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張曉強副主任就《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張曉強副主任接受了記者采訪,對《規劃》的出臺背景、意義及目標、任務等作了解釋說明。
壹、請介紹壹下《規劃》是在什麽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答: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使肉、禽、水產、蔬菜、水果、蛋等生鮮農產品從產地采收(或屠宰、捕撈)後,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環節始終處於適宜的低溫控制環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證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汙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迅速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農產品冷鏈物流得到較快發展。目前,我國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冷鏈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23%,冷藏運輸率分別達到15%、30%、40%。在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方面,全國現有冷藏庫近2萬座,冷庫總容量880萬噸,其中冷卻物冷藏量140萬噸,凍結物冷藏量740萬噸;機械冷藏列車1910輛,機械冷藏汽車20000輛,冷藏船噸位10萬噸,年集裝箱生產能力100萬標準箱。適應我國國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鏈處理技術的廣泛推廣,推動了水產品和反季節果蔬為代表的高價值量農產品冷鏈迅速興起。冷鏈物流企業不斷湧現,並呈現出網絡化、標準化、規模化、集團化發展態勢。
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規模化、系統化的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與發展現代農業、居民消費和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國務院在近幾年下發的中央1號文件中反復強調要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壹些冷鏈物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先後頒布實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規逐步完善。在2009年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完善鮮活農產品儲藏、加工、運輸和配送等冷鏈物流設施,提高鮮活農產品冷藏運輸比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重要性進壹步被消費者認識,全社會對“優質優價”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
因此,為順應這壹發展要求,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我們借鑒發達國家已經建立的“從田間到餐桌”的壹體化冷鏈物流體系,結合我國當前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實際情況,制訂了該規劃,規劃期為2010-2015年。
二、出臺《規劃》,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對於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保障居民消費安全有何重要意義?
答: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生鮮農產品的產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會對生鮮農產品的安全和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對於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保障消費安全意義重大。
首先,是適應農產品大規模流通的客觀需要。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區域和品種布局日益優化,農產品流通呈現出大規模、長距離、反季節的特點,對農產品物流服務規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鮮農產品的區域規模化產出和反季節銷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發展農產品跨地區保鮮運輸。
其次,是滿足居民消費的必要保證。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居民對農產品的多樣化、新鮮度和營養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對食品安全的關註程度不斷提高。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已經成為保護農產品品質,減少營養流失,保證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後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壹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同時,受到生鮮農產品集中上市後保鮮儲運能力制約,農產品“賣難”和價格季節性波動的矛盾突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時有發生。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既可以減少農產品產後損失,又可以帶動農產品跨季節均衡銷售,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第四,是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我國生鮮農產品生產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但是由於冷鏈發展滯後,我國蔬菜、水果出口量僅占總產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發達國家不斷提高進口農產品準入標準,相關質量、技術和綠色壁壘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障礙。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有助於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突破貿易壁壘,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當前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答:雖然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比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壹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壹是鮮活農產品通過冷鏈流通的比例偏低。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達95%以上,而我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
二是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能力嚴重不足。我國人均冷庫容量僅7公斤,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0.3%,現有冷凍冷藏設施普遍陳舊老化,且區域分布不平衡,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
三是冷鏈物流技術推廣滯後。生鮮農產品產後預冷技術和低溫環境下的分等分級、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手段尚未普及,運輸環節溫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發達國家廣泛運用的全程溫度自動控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四是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後。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過程中,優質優價的機制仍沒有形成,冷鏈物流的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現有冷鏈物流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實力弱,經銷規模小,服務標準不統壹,具備資源整合和行業推動能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剛剛起步。
五是冷鏈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規範冷鏈物流各環節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冷鏈物流各環節的設施、設備、溫度控制和操作規範等方面缺少統壹標準,信息資源難以實現有效銜接,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範在我國尚處於推廣的起步階段。
四、《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是什麽?
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建成壹批效率高、規模大、技術新的跨區域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冷鏈物流核心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形成壹批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冷鏈物流企業,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上下遊銜接、功能完善、管理規範、標準健全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體系。肉類和水產品冷鏈物流水平顯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果蔬冷鏈物流進壹步加快發展。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運輸率分別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環節產品腐損率分別降至15%、8%、10%以下。
五、《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答:《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是,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快冷鏈物流技術、規範、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培育冷鏈物流企業,建設壹體化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以降低農產品產後損失和流通成本,促進農民增收,確保農產品品質和消費安全。《規劃》同時確定了農產品冷鏈建設的七大任務:
壹是推廣現代冷鏈物流理念與技術。加大對全程冷鏈重要性的宣傳力度,鼓勵企業利用冷鏈物流理念與技術,在相關環節進行低溫控制,實現生鮮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壹體化冷鏈物流運作。加強各相關企業溫度監控和追溯體系建設,實現農產品在生產流通各環節的品質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重點制定和推廣壹批農產品冷鏈物流操作規範和技術標準,建立以HACCP為基礎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積極推行質量安全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種和重點地區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鼓勵肉類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加快推廣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逐步推進果蔬冷鏈物流發展。積極發展從中部、華南地區到珠三角、長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區,從東北地區到京津地區的豬肉冷鏈物流體系;黃淮海、東南沿海、長江流域等水產品優勢產區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蘋果、柑橘、熱帶水果等特色水果產區,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鏈物流體系,以及反季節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運、東菜西輸冷鏈物流體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培育壹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鼓勵企業在產地、銷地建設低溫保鮮設施,從源頭實現低溫控制,建立以生產企業為核心的冷鏈物流體系,實現產地市場和銷地市場冷鏈物流的高效對接。鼓勵大型零售企業開展生鮮食品配送中心建設,提供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
五是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批發市場等重要農產品物流節點的冷藏設施建設,在大中城市周邊加快規劃布局壹批生鮮農產品低溫配送和處理中心,改善農產品加工環節的溫控設施,完善與冷鏈物流相配套的各類設施建設。
六是加快冷鏈物流裝備與技術升級。加快節能環保的各種新型冷鏈物流技術的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和吸收,重點加強各種高性能冷卻、冷凍設備,自動化分揀、清洗和加工包裝設備等冷鏈物流裝備的研發與推廣,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機制,不斷提高冷鏈物流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七是推動冷鏈物流信息化。通過建立區域性各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公***信息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和信息***享,優化配置冷鏈物流資源。鼓勵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提升冷鏈物流業務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廣應用條型碼、RFID等技術,建立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系統平臺。明確冷鏈物流信息報送和信息交換的責任機制,提高政府監管部門的冷鏈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提高行業監管和質量保證水平。
六、在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資金投入方面,有哪些措施?哪些領域是我們的投資重點?
答: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對大型冷藏保鮮設施、冷藏運輸工具、產品質量認證及追溯、企業信息化等重要項目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扶持。要多方面拓寬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的融資渠道。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要加大融資支持,並做好配套金融服務。
《規劃》中提出了八大工程,這些將是我們在農產品冷鏈物流方面鼓勵的重點投資領域,其中包括:
壹是冷庫建設工程。鼓勵企業在技術改造和充分利用現有低溫儲藏設施的基礎上,加快建設壹批設施先進、節能環保、高效適用的冷庫,滿足全社會對儲藏設施的急需。到2015年,推動全社會通過改造、擴建和新建,增加冷庫庫容1000萬噸。
二是低溫配送處理中心建設工程。鼓勵企業在大中城市周邊規劃建設壹批具有低溫條件下中轉和分撥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類和水產品分割、果蔬分揀以及包裝、配載等處理流程,形成壹體化的冷鏈物流體系。
三是冷鏈運輸車輛及制冷設備工程。鼓勵大型冷鏈物流企業購置冷藏運輸車輛,提高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運輸率;鼓勵肉類和水產品加工、流通和銷售企業購置冷鏈設施設備,提高冷鏈處理能力,逐步減少“斷鏈”現象的發生。
四是冷鏈物流企業培育工程。重點培育壹批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采用政策傾斜等方式,鼓勵其創新物流服務模式,加強資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務網絡,強化資產重組與戰略合作。
五是冷鏈物流全程監控與追溯系統工程。選擇50個果蔬、肉類、水產品等部分大型農產品生產及物流企業,率先建設全程溫控和可追溯系統,利用現有的企業管理和市場交易信息平臺,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追溯系統。
六是肉類和水產品冷鏈物流工程。鼓勵大型肉類和水產品企業開展低溫初加工設施建設,推廣肉類和水產品冷藏運輸和運輸全程監控技術,推動零售環節超市、大賣場冷櫃銷售方式,形成“無縫化”連接的肉類冷鏈物流體系。加強中央直屬豬肉儲備冷庫和地方豬肉儲備冷庫建設,依托企業冷庫完善豬肉儲備體系,提高政府對豬肉市場的調控能力。
七是果蔬冷鏈物流工程。重點加強分級、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和冷藏儲存環節建設,推動主要產區果蔬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條件的改善。大力發展冷藏運輸,完善主銷區果蔬冷鏈配送設施建設,發展具有集中采購、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現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勵企業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具有壹定規模和競爭力的第三方果蔬冷鏈物流服務企業。
八是冷鏈物流監管與查驗體系工程。完善冷鏈物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中轉、進出口等主要環節的監管和查驗基礎設施建設。在冷鏈建設重點工程中,同步建設監管和檢測設施。依托現有監管和檢測資源,進壹步提高主要生產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轉中心、進出口口岸的查驗和檢測能力,提高監管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和安全。
七、為保證《規劃》順利實施,制定了哪些保障措施?
答:為盡快推動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快速、健康發展,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我們將采取壹系列的保障措施:
壹是加強協調。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環節多、產業鏈長,是壹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統壹組織規劃實施,協調解決冷鏈物流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
二是整合資源和增加投入。通過兼並重組、參股控股、合資合作等方式,整合現有生鮮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批發市場、冷鏈物流企業以及港口、碼頭、航空航運交通樞紐的冷鏈物流資源,加快升級改造步伐和配套協作,建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大型低溫物流中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和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支持,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對重要項目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扶持。
三是鼓勵創新和培養人才。加強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的創新與研發,對農產品冷鏈物流新工藝新技術、新型高效節能的大容量冷卻冷凍機械、移動式冷卻裝置等進行集中攻關與研制。同時,引導和推動高等學校設置冷鏈物流相關學科專業、開設相關課程,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職業教育,鼓勵相關單位開展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的人才激勵與柔性機制,推動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
四是完善相關政策與法規。兼顧農產品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特點,完善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辦法,擴大政策享受範圍。合理安排冷庫建設用地,簡化冷鏈物流企業設立前置審批手續,放寬冷鏈運輸車輛的城市交通管制;合理確定運輸車輛的載重量;支持冷藏運輸車輛跨區域加盟,在車輛審驗、車輛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對冷鏈物流企業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與工業企業基本實現同價。完善冷鏈物流的法律法規體系,進壹步加大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為基礎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及全程質量檢查與監督機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冷鏈物流操作規範和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