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多大的成功,背後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像普通人壹樣,王永青起初沒有多少錢,也不是出生在富裕的家庭。相反,在1917年,王永青出生在壹個貧窮的家庭,老壹輩人的生活非常貧困。全家幾個人的日常開銷都落在父親肩上,生活勉強過得去,日子就這樣壹天天過著。剛學會走路的王永青會跟著媽媽出去撿些柴火或者煤回家生火。
但是在他九歲的時候,作為家裏頂梁柱的父親突然生病,沒有辦法出去賺錢養家。這時,王永青面臨著自己出去賺錢的問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小學畢業後,王永青停止了學業,靠打零工來貼補家用。然而,因為他賺的錢少,而且厭倦了他的工作,王永青總是覺得不可能繼續這樣下去。於是在1932,15歲的王永青去當學徒,在壹家米店工作。年輕是他最好的資本。雖然失去了上學的機會,但他堅信自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好領域。
在米甸當了壹段時間學徒後,王永青終於下定決心獨自外出。年輕的王永青找到他的父親,要求新臺幣200元作為他的發展基金。用這200元新臺幣,王永青開了自己的米店。但由於店面偏僻,加上其他店的競爭,王永青的米店生意並不好,壹天也賣不了多少米。這時,王永青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米店不同於其他商店。
很快他就想到可以改變大米的品質,因為當時收割大米的技術比較落後,所以大米裏總是夾雜著壹些零散的小石子。他把米清理幹凈,然後拿到外面去賣。此外,他還免費幫顧客洗衣服、淘米。客戶覺得享受到了實惠,生意變好了。越來越多的人來買他的大米,王永青也因為他自己的米店賺了壹點錢。事業上小有成就的王永青馬上意識到,抗日戰爭結束後,木材生意明顯比買大米賺得多。
於是王永青轉行開了壹家木材店,果然,正好趕上戰後重建,需要大量木材,於是王永青又發了壹筆橫財。但是,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木材行業,競爭壓力壹天比壹天大。因此,幾經思量,王永青選擇退出收購木材的行業。
當時,因為賣木材,王永青已經在商界小有名氣。現在他突然想退出。很多人覺得不解,甚至對他嗤之以鼻。1954年,38歲的王永青創辦了福茂公司,也就是臺塑集團的前身。雖然公司壹開始經營狀況並不好,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然而,在王永青的精心培育下,世界上最大的PVC塑料顆粒生產企業誕生了。
此時,擁有大型企業的王永青不再受資金限制。他對在大陸投資並不擔心。畢竟他的錢都是從大陸賺的。於是他在美國買了1億平方米的土地,讓中國人居住。此外,他還熱衷於公益事業,累計捐款超過1億元。為了更好地解決山區孩子上學難的問題,他還捐建了4000多所小學,這些小學分布在全國各地,但他的目標是在全國建10000多所小學。王永青還成立了壹個慈善信托基金,累計資產100億元,以更多地照顧壹些弱勢群體。2005年,王永青還投入近3700萬元用於殘疾人事業。
總結
由此可見,壹個成功的創業者不是靠投機取巧,而是靠真本事,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奮鬥和努力。90歲時,王永青總是把自己放在工作的第壹線。人生的年輕人不能被眼前的小錯誤和小困難所阻擋,堅持自己的信念,努力,最終壹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