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水葫蘆具有壹定的凈水能力,可以吸收汙染水中的壹些有害物質,可能用於汙水處理。其驚人的增殖速度造就了其超強的凈水能力:巨大的須根不斷吸收水中的汙染物。既能吸收汙水中的普通汙染物,又能應對汞、鉛等有毒重金屬。石油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去除率可達95%以上,甚至向周圍環境分泌殺菌因子,大大減少腐生菌和大腸桿菌的數量。其次,據專家考證,水葫蘆是壹種食用植物。吃起來像大白菜,是地道的“綠色蔬菜”。炒水葫蘆和煮水葫蘆味道都不錯,除了它的根。由它制成的超過65438萬+瓶飲料在武漢上市,銷售壹空。再次,水葫蘆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治療感冒。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包括8種人類生存所需但自身無法制造的氨基酸。吃水葫蘆可以直接補充這8種氨基酸。所以有人認為水葫蘆是個好東西。
當然,大多數人是反對上述觀點的。這是因為每到夏秋季節,水葫蘆在我國的廣大水域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尤其是南方各省。這種原產於南美洲的觀賞植物,已經泛濫到中國大地。他們列舉了水葫蘆的幾個缺點:壹是水葫蘆泛濫堵塞河道,影響交通,其腐爛的枝葉汙染水質,增加河床淤泥,形成二次汙染;其次,由於水葫蘆繁殖快,容易在生長區域形成優勢種,導致其他水生植物減少甚至滅絕,並且會降低光線對水體的穿透能力,影響水下生物的生長,造成生態鏈失衡;第三,我國各級政府每年都要花費巨額資金進行水葫蘆的人工捕撈。數據顯示,廣東、雲南、浙江、福建等地每年人工打撈水葫蘆,僅浙江溫州和福建莆田人工打撈費用分別為1000萬元和500萬元。國家總支出至少要超過1億元,而且要年年持續;水葫蘆給農業灌溉、糧食運輸、水產養殖和旅遊業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第四,在壹些地區,水葫蘆甚至“影響”了公共秩序,密集的植物斑塊為犯罪分子提供了天然的藏身之處。
看水葫蘆的利與弊,無論是從經濟、生態還是社會角度,這筆賬都是壹個結果:得不償失。因此,水葫蘆被列為世界“十大有害雜草”之壹。權威人士石幹指出,小小的水葫蘆反映了壹個需要警惕的生態和平大問題。那麽,如何解決水葫蘆泛濫帶來的各種不良後果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措施:
第壹,如果實踐證明水葫蘆確實有營養和開發價值,可以用來做菜,做飲料,加工成營養添加劑。
二是解決水葫蘆專用打撈船的設計、制造和產業化問題,提高工作效率,節約費用;
三是采用化學防治方法,努力開發研制新型高效環保農藥;
4.從水葫蘆原產地引入象甲、夜蛾科等天敵,建立種群,對水葫蘆實施長期控制。
5.通過研究水葫蘆的生長規律,開發水葫蘆的生長控制方法,或者破壞其生物物種,擾亂其生長期,比如讓其在冬季繁殖,使其因水溫不適應而死亡,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水葫蘆泛濫的影響。
當然,以上方法必須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技術上簡單;同時,在解決了水葫蘆泛濫的問題後,還要避免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