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國際貿易壁壘和國際技術壁壘有什麽區別?

國際貿易壁壘和國際技術壁壘有什麽區別?

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

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凸顯了技術壁壘問題,技術壁壘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以保護本國市場和產業發展,成為當今影響全球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分析其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找出突破技術壁壘的對策,是我們面臨的壹項重要任務。

壹,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特點

所謂技術壁壘,是指壹國(地區或貿易集團)在管理進口商品時,通過對進口商品提出特殊甚至苛刻的技術要求,並采取包括發布技術法規、實施技術標準、實施合格認證程序等技術措施而設置的貿易保護壁壘。這壹技術壁壘有以下主要特征:

1,技術壁壘的普遍性。從目前的國際貿易來看,技術壁壘無處不在。從初級產品到成品,從勞動密集型商品到高科技商品,進口國都有嚴格的技術壁壘,包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陶瓷商品中的鉛含量、皮革中的五氯苯酚殘留、煙草中的有機氯含量、機電商品和玩具的安全指標、汽油中的鉛含量、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包裝可回收性指標、紡織纖維和染料。其限制的對象不僅涉及眾多商品,而且涵蓋商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消費全過程,並逐步擴展到金融、電信、保險等服務領域。

2.技術壁壘的歧視性。雖然世界貿易組織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要求國民待遇和非歧視原則,技術性貿易措施不得妨礙正常的國際貿易,但發達國家不斷提高技術標準,存在許多歧視和故意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做法。這種歧視不僅體現在國內外不同、內松外緊、內低外高的技術規則和標準上,而且體現在技術規則和標準實施的全過程中。

3.技術壁壘的靈活性。世界貿易組織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沒有自己的標準,也沒有試圖去解釋壹個商品應該如何設計,安全或者不安全的標準是什麽,只是提出了壹個寬松靈活的框架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標準和需要,從國內生產發展和市場保護需要出發,以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生命和安全、保護環境為由,靈活設置自己的技術壁壘,制定眾多苛刻的技術規則和標準來限制進口。

4.技術壁壘的隱蔽性。技術壁壘大多是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名義設置的,目的是抵禦其他國家的商品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同時出口更多的國內商品或技術。在關稅壁壘、進口配額、許可證等傳統的限制貿易的措施逐漸被削弱和取消後,技術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等看似最客觀、中立,披上合法外衣的技術壁壘成為影響貿易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當經濟蕭條或進口商品影響國內生產者利益時,進口國往往以安全衛生不符合標準或法規為由限制進口。

第二,中國對外貿易遭遇技術壁壘

目前,技術壁壘已經取代反傾銷,成為中國出口面臨的最大非關稅壁壘。我國受反傾銷措施影響的出口僅占全年出口的1%左右,而受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已超過25%。技術壁壘已經成為中國出口貿易發展的重要障礙。

1,技術壁壘讓中國的限制商品越來越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部分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明顯。但由於競爭規則的限制,外國不能隨意對我國出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於是就把技術壁壘作為限制我國出口商品的手段,造成了我國受限制的出口商品越來越多。在中國,不僅有農產品,還有紡織品、玩具等工業品,甚至機電商品、高科技商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技術壁壘的影響。

2.技術壁壘使中國出口商品市場萎縮。面對國外更高、更廣的技術壁壘,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市場迅速萎縮,甚至被擋在進口國門外。例如,由於歐盟將茶葉中農藥殘留的檢驗類別由6個擴大到62個,將茶葉中農藥殘留最大限量標準降低了20 ~ 100倍,部分達到200倍,2006年5438+0年中國對歐盟的茶葉出口下降了37%以上,2004年壹季度下降了31%;日本將進口大米的檢測指標從1993中的47項提高到現在的116項,導致無錫大米年出口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65438+1億噸下降為零。

3.技術壁壘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國外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封鎖,不僅使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市場,而且直接或間接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江蘇申城集團出口德國的壹批針織服裝,因不符合合同約定的生態紡織標準,被罰款654.38美元+0.6萬元。2001無錫賽富田鋼絲繩有限公司生產的直徑3mm以上的鋼絲繩,因質量和技術標準不符合歐盟標準,損失300多萬元。

4.技術壁壘削弱了中國商品的競爭力。技術壁壘之所以能削弱進口國商品的競爭力,是因為不符合其技術規則和標準就會被拒絕,而要符合其技術規則和標準就必須增加投入,從而增加成本,失去低成本優勢。例如,某發達國家要求我國每批絲綢產品都要有抽樣檢測報告,對112種禁用偶氮染料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要逐壹檢查,迫使我國建立相應的檢驗機構,增加出口成本。2001歐盟對我國木質包裝采取緊急檢疫措施,導致無錫巴馬格紡織機械廠、楊光電器有限公司出口商品被封,成本增加10 ~ 30%。

三,突破技術壁壘的對策和措施

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必須高度關註技術壁壘,加強對技術壁壘的研究,采取措施,主動出擊,積極應對,突破限制,擴大出口。

1,提高對技術壁壘的認識。出口生產企業和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技術壁壘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作用,加強對國外新技術、新標準的研究,掌握這些新技術、新標準,自覺接受政府的引導,走科技興貿、可持續發展之路,以市場為導向,與科技部門、質監部門聯手, 註重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逐步提高我國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增強國際競爭力,從而有效規避和突破進口國的技術壁壘。

2.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要突破技術壁壘,關鍵是企業要積極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中國商品的質量和檔次。為了實現標準化生產,我們必須認真了解國際標準和法規的現狀和未來趨勢變化,學習國際標準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標準,建立完整的國內技術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檢驗檢疫體系、包裝和標簽體系,以調整我們的生產程序和工藝流程,開發新產品,組織標準化生產,以滿足國際市場技術標準的要求。

3.重點建立合格的認證體系。資質認證是企業突破技術壁壘的精英武器。要做好國內資質認證工作,使認證結果得到國際認可,必須加強國家認證的協調管理,通過整合和有效協調,建立靈活、高效、統壹的認證體系。按照世貿組織規則要求,統壹認證目錄、標準、技術法規和認證程序,統壹我國認證標誌;積極推進IS09000、IS014000系列認證,與國外權威機構建立互認機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綠色食品技術標準、認證和檢測體系,對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實施全過程管理和檢測,確保綠色食品的標準和質量,積極推動農產品向標準化、規範化方向發展,開辟農產品綠色通道。

4.建立技術壁壘預警機制。為了有效應對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在某種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之前,政府和相關機構應該告訴企業這種商品是否可以出口,出口後遇到技術壁壘如何應對。在建立技術壁壘預警機制的過程中,要加強通報和咨詢網絡建設,建立國外技術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及時向企業提供主要貿易國的技術法規和國際技術性貿易措施發展動態等信息。

5、全面提高解決糾紛的能力。當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利用WTO規則,通過貿易談判、對話甚至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就需要企業、部門,甚至政府有很強的解決糾紛的能力。提高爭端解決能力,必須重視外貿人才的培養,使他們具備豐富的國際貿易知識,熟悉國際經濟法,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具備計量、標準、質量管理、質量認證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清楚地知道在什麽情況下,可以通過什麽途徑和措施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挽回損失,以便在他人侵權時能夠迅速應對。

總之,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構成威脅,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打擊。同時,要努力掌握和跟蹤進口國的技術法規和標準信息,從商品開發之初到生產出口,全面執行高標準、嚴要求,用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反制歧視性技術壁壘。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克服不斷升級的技術壁壘,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

貿易壁壘

外國(或地區)政府實施或支持的措施有下列情形之壹的,視為貿易壁壘:

l、違反該國(或地區)和我國* * *參加的多邊貿易條約或與我國簽訂的雙邊貿易協定的;

2.對中國產品或者服務進入該國(地區)市場或者第三國(地區)市場構成或者可能構成不合理的障礙或者限制;

3.對我國產品或服務在該國(或地區)市場或第三國(或地區)市場的競爭力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合理損害。

外國(或地區)政府不履行中國參加的多邊貿易條約或與中國簽署的雙邊貿易協定規定的義務,也視為貿易壁壘。

實踐中常見的貿易壁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違反承諾的關稅措施;無規則的進口管理限制(包括通關限制、國內稅費、進口禁令、進口許可證等。);缺乏科學依據的技術法規、產品標準、合格評定程序和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不合理的貿易救濟措施;政府采購中違反有關規定限制進口產品的行為;出口限制;補貼;服務貿易準入和商業限制;不合理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措施;其他貿易壁壘等。

  • 上一篇:廣州華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國泰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