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白電視到智能手機
小時候盛澤的電劇院(當時叫大劇院)在我模糊的記憶裏,規模之大,氣勢之大,在當時的江南小鎮是壹流的。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電影真的是鳳毛麟角。偶爾和父親壹起看電影是壹種很大的娛樂。
上世紀80年代初,在電視普及之前,普通家庭很少擁有電視機,所以我們不得不早早地吃好晚飯,去附近的學校和工廠搶占陣地。有時我們會遲到,不得不擠到最後幾排。雖然聽不清聲音,但還是津津有味的享受著。
過了幾年,家庭條件好轉,終於有了第壹臺電視機。雖然只是壹臺很普通的14寸黑白電視機,但已經讓我們心動了。每天,全家人總是開心地看電視節目。那臺電視機十多年來壹直不願更換。1998年家裏換了壹臺29寸的飛利浦彩電,現在壹臺60寸的液晶電視搬進了我們的尋常百姓家,讓我們感覺步入了高清*。
陪伴我們多年的14寸黑白電視機,還是很懷念的。是上海大媽辛辛苦苦從上海帶來的。它就像壹本歷史書,記錄著時代的變遷,鐫刻著時代的印記。當我想起它時,它讓我想起了我的青春,我充滿了情感。如今,每當我坐在明亮的客廳裏看電視時,我都會想到過去40年的變化以及他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這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時代的縮影。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視早已失去了它的美麗。現在親戚朋友同學都成立了微信群,在虛擬的空間裏開著玩笑聊著前世今生,暢所欲言,大家都在開懷大笑,聊著人生。事實證明,我們雖然年近六旬,但依然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享受生活的快樂。
“憂、有、優”三級飛躍
多少年,多少人為了“住”的夢想而努力,從最初的福利房、房改房,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房、產權房,人們不懈追求,改善居住條件。生活環境的改變不斷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40年來,我自己的住房完成了“憂、有、優”的三級跨越。正是因為這壹次置換經歷,讓我壹生的居住夢想變成了現實。
上世紀70年代初,父母兄弟姐妹六人擠在壹間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裏。六口之家只有半間臥室,日常生活有很多不便。孩子漸漸長大了,但真的很無奈。父親找人買了木材,在房子中間搭了個小閣樓,勉強過著“令人擔憂”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十幾年,直到1987。28歲,壹直擔心自己的婚房。那時候,等著分房不容易。為了壹套房子結婚,工廠房管部門的門檻差點被打破。好在很快按輩分,我被分到了壹室壹廳帶廚房衛生間的婚房。雖然只有40多平米,但終於解決了人生大事。1993年,按照房改政策,我又花了2萬買了這套房子,才擁有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第壹套房子,成為了產權人,這是我人生的又壹次飛躍。
時隔多年,住了十幾年的房子變成了老房子,女兒也漸漸長大了。最後拿出所有積蓄,拼湊了壹套三室兩廳兩衛的新房,增加了居住面積,改善了居住環境。可以說是我晚年生活的享受。
通往幸福的道路是壹場鬥爭。改革開放40年,我見證了時代的步伐和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我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
偏激
我眼中的改革開放40周年
改革開放是中國在1978+02年6月xx全會上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國內改革始於農村。6月1978 11,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國內改革的大幕,壹場國有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節市場。
改革開放從安徽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如果說改革開放是燎原之火,那麽安徽從壹開始就是星星之火的源頭,所以安徽省的改革開放堪稱最顯著的案例之壹。作為90後,我出生的時候,改革開放如火如荼。我來看看我們這壹代人眼中的改革開放。
說到改革開放,對我們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現在說到“三件大事”,很多同學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但是在我們國家還沒有進行改革開放的時期,“三件大事”對於我們爺爺奶奶這壹代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或者說是格外珍貴的禮物。想起當時我奶奶跟我說過他們三件大事,其實。
這是雙方婚姻的象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處於極大的浪費狀態,三大項是“手表、自行車、收音機”。我們壹定沒有想到,婚姻的信物只是壹些簡單而廉價的小工業品。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前的那個年代,似乎這些物品都是非常昂貴和奢侈的。即使在當時,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輕松負擔得起。
在我看來,時間維度跨越到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20世紀80年代。所謂的“三大件”也隨著改革開放發生了質變,成為我們這壹代父母結婚必備的“冰箱、彩電、洗衣機”。這個時代的父母,眼界也比以前的同齡人開闊了很多。當時在安徽等壹些中心城市,大量有誌青年南下尋找適合自己的機會。改革開放不僅在生活層面影響了我們父輩,也在文化層面影響了我們父輩。那壹代人熱衷於看電影,這在當時是壹種時尚。熱衷於disco,這種音樂形式對他們來說是壹種潮流,當時國內很多知名導演和演員也因此成名,比如姜文、鞏俐、婁燁、馮小剛、葛優。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創新從未停止。
回頭看看現代的美國。如今,當年的三大時尚單品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消費價值觀。現在,早些年的那三樣東西幾乎成了家裏的標配。同時也因為改革開放的力量,三項最初的“洋車洋表”變成了我們身邊廉價可靠的國產產品!借用壹位著名藝術家在紐約大學演講中的壹段話,“新壹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壹群人,因為我們的機會是對的,我們的國家在國際上越來越重要。總有壹天,中國會成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家,這取決於我們這壹代人的努力。年輕壹代的創造力是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巨大財富。為中國做點事,就是為全世界做點事。”
提索
有了夢想,這是我們的天性。從古代到現代,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再到信息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也是壹個追求夢想的歷程。
40年前的今天,對於每壹個中國人來說,電燈、電話、樓上樓下,都是對夢想的追求。如今,大彩電、大冰箱、大房子已經不是什麽神秘的話題了。電腦、汽車和別墅將被越來越多的個人擁有,生活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如今,家用電器從無到有、從短缺到普及的發展歷程,見證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壹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的歷史進程。
我記得有壹句話:日思夜想,夜有所夢。所謂夢想,就是期望和現實的結合。我們所處的時代,屬於壹個夢想成真的時代。也許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前的期望,沒有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也會逐漸變成現實,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我們的身邊。我們屬於幸運的壹代,我們這壹代人是祖國偉大歷史成就的見證者和受益者,因為我們有幸見證了祖國和個人雙重夢想成真的時代步伐。
我們這壹代人經歷了祖國改革的進程,他們都是祖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受益者。可以說,感受最真,親情最真摯,體會最深。1978年,隨著黨的xx全會的召開,中國經濟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在我的腦海裏,計劃經濟的烙印依然存在,我有幸看到了壹些帶有濃厚計劃經濟特色的產品,如糧票、汽油票、肉票、布票、火柴票等。那時候流行,就算有錢也不壹定能買到商品。但是,普通人真的沒有錢,也沒有其他收入。但在父母心中,總期待有壹天市場開放,購買物品不再受賬單束縛。
80年代中後期,計劃經濟的陰影已經消失,市場經濟的氛圍逐漸盛行,商店裏的商品也逐漸豐富,但還是靠“票”購物,但此時的“票”不再是花花綠綠的糧票、油票,而是真鈔。但總的來說還是比較落後的。我記得那時候誰要是有電視,就跟天天玩似的。有時幾十個人圍著壹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觀看。“鳳凰”牌自行車也是當時人們炫耀的象征。
記得當時我家住的是土坯房,家裏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壹家三口擠在30平米的平房裏。除了壹臺19寸的電視,只有壹張簡易的木沙發,兩把椅子,壹張寫字臺和壹個取暖做飯的爐子,沒有其他值錢的家具。隨著時間的推移,隱蔽房屋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下雨的時候,爛房子上陣鍋碗瓢盆壹起飄是不行的。在“風雨”的威脅下,我夢想著有壹天我能住上單元樓,有明亮的大窗戶,寬敞的客廳,臥室,書房。此生足矣!
時光如水,光陰似箭。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已經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不覺,1978之後,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xx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1992年,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改革的春風再次吹響了全國的號角;1997之後,香港順利回歸祖國懷抱的盛世中國。1999後,澳門回歸,祖國統壹大業又邁出可喜的壹步;2001年後,中國申奧成功,祖國歡慶和鼓勵的激動;經歷了神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九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和成功返回的激動心情;嫦娥壹號、嫦娥二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後,神舟系列飛船在發射、空間出艙活動、空間科學實驗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特別是天宮壹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載人交會對接,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決定性重要進展,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壹號”研制成功。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下7062米下潛紀錄,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產突破900公斤,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決定性重要進展,標誌著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標誌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逐步變為現實;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下線;在此之前,神舟XI、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中國第壹顆X射線天文衛星“顏回”發射成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裏量子糾纏;“巨大的力量?超級計算機“太湖之光”第二次獲得世界超級計算機冠軍...壹系列科技創新“井噴”爆發,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榮昌盛,中國人民正在走向富裕,中華民族必將走向強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從平房到高層單位建築,從非生產性到生產性;餐飲多樣化、著裝高檔化、家庭電氣化、外出機械化成為日常節奏。我所在的張掖市甘州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區的面貌日新月異,新的高樓拔地而起,馬路寬了,樹多了,城市美了。尤其是2008年6月5438+2月31,張掖黑河濕地保護工程之壹的濱河新區宣告開工,黑河濕地保護工程拉開序幕。以前荒地上到處都是鵝卵石、荒草、墳墓、坑洞、溝壑,現在水波清澈美麗,碧水藍天,溝壑縱橫。現在,走進濱河新區,2000畝湖泊碧波蕩漾,藍天被湖水倒映,天光水色,山色綿長,林帶脈絡分明。我們巧妙地利用祁連山的風和黑河的韻入城,為老城區增添了壹個天然的“加濕器”和“活氧吧”,與老城區的風貌融為壹體,充分展示了歷史文化名城與濕地生態城市相結合的城市個性魅力。站在濱湖廣場俯瞰,美麗的濱河新區看起來就像壹幅在壹個軸上伸展的風景長卷,雕梁畫柱,古色古香;長廊回旋,小橋流水;短短幾年,濱河新區的面貌變化之大令人驚嘆,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在過去的40年裏,我的工作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從壹個鄉鎮被選拔到壹個區政府部門,工資從40年前的不到100元翻了壹倍。收入越來越多,買了壹套90多平米的三室兩廳。這正是我40年前夢想的那種窗明幾凈,客廳寬敞,臥室舒適,帶書房的房子。同時,隨著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家裏的陳設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彩電、冰箱、電腦、電話、手機、電磁爐、太陽能熱水器壹應俱全。回顧過去,回憶現在,我感慨萬千。我覺得我家房子從平房到樓房,從30多平米到90多平米的變化,不正是改革開放以來家鄉和祖國翻天覆地變化的真實寫照嗎?
我是幸運的,因為我出生在這個追夢的時代,我能很快把夢想變成現實。同時,我有幸見證了歷史的發展。每個人都有夢想,但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但我為身處這個時代而感到自豪。是時代的發展給了我實現夢想的機會,是夢想推動了時代的發展。生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沒有夢想。現在我仍然有壹個夢想,那就是“收入倍增計劃”將逐步實施,讓所有中國人民實現他們的“住房夢”,住上寬敞舒適的房子,他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好,真正實現“中國夢”。
40年,我們生活的日子炸彈指揮室,40年,中國的滄桑。2018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現在社會都在倡導和諧,城鄉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等等。和諧突出了社會的發展,和諧地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成就,展現了時代性、開放性和啟蒙性的特征。縱觀全球,放眼國內,改革開放40年來的巨大變化無處不在。工業、農業、交通、國防、教育、人民生活、衣食住行,處處顯示出令人神往的魅力。在偉大的中國生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