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為“智慧交通”發展保駕護航
壹、智慧交通概述
智慧交通的前身是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簡稱ITS),ITS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提出的理念。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融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高新IT技術,通過高新技術匯集交通信息,提供實時交通數據下的交通信息服務。大量使用了數據模型、數據挖掘等數據處理技術,實現了智慧交通的系統性、實時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務的廣泛性。
二、中國智慧交通政策
2012年中國《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當中,首次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隨後,有關智慧交通政策頻繁發布。2017年9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是我國首個智慧交通專項政策,方案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即提升城際交通出行智能化水平、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發展、大力推廣城鄉和農村客運智能化應用、不斷完善智慧出行發展環境。2019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加速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信息網絡融合發展。構建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深化交通公***服務和電子政務發展,推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2020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以智慧交通建設推進數字經濟、***享型經濟產業發展,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構築新型交通生態系統。
三、中國部分省市智慧交通政策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交通建設部署的重要時期,是交通強國建設布局的關鍵階段。中國各省市地區根據“十四五”規劃內容,結合各自省份的交通運輸體系和交通網絡布局,頒布符合各省交通特色發展的相關政策。
1.規劃型政策
江蘇省2021年8月發布了《江蘇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在智能交通領域,推進五峰山高速、蘇錫常南部通道、常泰過江通道等智慧公路和京杭運河智慧航運、智慧樞紐等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我國首條5G網絡全線覆蓋的幹線高速公路-寧滬高速江蘇段,全省部署RSU(路側單元)車聯網道路770公裏。貴州省是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2022年1月發布的《貴州省“十四五”數字交通發展規劃》指出要深入推進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智慧交通領域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在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智慧高速公路、農村公路管理等方面探索出具有“貴州”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為西南綜合立體交通樞紐中心建設和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2年2月,湖北省發布了《湖北省綜合運輸服務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智慧交通快速發展二級及以上汽車客運站、鐵路、民航實現聯網售票,所有市州進入全國公交壹卡通陣營,武漢入列全國首批“智慧交通”示範城市。2022年8月,吉林省發布《吉林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以交通強國試點為契機,全面推進季凍區公路智慧提升工程等關鍵技術研究。支持季節性凍土區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長春)等行業重點科研平臺建設,提升季凍區路面結構和性能等研究水平,積極爭取在季凍區公路基礎設施長期性能觀測、智慧交通建設等。
2.意見型政策
2020年8月,浙江省發布的《關於浙江省開展構築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快杭州繞城西復線、滬杭甬等高速公路智慧化建設,積極推進杭州灣跨海大橋及連接線智慧化建設,積極推進嘉善縣智能交通發展。加快基礎支撐平臺建設加強數據基礎匯聚和電子地圖建設,開發實時位置定位數據產品,推進雲平臺框架體系基礎性、通用性、專用性標準制定。2021年4月,安徽省發布的《安徽省交通運輸廳關於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施意見》指出加強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衛星等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抓好智慧交通場景落地運用。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和改造,加快合寧、寧蕪智慧高速公路、蕪湖港智慧港口試點建設。2022年3月,江蘇省發布的《江蘇省交通運輸廳2022年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在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路網雲控平臺建設、港區集卡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產業等方面率先形成江蘇經驗。加快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南通G204智慧公路、5G+板橋智慧汽渡,推動京杭運河智能航運、南京126省道智慧公路、S342竺山湖智慧隧道等試點示範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