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海爾企業文化的基本信息

海爾企業文化的基本信息

壹、高度重視“以仁為本”與“以人為本”的矛盾 2000余年以來,儒家“仁本”價值觀已經深入國人骨髓,成為中國人的基本心理結構與人格特征,而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國際市場競爭必然要求“人本主義”價值觀為企業管理的提升提供支撐。在現階段的中國社會,“人本主義”價值觀的發展,受到社會條件的制約。

1、作為壹種社會價值觀念,其發展受制於商品經濟發展的水平。

壹個社會的文化觀念,滯後與社會經濟發展,社會學家索羅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文化遲滯(culture lap)。馬克思主義也認為,壹個社會的經濟基礎變革才是造成政治、思想上層建築變革的原動力。中國社會自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因素逐漸發展壯大,但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仍不完善。

2、人本主義觀念對社會制度有其特定要求:(1)私有財產制度確立,並得到有效保護。(2)民主政治與法律制度健全。人是社會的人,而非單位人,破除了人與土地、人與單位之間的人身依附關系。

只有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上破除了限制人員就業、遷移的藩籬,有效保障人的基本權利不被非法侵犯的基礎上,以追求自由、平等、獨立為特征的人本主義觀念,才能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

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從物質生活到精神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基本價值觀仍處於傳統價值的籠罩之下。“以仁為本”的傳統價值觀形成的民族心理積澱,將長期影響我們的行為方式與管理方式。這種影響既表現在壹般員工對以“泰勒制”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的抵制行為中,也體現在管理人員與員工對“優秀領導方式”的理解中。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以個體意識、個人主義為表現的“人本主義”價值觀將更加深入人心。沒有經過西方社會宗教意識的熏陶,沒有已經內化的職業素養、敬業精神、法律意識等價值體認的保證,造就更多的人格不統壹,或缺乏獨立人格的極端利已主義的“經濟人”。正是在這種由傳統價值觀向現代價值觀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價值觀”的真空,造就了極端利已主義的流行。基於這壹現實,幾乎所有的企業在進行企業價值觀的確立時,都把反對“個人主義”,強調“團隊精神”列為基本出發點。

“以仁為本“與”以人為本“的矛盾,是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根本癥結。海爾的實踐表明,在當前企業管理中,必須仔細研究、利用和改造傳統價值觀,將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念、管理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滿足中國企業的管理需要。

二、文化管理是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1、文化管理的含義

文化管理,是繼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後的壹個新的管理發展階段。所謂文化管理,是從人的心理和行為特點人手,培養企業組織的***同情感、***同價值,形成組織自身的文化;從組織整體的存在和發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種管理方法,進而形成統壹的管理風格;把企業管理的軟要素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以文化引導為根本手段,通過企業價值觀培育、管理制度推進,以激發職工的自覺行為為目的,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的獨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2、海爾管理模式的實質是文化管理

海爾按照廣義文化觀的要求,以觀念創新為引導,以制度創新為手段,實現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效果,並以物質文化創新實現“敬業報國”、創世界名牌的企業精神與追求。

海爾的文化管理,是基於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傳統和社會心理,密切結合社會轉型的現實,“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自成壹家”(張瑞敏)的中國式管理的典範之壹。

3、文化管理是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中國社會正處在劇烈的社會轉型時期,制約中國企業管理水平的外部環境條件非常復雜,這種制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成熟

因為歷史原因,我國企業管理,大多仍停留在經驗管理階段,沒有經過科學管理的充分發展階段,在細節管理、基礎管理、定量管理等方面,與西方存在巨大差距,需要加緊學習、吸收。

②歷史與傳統的影響

傳統文化心理結構與計劃經濟影響下形成的平均主義思想,對西方引進的科學管理、嚴格管理,抵制心理嚴重。

③似是而非的觀念影響

當前企業界與社會大眾,存在對“以人為本”的錯誤理解,認為“以人為本”就是要放松對員工的制度約束與要求。

因此,我國企業必須做到,既要依靠傳統文化價值觀要素抓緊吸收、改造西方科學管理階段積累的經驗,又要順應社會價值觀念的變化,積極學習最新的管理理念與工具,軟硬並重,兩手齊抓,兩手都要硬。時間短,任務重,缺什麽,補什麽。這就是海爾文化管理的真正精髓之所在。

三、高度重視管理制度建設與員工心理反應的互動關系

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說過:“中國真厲害,天下無敵手,外國東西來壹件毀壹件。”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法律、管理制度,在中國的運用效果往往差強人意。

  • 上一篇:2022遼寧省遼陽市事業單位報考條件
  • 下一篇:焊接專業主要學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