內部的應用系統,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電子郵局系統等;二是聯合辦公系統,實現各部門跨部門間的業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三是面向公眾服務的業務系統,這是體現陽光 *** 的電子政務主要手段;四是各專業應用系統。目前正在開展各部門的局域網辦公自動化系統、全省公文無紙化傳輸系統、省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理系統、省 *** 辦公業務系統、黑龍江省投資服務網、紅盾信息網“壹網式”審批基礎平臺、政務呼叫中心、黑龍江省 *** 采購管理信息系統、黑龍江省統計信息系統、金保工程、黑龍江省審計信息系統、煤炭安全監察信息系統等。
Ⅵ 孫宇的工作業績
2000年6月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原工商學院)管理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1997年3月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原工商學院)獲管理工程專業工學碩士,1994年7月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原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獲計算機軟件專業工學學士。2010年9月受北京師範大學委派在中央黨校參加第35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學習。
在教學方面,作為主講教師,先後承擔了公***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專業必選課1門(課程名稱:電子政務),學術型研究生專業選修課以及公***管理碩士學位必修課課程各1門(課程名稱:電子政務)。此外,作為主講教師,承擔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學位必修課課程2門(課程名稱:勞動經濟學、生產運作管理)。自2008年以來,先後主持校級教改項目“電子政務精品課程建設”等4項。此外,還多次承擔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幹部選學課程,講稿被選編收錄在《幹部大講堂》(第4輯)中出版。
在科研方面,曾主持北京市優秀人才資助項目“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務信息資源***享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071D0503100291),曾主持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網絡電影傳播及管理研究”(項目編號:GD0861),曾主持中國信息產業商會信息安全產業分會委托項目“軟件與信息安全新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研究”等。2005年-2006年應邀參與 ***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調研報告、政策文件及學習讀本的起草。曾應邀編制北京市、淮南市等地方電子政務或社區信息化領域的戰略規劃。
2008-2012年期間,發表論文主要包括:
(1)孫宇,電子政務建設與行政管理創新互動關系探析,中國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74-78
(2)孫宇、王金祥,社區信息化建設的三維視角透析——基於北京實踐的思考,情報資料工作,2008年第2期:58-60
(3)孫宇,信息通信技術革命和產業組織的結構演化,管理世界,2008年第6期:178-179
(4)孫宇,服務型 *** 視角下的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價值取向,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82-85
(5)孫宇、戴瑩瑩,網絡電影:分眾傳播、產業融合與聯合治理,現代傳播,2009年第2期:147-148
(6)孫宇, *** 信息公開、公***政策議程和參與型治理,中國行政管理,2009年第2期:64-67
(7)Yu Sun, Lulu Yang, Analysis on the Game be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 Based on ICTs,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s (MASS 2009),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9
(8)孫宇,電子政務與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0融合與創新:電子政務發展新階段,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6月:19-27
(9)孫宇,構建面向公***服務的電子政務體系:理論邏輯和實踐指向,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第11期:7-10
(10)Yu Sun, Zhixia Liu, The Incentive of Government Chief Officials at Grass-roots Level: An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Tournament Model in Interagency Information Sharing, ICEE ?10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
(11)孫宇,公***行政的歷史視角:行政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管理,2012年第11期:7-11
(12)Yu Sun, Hao Zhu, Yan Xie, The County-level e-Government Evaluation of Online Service Quality: The Case of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ICMAIE2012)
(13)孫宇,政務公開是建設服務型 *** 的必由之路,紫光閣, 2012年第7期:30-32
2008-2012年,主編教材及校譯著作包括:
(1)孫宇,電子政務,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 (ISBN:978-7-303-13154-9)
(2)孫宇,房地產管理信息系統,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ISBN:978-7-302-24674-9)
(3)孫宇校譯,《美國工業化的政治經濟學 1877~1900》,長春出版社,2008年1月(ISBN:978-7-5445-0494-2)
此外,還曾應邀參與《2011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1中國基本公***服務均等化發展報告》、《2012中國民生發展報告》、《中國電子政務十年2002~2012》等撰寫。
2008-2012年曾獲得以下獎項:
(1)2008年1月獲北京師範大學首屆多媒體教學軟件比賽壹等獎
(2)2008年10月獲北京師範大學第十壹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文科組壹等獎
(3)2008年獲北京師範大學優秀 *** 員稱號
(4)2009年4月論文《電子政務環境下 *** 信息***享的制度安排》獲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舉辦“改革開放30年的圖書情報事業”征文壹等獎
(5)2011年6月獲北京市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文科A組三等獎
在社會服務方面,任北京師範大學工會 *** 副主席。曾受邀擔任北京師範大學2012年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論壇“兩性對話——期待與和諧”對話嘉賓,曾主持北京師範大學2013年新年聯歡晚會。
Ⅶ 電子政務網上作業的答案
北京市 *** 和上海市 *** 門戶網站全面分析與對比
電子政務建設是推動城市信息化全面發展的重要動力, *** 門戶網站則是壹個城市電子政務建設情況的全息縮影。 *** 門戶網站提供服務的能力直接反映了 *** 信息化的綜合水平.同時也在壹定程度上折射出真實 *** 的運作情況。雖然中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在整體成熟度上與世界先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最近幾年來壹些大城市的 *** 部門已經逐漸認識到了電子政務在提高 *** 內部協作能力 增加執政透明度、降低 *** 管理成本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等方面的顯著作用。因此全國各地各級 *** 都在持續加大電子政務建設的投八力度,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北京和上海兩大直轄市壹直是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先鋒. 首都之窗”(北京市 *** 門戶網站)和 中國上海”(上海市 *** 門戶網站)代表著國內 *** 門戶網站建設的頂尖水平,各自積累了很多可供國內其它 *** 網站學習和借鑒的成功經驗。盡管在很多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報告中首都之窗和“中國上海“的綜合實力都非常接近.然而它們卻在運營體制 建設理念、組織結構、發展路線等諸多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假如要用壹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兩者建設模式區別的話,那麽可以說前者基本上是屬於自由戀愛” 而後者則更像是“包辦婚姻 。下面將根據 *** 網站評估標準,對兩個城市網站進行全面的分析與對比。
1 管理體系
首都之窗是由北京市 *** 主辦、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北京市信息辦)承辦的。北京市信息辦成立於2000年 是北京市 *** 部門中成立最晚的壹個.屬於議事協調機構。北京市市長給信息辦的定位是 規劃、規則、標準、監督 。首都之窗主站由北京市信息辦直屬的事業單位首都之窗運行管理中心負責日常運維.各 *** 部門的網站大多也是由其信息化部門負責運行維護。中國上海是由上海市 *** 主辦,上海市 *** 辦公廳承辦的。辦公廳是 *** 部門中最核心的壹個.在市領導和各委辦局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直接頒布 *** 令.對各部門具有很強的協調力度。中國上海主站是由上海市 *** 辦公廳下屬的中國上海網站編輯部負責日常運維各 *** 部門的網站大多是由其辦公室負責運行維護的。從管理體制上看 北京更註重對門戶網站建設過程的管理和控制.因為信息辦系統對於信息化行業本身的理解要強於各業務部門同時可以從全局的角度統籌規劃.以利益無關者的身份推動各部門資源***享的進程.上海更註重對行政體制的理順,因為辦公廳系統對於業務數據的產生過程非常了解,有利於其組織和協調相關資源.以強勢行政手段推動各部門的工作。簡而言之在管理體系上首都之窗與中國上海主要是技術導向與業務導向的區別。
2 運維機構
首都之窗運行管理中心是壹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其組織機構完備,人員配置完全按照業務發展的需要增減:除了對主站的日常運維外,還受北京市糾風辦與北京市信息辦聯合委托對各分站內容更新、對網絡安全進行監管以及對各分站進行年度評議。同時運行於北京市 *** 專網的公務員門戶網站和壹些分站的運維也由首都之窗運行管理中心負責。中國上海編輯部是上海市 *** 辦公廳內部的壹個部門.沒有獨立法人式的完善組織機構其人員配置也較少,主要負責主站的內容協調和分站的監督管理。從運維機構的情況看,北京更註重運維實體的獨立運作能力,通過完整的組織機構來保證快速的日常反應能力.當需要協調時再通過上級主管部門運作.上海更註重運維實體與 *** 部門的緊藕合能力,通過緊密的工作關系增強其日常協調的力度。在運維機構方面.北京更側重靈活性.上海更側重協調力。
3 發展路線
首都之窗從1 998年7月初開始運行 起步較早,當時信息化條件並不十分成熟 管理部門也沒有成立。因此它走過了漫長的各自為政的分散建設之路:建設初期成效顯著在單向政務內容發布階段發展迅猛但是由於沒有長效的業務部門支持保障機制.當進八互動階段時建設速度明顯放緩隨著主管部門的建立.協調力度的加強.管理體制的理順.多年積累的建設經驗和各部門在重點難點方面的高度***識等將會在最終進八社會資源無縫整合階段發揮重要作用.從而使首都之窗再次出現爆發式增長。中國上海從2001年9月底開始試運行,2002年初開始正式運行.起步;比北京晚了三年多但是由於充分吸取北京等地區的建設經驗 並采取了先理順體制 後進行建設的思路,因此其建設初期的工作相對艱難 進展比較緩慢 隨著規範化工作的深八,當進八在線服務階段時.其基礎紮實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增長速度超過北京的首都之窗但是.其相對統壹的建設模式對於最終進行社會資源整合不十分適合.因此其最終階段的建設速度會放緩。
北京的發展路線是快、慢、快的節奏而上海則是慢快、慢的節奏 兩者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此起彼伏.但其最終結局必然是殊途同歸。
4.核心能力
首都之窗運行管理中心在主站建設運維和網站群管理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包括 *** 渠道媒體渠道、網站渠道、專家渠道產業渠道在內的多維度支持架構.在不同時機利用不同渠道的力量推動建設進程已經成為首都之窗運行管理中心的核心能力 盡管其管理成本較高.很多渠道還不夠完善但其管理相對比較靈活.便於動態調整中國上海編輯部在上海市委、市 *** 主要領導的直接指導下 從壹開始就得到了強力的政策支持 例如,政務公開立法和可以列席市長辦公會等特殊政策使得中國上海編輯部在獲取政務信息以及協調 *** 服務方面更加直接、有效。以強力政策為依托形成的強勢協調是中國上海編輯部的核心能力.這種協調雖然單壹但具有相當高的效率。北京的核心能力不如上海突出 但具備更大的柔性 對行政體制的依賴相對較弱。
5 資金投入
由於首都之窗網站群起步早,產業環境不成熟以及各部門,各階段投八不均衡等原因造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因此大多數資金充足的部門網站都是獨立投資建設.網站群整體投資比較分散.不易平衡。近年
來集約化建設已經成為中心網站和各部門網站的***識,接口統壹和數據***享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建設思路將會成為未來網站建設過程中的主導思想。中國上海借助後發優勢.充分發揮政策支持的核心能力.在很多大型全市性應用上集中投資.例如市民郵箱等。這種做法收到了壹定的效果.當然也遇到了很多由於大集中造成的管理成本上升的問題另外集中投八單筆資金額度通常較大.收益
問題也經常會引起社會廣泛關註.如果處理不當反而會帶來反面效應上海在處理大集中的問題上比較果敢,北京相對保守壹些,主要是為了預留可供回旋的余地。
6 發展契機
申奧成功無疑給中國尤其是北京帶來了無限機遇作為 *** 門戶網站的首都之窗的建設也被列八了奧運折子工程 為了實現未來北京城市門戶的總體目標 首都之窗必須要緊抓奧運契機,大力拓展公眾服務.加速向世界先進 *** 網站靠攏同樣,世博會的成功申辦也給中國上海網站帶來了壹個發展 *** 作為中國經濟中心的上海壹定會借助全世界對世博會的關註更上壹層樓.而其 *** 門戶網站中國上海自然要承擔起溝通世界的重任。兩個舉世矚目的機遇對於北京和上海
來說同樣重要,對於整個中國來說也同樣重要。只要充分借勢發力兩個城市的信息化建設都可以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Ⅷ 電子政務外網和電子政務內網的區別
內網是用私有IP地址!
內網壹般是相關公務員登陸操作的工作平臺
私有IP地址範圍是:
10.0.0.0~10.255.255.255,172.16.0.0~172.31.255.255,192.168.0.0~192.168.255.255
記住這些範圍的私有地址都不能在公網上用,只能在局域網上用,然後用路由器地址轉換映射成公網出去!!
外網壹般是指公有地址,可以在外部網絡遊走!
外網指公眾可以訪問的部分.
有A類,B類,C類,D類,E類:
A類地址範圍:1.0.0.1---126.255.255.254 (除10.0.0.0~10.255.255.255網段外)
B類地址範圍:128.0.0.1---191.255.255.254
C類地址範圍:192.0.0.1---223.255.255.254(除192.168.0.0~192.168.255.255網段外)
D類地址不分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它的第1個字節的前四位固定為1110.
D類地址範圍:224.0.0.1---239.255.255.254
E類地址不分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它的第1個字節的前五位固定為11110.
E類地址範圍:240.0.0.1---247.255.255.254
Ⅸ 我國電子政務的網絡體系結構是什麽
1電子政務內網
2政務專業網
3電子政務外網
4網絡安全技術
Ⅹ 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的建設分為什麽
互聯網+電子政務,已經走進諸多城市,並且在今年 *** 明確提出互聯網+電子政務的相關扶持政策,加快互聯網+電子政務的發展,加快平臺搭建,讓群眾辦事簡化,真正的讓互聯網+政務,成為壹項惠民的舉措。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今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廈門、長春等80個城市,將實現居民僅憑壹張身份證,在壹個統壹網絡平臺或統壹窗口,辦理 *** 政務服務,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將成為歷史。明年,80個城市之間將可實現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服務,且8成以上基本公***服務可網上辦理。
便民服務的又壹重大舉措。互聯網+ *** 服務”概念,體現了簡政放權中放管結合的理念,讓 *** 的服務功能得到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使“上下之交”而不“隔閡”不再只是書中描述的理想狀態,科技的力量使它走進了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成為壹種真真切切的生活狀態。在簡政放權已經深入人心、各部門都能充分利用網絡提供優質服務的網絡時代,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既有堅實的現實基礎,也有旺盛的潛在需求。
“互聯網+”服務平臺主要包括“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平臺、“互聯網+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平臺和“互聯網+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平臺3項建設內容。
而數字化除了上訴的幾個點之外,其實壹個具體落地和適合企業的工具也非常重要,因為信息化和需求是在不斷的更新和叠代,不是做成壹套標準和制度就能永久使用,所以在市面上有很多相應的產商,比如騰訊、華為、阿裏這些巨頭的某壹些行業的壟斷,同時也衍生出了很多專業性公司的產出,比如天翎、浪潮、中軟國際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