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改造提升傳統建築行業?

改造提升傳統建築行業?

傳統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內容是什麽?下面仲達咨詢為您解答。

1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建築業作為相關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主導產業之壹,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1989到2001,中國(不含港澳臺,下同)建築業增加值從794億元增長到6462億元,年均增長12.6(不含物價上漲因素),高於同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建築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7%提高到6.7%,達到支柱產業的指標標準。建築業在國民經濟所有工業部門中排名第四(僅次於工業、農業和商業),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做出了貢獻。黨的十六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經驗,明確提出在21世紀的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綱領。小康社會的建設必然會加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而城市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離不開城市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的大發展,這必將為建築業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可以預見,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將不斷加強,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更加顯著。

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建築業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建築行業雖然整體規模較大,但經濟效益普遍不高。目前,我國建築業包括6萬多家施工企業,65438+20萬家設計企業,2.7萬家房地產企業。據2003年統計,全行業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投資12172億元,勘察設計總收入931億元。完成建築安裝工程投資約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5%,年工程量居世界首位。然而,我國建築企業的盈利狀況並不好。2000年,我國建築企業產值利潤率為1%,資本利潤率為8-10%,日本企業為1-2%,資本利潤率為20-35%。

(2)中國建築企業的國際市場份額還很小,與中國建築業的規模不相稱。雖然近年來中國大型國際承包公司的市場份額呈上升趨勢,但與國外企業相比,絕對市場份額仍然很小。根據英國壹家研究機構的報告,全球每年的國際工程合同總額約為1萬億美元,但2006年5438+0年,中國對外工程合同額為1.3億美元,僅占全球國際工程合同總額的1.3%。此外,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跨國移徙工人的數量壹般維持在2000萬-3000萬之間,而我國2000年底的外籍勞工數量為42萬,僅為全球跨國移徙工人總數的1%-2%。

(3)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損耗和浪費是驚人的,節約的潛力是巨大的。據美國有關部門從65438年到0999年的統計,在眾多總造價為6500億美元的工程項目中,因超預算、錯誤設計和施工、返工、工期延誤、管理不當等造成的損失和浪費達2000億美元,約占投資的30%。中國沒有做過類似的統計,但我們估計浪費會更嚴重。

造成上述特點的根本原因在於建築行業管理和技術手段的落後。我國工程建設領域長期以來壹直是勞動密集型和粗放型行業,管理水平和科技貢獻率較低。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工程建設領域經濟效益的增長只有不到30%是靠技術進步實現的,而這壹數值在我國其他行業達到了50%。

新世紀伊始,中國建築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我國政府承諾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三年內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建築業。不久前,這壹承諾提前部分兌現,將使這壹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面對資本雄厚、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先進的國際跨國公司的挑戰,我們必須依靠技術進步與之競爭。特別是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壹,也是需要用高新技術改造的傳統產業。如何充分利用21世紀的新技術資源,加速我國建築業的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壹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近年來,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高度重視“用信息技術提升建築業”,這已成為世界各國建築業發展的大趨勢。經過理論研究和技術實踐,各國已進入推廣應用階段,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根據1999的Latham報告,英國建築業通過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新方法和加強培訓,可以在5年內節省30%左右的建築工程成本。由於網站的使用,英國建築市場每年可以節省大量資金,工期縮短15。美國招標網站(www.bidcom.com)和建設網(www。bulidnet.com)都聲稱,將建築市場納入互聯網可以節省30% -35%的工程成本。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信息化驅動的工業化雖然會增加30%的投資,但可以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改善生產環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從而增加85%的經濟效益。

2發達國家建築業信息化的現狀

1997在英國牛津大學的“國際建築論壇”上,30多位國際知名專家壹致認為,過去5年建築行業的變化大於之前50年,是信息革命給建築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總的來說,這些變化就是建築業信息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建築業電子政務;(2)工程項目的信息管理;(3)市政公用事業的信息化管理;(4)企業自身的信息化建設。

就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推進建築業信息化方面采取的措施而言,既有* * *也有個性,其結果是實現信息化的不平衡。與* * *的舉措之壹就是重視信息技術在建築行業的應用研究。比如早在1989,美國斯坦福大學就成立了集成設施工程(LIFE)研究中心,是土木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十多年來,研究中心得到了科學基金和企業的全力贊助,在建築行業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開創性工作,在美國乃至世界該領域的研究中發揮了領先作用,為工程項目的信息化管理和企業自身的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再比如,歐盟投入巨資組織ESPRIT(歐洲信息技術研究與發展戰略計劃),完成了COMMIT、COMBINE、ATLAS等著名研究項目,發表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建築業信息化的各個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項措施是政府牽頭建立信息系統,鼓勵企業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例如,大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電子政務系統,建築業的相關企業和個人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必要的信息,並辦理相關的主要手續。壹些國家和地區還建立了政府工程招標采購系統(日本、中國臺灣省)、政府工程承包商數據庫(英國)、建設工程設計審批管理系統(新加坡)、公共工程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中國香港),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質量,減少了各種腐敗現象。

日本建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具有代表性。1996年5月,日本建設省做出了推進公共建設項目信息化的決定:壹是在2004年之前,在建設部直屬的國家重點項目中實現信息化;2010前實現所有公建項目信息化。這意味著,從2004年開始,要想參與日本的國家重點公共建設項目,無論是工程設計、總承包還是分包,都必須按照信息化的規則辦事。從工程招投標、過程管理信息報送到竣工資料報送,都必須通過計算機網絡或電子媒介進行。從2010開始,日本任何公共建設項目都將伴隨此類要求。

美國不僅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在工程項目信息化管理的實施方面,特別是在利用基於互聯網的協同工作系統進行項目各方的信息交流和* * *共享方面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壹個典型的例子是,Autodesk公司開發的Buzzsaw平臺已成功用於近65000個工程項目的管理。此外,與Buzzsaw平臺類似的還有霍尼韋爾的MyConstruction平臺和Unisys。

公司的項目中心在實際項目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總的來說,雖然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建築業信息化方面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但仍處於起步階段,許多問題仍有待解決,這給我們留下了追趕和超越的空間。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佛山廣順電器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分享年終總結的8個工具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