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版Elf 1還沒來得及試駕,壹個朋友就把雙電機Babos版提了上來,借過來試壹試。熟悉smart Elf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款車是吉利廣闊平臺的產物。除了外觀和內飾由奔馳負責設計,汽車的核心層面由吉利完成。
靜態體驗
在大趨勢的大潮下,smart已經不是以前的smart了。過去體積小、卡在縫裏的smart已經成為過去。現在Babos版的智能精靈#1已經不是城市精靈了,而是小城市炮。
(妳自以為聰明)
(非常聰明)
如果照片的對比不直觀,我們再來看看身體數據的對比。以前smart fortwo的機身尺寸是2695*1663*1555,現在smart Genie 1的機身尺寸來到了4300 * 1822 * 1636(Babos版)。
在外觀上,精靈1依然以圓潤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打動了以女性為主的消費群體。當然,巴博斯版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前臉換成了類似於進氣口的設計,更大面積的剎車盤,紅色的制動卡鉗,專屬的雙色搭配,都為其增添了氣勢。
車內的皮毛,方向盤上的BRABUS標誌,紅色的安全帶等等都暗示著它不是壹輛普通的精靈1。車的設計也延續了精致圓潤的外觀,十分討喜。但是車內用料的檔次,無論是視覺上還是觸覺上,都像是幾十萬的車的水平。可惜大面積的硬塑料和壹些成本更低的皮革還是有點。畢竟是smart,用的材料不影響駕駛。
(好的設計,普通的材料)
中控UI的設計很特別。以地球為背景,可以快速導航回家或者去公司。音樂、導航等常用功能可以快速調出。使用後,即使切換回主界面,仍然可以保留壹張卡進行操作。設計很用心。空調的溫度調節和座椅的加熱固定在屏幕下方,使用方便,學習成本低。Genie 1的語音控制識別率也比較高,導航、空調調節、駕駛模式切換等基本功能都能準確識別,但副駕駛也可以語音控制駕駛模式,壹般只有主駕駛才能控制。
空調的二級菜單在固定欄打開,內容和排列也很直觀簡潔。果然,吉利的產品遠遠好於奔馳的標準。
我不滿意的是,用了8155芯片後,車床的流暢度還是很差,滑屏打開應用會有卡頓。其流暢度和動畫效果與新勢力的優秀車床還是有壹定差距的。另外全景影像配不上它的定位,成像效果和分辨率在國內充其量也就十萬出頭的水平。
雖然屬於小型車,但因為是嚴肅的SUV造型,後排乘坐體驗尚可,座椅靠背不算太陡,腿部空間和腿部支撐也尚可,應對短途乘坐沒有問題。
頭部空間很不錯,更難得的是使用了同級別甚至電動車都不多見的厚實電動遮陽簾。
雖然在靜態層面上缺乏高級感,但側重於女性市場的定位,設計令人賞心悅目。靜態騎行和人體工程學無重傷。相比國產品牌,smart logo多了壹點B格。總的來說,靜態體驗還是可以贊的。
動態體驗
看到精靈1的方向盤大小,第壹眼就已經給人很好的印象了。尺寸較小,外圈包裹了Babos版特有的翻毛材質,但方向盤外圈包裹了反毛,握持時內圈護套感覺有點裂開。轉向隨速度和角度的增益壹般都是合理的,沒毛病。但作為壹款跑車,它的轉向中心感較弱,彎道的阻尼反饋可以再調整壹點。另外,值得稱贊的是,Genie 1的眼光非常好。不像某些電動車為了風阻而做鼠標,它的正面和側面都很寬。
雖然是在氪001這樣的廣闊平臺上,但是電動開關剎車的標定比001完善多了。在運動模式下,001有明顯的兩段式動力,即動力不會瞬間爆發,先給壹個微弱的加速,然後延遲動力,我個人可以接受,因為開車不容易暈。而在精靈1上就不再是這樣了。踩下開關,動力及時釋放,比例和線性感覺更好,開下來也不頭暈。制動方面也有了顯著進步,前段不再明顯過輕和制動力很小,前後段的反饋力和制動力更加均勻。
從城市優秀代步車的角度來看,底盤的振動濾波略薄,對小振動比較敏感,但作為壹款Babos版的跑車還是可以接受的。它跑在路面破碎、坑窪多的路面上,但底盤傳遞的振動幅度並不大,沖擊感盡可能的平滑,車身很穩,但前懸掛的濾振效果明顯比後懸掛差。
操控方面,我沒有開的太猛。畢竟朋友的新車沒敢奢望什麽,但主觀上給我的駕駛感覺是很好開,很好控制。它的懸掛、電動開關和轉向調校都沒有硬派駕駛的感覺。轉彎時,車身跟得不錯,但也保留了壹些側傾。簡而言之,它的駕駛感覺很協調,都圍繞著容易駕駛和靈活性的方向。至於是不是足夠好玩,有局限。
摘要
Smart Wizard 1壹般在靜態和動態方面都有不錯的體驗,但是雙電機版的價格達到了28w,實際續航300公裏左右只能滿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其實這個價位不足以衡量底盤的高級感和內置的用料和氛圍,但它準確定位了女性市場,有著靈動的都市麗人標簽加成,真正跑的車型都是20w出頭也是情理之中。另壹方面可以看到吉利廣闊的平臺,在調校方面的進步非常快。氪的壹些缺點在smart上得到了改進,改進和進步如此之快,我覺得未來的國產車更值得期待。
本文來自易車號卡佳車評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請以任何形式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