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國有企業改革現狀

國有企業改革現狀

根據黨的十六大關於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精神和十屆全國人大壹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2003年國務院成立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SASAC)。 其中在政府機構設置上首次實現了政府社會公共管理職能與所有者職能的分離,界定了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確定了“國有、分級代表”和“權利義務”。 經過五年努力,國有資產監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並逐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力度加大,保值增值責任層層落實,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進壹步增強。

(壹)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邁出重大步伐。

國有資產監管的組織體系和法律體系基本建立。中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設立了SASAC,全國大部分城市(地區)設立了SASAC。如果沒有單獨的SASAC,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也被以各種形式予以明確。壹些省市還積極探索縣級國資監管的有效方式方法。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國資委(SASAC)制定發布了與《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相配套的規章19件、規範性文件104件。SASAC地方政府制定了160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層層落實。國有企業負責人政績考核普遍實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制初步形成。中央企業負責人開展年度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嚴格按照考核結果兌現獎懲,初步規範中央企業薪酬管理,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第壹期經營業績考核(2004-2006年)成效顯著,第二期(2007-2009年)正在實施。當地SASAC也對投資企業進行了經營業績考核。

國有資產監管進壹步加強。強化財務監督,以管賬為重點,研究制定出資人財務監督管理制度和規範,開展企業財務預決算管理、財務動態監控、會計監督、經濟責任審計、內部審計管理和中介財務審計監督等工作。穩步實施中央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定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進壹步加強風險管控。積極探索並不斷完善監事會制度,實現監事會由事後監督向現時監督的轉變。

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進壹步規範。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壹系列政策文件,使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有章可循,並對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進行了監督檢查。積極推進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和規範運行,初步形成覆蓋全國的國有產權交易平臺,國有產權交易普遍進入市場公開運行。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逐步走上規範運作的軌道,有效防止了國有資產流失,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

(二)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進壹步推進。目前,壹半以上的國有重點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壹批國有企業改制後在國內外上市。國有中小企業改革超過90%,中央企業大部分子企業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壹些央企和地方國企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了探索。寶鋼集團、神華集團等19家中央企業按照《公司法》開展建立規範董事會試點。65,438+07家企業中,外部董事人數達到或超過董事會成員的壹半,3家企業探索了外部董事擔任董事長的作用。

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國有企業聯合重組積極推進。中央企業整體重組加快,99家(次)中央企業重組49次,企業數量由196家減少到149家。中央企業內部主業重組和非主業分離重組步伐加快,整合資源,減少重復建設。各地還通過多種形式對國有企業進行重組,發展形成了壹批對當地經濟有影響和帶動作用的優勢企業。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政企分開、主輔分離有序實施。截至目前,已關閉破產項目5000個,安置職工10萬人。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1299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主輔分離重組,安置富余人員233.8萬人。國企內部組織架構調整,各類投資清理,管理鏈條壓縮。目前,大多數企業已經將管理層級減少到三級以下。

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壹步提高。國有企業圍繞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積極推進自主創新,進壹步加大科研開發投入,開發了壹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壹批企業積極開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2004-2007年,中央企業科技投入從6165438+6億元增加到654338+0773.5億元,年均增長42.6%。國有企業在國家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獎和創新型企業試點中占有較大比重。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奧運場館建設等重大工程凝聚了國有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嫦娥壹號探月和“殲十”工程成為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的典範。

國有企業經營機制進壹步轉換。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改革不斷深化,普遍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全員競聘上崗和崗位工資制,初步建立了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工資能上能下的新機制。中央企業分七批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高級管理人員103人,目前通過市場化方式選拔的各級管理人才約占總數的30%。壹批企業建立了較為完善有效的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全員競爭上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收入分配與績效掛鉤的機制。

(三)國有企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02-2007年,我國國有企業數量由15.87萬戶減少到16.5438+0.5100戶,但營業收入、實現利潤、上繳稅金分別增長18.7%、36%和20.4%。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年均增加1.5萬億元,銷售收入年均增加1.3萬億元,利潤年均增加1.5億元,上繳稅金年均增加1.5億元。2007年,全國國有企業上繳稅收1.77萬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的34.5%。在2008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內地企業有26家,均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比2002年增加了15家。

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進壹步顯現。國有企業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石油石化企業在國內成品油與進口成品油價格倒掛嚴重的情況下,努力加強管理,降低成本,保證國內成品油的穩定供應。電力企業加強電網改造,加快農村電力事業發展,全面推進“戶用電氣化”工程,保障了電力供應。電信企業實施“村村通”工程,在經濟社會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壹些特殊時期,國有企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面對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雨雪冰凍和地震災害,國有企業不顧條件和代價,為抗擊災害、確保經濟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方面發揮示範作用。國有企業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堅持節約和清潔發展。2004年,中國石油、寶鋼集團等6家企業在中央企業中率先發起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的倡議。廣大國有企業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精神,積極開展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活動。2007年,石化、鋼鐵、發電等八大行業中央企業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別下降7.1%、18.7%,部分企業能耗、水耗、汙染物排放指標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北京奧運會安保工作做出積極貢獻。施工企業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奧運場館建設。通信企業全面提升網絡安全,確保奧運通信暢通。電力企業全力保障奧運供電,迎接迎峰度夏。石油石化企業周密安排,增加庫存,做好奧運期間油品保障工作。13家服務業企業積極開展“金牌服務奧運”活動,進壹步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相關國有企業要層層落實奧運安保責任,做好奧運配套服務的安保工作。

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找到了壹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道路。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這條道路,國有企業就壹定會做得更好,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工商銀行股票股價最低為多少
  • 下一篇:如何查詢會計證?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