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瞄準有名的大公司,積極引進高起點、高效益的工業生產
項目,或在已有的引進項目的上下遊產品上下功夫,形成新的
增長點;對內依托全國512家大型企業集團,借梯上樓,借勢發
展,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以增加就業和財源。
其二,是對壹般化的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要正視自己
存在的問題,加大改革力度,放水養魚。允許壹部分人通過生
產要素的重組先富起來,促進觀念的改變,促進個體和私營企
業的發展。
其三,是集中有限的力量,瞄準高科技產品市場,開辟新
領域。根據現有市情和文化特征,不妨在信息產業和生命科學
領域尋找高新技術產品。通過引進、吸收、改造,形成自己的
優勢產品,創造高附加值的經濟效益,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持
續動力。
其四,是建立和盡快完善社會保障體制。除了全社會的基
本生活保障之外,還要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為職工建立商
業保險的保障機制,讓職工消除後顧之憂,促進實時消費。
最後,是要通過種種措施,增加農民收入。政府投資決策
應盡可能向農村和與生活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傾斜,以改
善農村消費環境,疏通流通渠道,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進而有
力啟動農村市場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