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亟須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亟須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觀察 張欽晨

當前,我國已經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但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新要求,數字普惠金融將發揮作用的空間廣闊。因此,我們要順應形勢發展的新特點、新需求,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讓更有溫度、更有力度的普惠金融服務走進尋常百姓家。

相比傳統金融服務體系而言,數字普惠金融更加強調服務對象的包容性、服務方式的便捷性、服務內容的全面性與無差異性以及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我國的數字普惠金融雖然發展較快,但總體而言仍處於初始階段,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為了讓數字普惠金融惠及面更廣、發展更快,需要在理念上進壹步強化客戶至上,在手段上進壹步利用數字化技術,在管理方式上進壹步強化工作創新,以更好地為普惠金融的應用推廣服務。

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擴大服務範圍。普惠金融的 社會 意義在於,從 社會 公平的角度,能夠為農民、老人、學生、小微企業等金融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的服務,使其能夠利用金融服務獲得更好的經濟改善和生活便利。由於數字普惠金融想要覆蓋的目標群體很多屬於弱勢群體,所以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更需要被強調。過去為貧困地區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持,有時候用的是行政化的手段,數字普惠金融提供的則是有尊嚴的服務。不同的客群對資金的需求量不同,需求時間不同,償還能力也不同,金融機構應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服務多種多樣的客戶需求。

利用數字化手段創新金融工具滿足多樣化需求。為滿足疫情防控與金融穩定的現實需要,金融機構應加速推進金融服務向數字化的轉型,充分將互聯網技術創新成果應用於普惠金融目標的群體服務中,進壹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便利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壹步發揮積極作用。作為手段的互聯網技術有利於金融本質的發揮,有利於普惠金融的落地。疫情期間,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地發揮其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精準剖析客戶風險特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貸款,從而有效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小微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的資金周轉問題。尤其是小微企業在獲得金融支持的過程中,數字普惠金融促使中小微企業充分融入數字經濟,中小微企業包括“小店經濟”數字化轉型能有效迎合新型消費需求,升級培育新型消費業態,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為中小微企業帶來更多效益和新的發展空間,在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對於我們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也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加強數字監管能力建設保證可持續發展。數字技術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提高監管能力,規範行業行為,保證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可持續性。首先是解決好對數字普惠金融和傳統金融的統壹監管標準。統壹的監管標準是由數字普惠金融的性質所引發。金融企業通常接受企業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監管,在相關制度的監管要求下開展相關金融服務,對於同壹類型的企業或同壹性質的業務,不同省份和地區的限制和規定可能有所不同。但對於從事數字普惠金融的企業來說,這類企業的業務開展不受地域限制,有可能還會涉及到非企業所在地的其他地區,這就會導致企業所在地和服務開展地所實施的監管制度可能產生矛盾,從而影響監管工作的實效。為了避免此類矛盾的產生,就需要對從事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企業制定完整統壹的要求和標準,通過統壹的監管制度避免監管套利。其次是健全數字普惠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針對當前新的參與者增多、跨界合作較多、金融服務鏈條長、委托代理關系復雜、交叉性金融產品不斷出現等問題,應逐步完善數字普惠金融法律框架,明確各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建立遠程身份識別及開戶、個人信息安全、數據使用等方面的規範和標準;順應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新形勢,適時修訂已經滯後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加強中央和地方相關監管部門的協調,推動金融監管更加數字化,著力解決監管前瞻性、及時性以及手段多樣性不足等問題,切實保證數字普惠金融的良性發展。

通過數字普惠金融,讓每個人都能夠有通過金融服務改變自身經濟狀況,甚至改變家庭財富狀況的可能性。有學者研究發現,數字金融普惠可以有效減少城鄉貧富差距,可以促進居民的消費行為,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的增長,有助於推廣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雖然現在數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過程中還存在壹些問題,但從態度、技術、管理三個方面綜合施策、持續用力,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未來可期、前景光明。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經管學院)

  • 上一篇:慧聰網北京總部公司地址是什麽?具體點
  • 下一篇:技術總監的職業規劃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