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關於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的思考

關於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的思考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明確提出了近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浙江省把數字化改革作為新的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全面推進“數字浙江”建設。2021以來,浙商銀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浙江省委戰略部署,圍繞“兩個最好”總體目標,全面實施平臺服務戰略,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的基礎上,進壹步深化數字化思維和理念,提升數字化能力和方法,構建數字化體制和機制,積極打造“科技+金融+產業”。

壹、金融科技創新的基礎

近年來,隨著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數字化技術不斷湧現,廣泛應用於政務、金融、產業鏈等領域,逐漸拉開了各行各業乃至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大幕。銀行業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近30年的電子化、信息化建設和叠代,對科技手段的重要性和科技在金融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有了清醒的認識。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銀行業在技術變革浪潮中不斷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轉型和升級。電子技術取代了原有的手工操作和記賬模式,信息化實現了數據集中化、應用互聯化和業務在線辦理。當前,隨著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探索和應用,銀行業對數字化轉型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銀行通過金融科技深化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不僅推動了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也推動了各行各業產業鏈的轉型升級,為經濟社會的全方位數字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金融科技創新的挑戰

雖然銀行業已經開始加快金融科技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但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仍然存在內外部的制約和挑戰。

第壹,技術成熟度制約業務場景的落地。數字化轉型的浪潮得益於數字技術的快速進步。但各自領域的技術成熟度存在差異,每種技術在自己的發展時期都有自己特定的業務場景產品。技術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制約了應用場景的落地。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例,其在圖像識別、生物識別等方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語義識別、邏輯推理等領域仍處於技術發展的上升階段,尚未形成良好的示範應用。此外,比如區塊鏈已經廣泛應用於供應鏈金融等領域,但在跨鏈、鏈與鏈的壹致性、構建更廣泛的聯盟鏈作為基礎設施等關鍵技術上仍有待突破。因此,銀行的數字化轉型需要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競爭力,通過技術創新創造場景,重塑流程。

第二,安全的自控能力需要從內部和外部提高。我國銀行使用的操作系統、服務器等基礎設施、數據庫、技術平臺等軟件大多依賴國外相關技術廠商,自主創新和R&D能力有待提高。以區塊鏈技術為例,壹些銀行和廠商基於國外開源的區塊鏈底層平臺如Hyperledger Fabric進行二次開發,最終應用於金融業務。雖然是開源產品,實現了國家安全和監管要求的特點,但仍可能存在安全後門、使用制裁等問題。相應領域人才的匱乏也使得本地化進程更加艱難,國內的基礎設施、軟件能力、易用性、生態等都需要時間的考驗。

第三,標準化體系建設需要創新叠代。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通過產學研和叠代開發機制得到快速推進,甚至在“揭榜”、“賽馬”等關鍵技術上加速突破。標準化建設往往需要在技術和應用進入初期推廣期後才啟動,標準制定周期相對較長,不壹定能跟上新技術和應用的變化。要盡快建立適合數字化轉型的標準化體系快速叠代構建機制,為金融科技應用提供規範。

第四,互聯網沖擊了銀行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頭部互聯網公司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在零售產品、結構、運營上都是獨壹無二的。銀行在吸收融合互聯網典型機制的同時,也沖擊了自身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第壹,在組織架構上,銀行由於其獨特的金融屬性,需要在審慎的框架內進行有限的嘗試,而互聯網公司可以通過扁平化管理加快決策速度,其科技公司屬性允許試錯;二是在運營模式上,業務部門和信息技術部門相互獨立,需求驅動的研發工作難以支撐數字化轉型階段新技術應用的敏捷反應、快速決策和技術儲備,而互聯網公司通過以客戶為中心、以場景為切入點的理念,在零售端占據大量入口。如何平衡兩者,促進產品創新和應用推廣,需要根據自身情況綜合考慮。

三,金融科技創新對策

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新技術和金融場景的融合應用,更是體制機制的重塑。以浙商銀行近年來的實踐為例,銀行數字化轉型之路有四個核心。

第壹,加快科技進步,引領商業創新。目前,浙商銀行已成立研究院,將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全面應用於金融應用,優化業務模式,改造業務流程,加強數據應用,提高各條線業務和系統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時,浙商銀行與知名高校、高新企業建立聯合研究中心和金融科技實驗室,加強產學研合作,探索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技術,加強研究成果轉化,以科技引領業務創新。

第二,加強自控,加強技術進攻。浙商銀行堅持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核心應用自主研發。近年來,在區塊鏈、知識圖譜等底層基礎技術和應用建設上完全自主可控,積極擁抱鴻蒙系統、鯤鵬、麒麟、泰山等國內軟硬件基礎設施生態,通過多方安全計算、TEE等技術加強對個人敏感信息和數據的保護。自主可控離不開關鍵技術的研究和創新。浙商銀行積極參與各省部級重點項目和“揭牌”項目等。,以最大限度提升企業科技人員的創新能力和效率,攻堅核心關鍵技術,助力打造國內自主可控的金融科技發展模式。

第三,以標準化建設為導向,有序推進技術發展。浙商銀行廣泛參與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標準化。目前已參與制定《信息安全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參考框架》、《信息安全技術區塊鏈信息服務安全規範》等國家標準,參與制定由工信部電子標準院、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牽頭的具有行業和行業示範意義的標準,為金融科技標準化做出了貢獻。同時,浙商銀行積極參與人民銀行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加強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向行內標準的轉化和引導,切實以標準為導向,推動產品實施,提升各項技術和應用的標準建設。

第四,改變科技管理,創新協調機制。浙商銀行全面構建平臺服務等符合全行戰略發展要求的全新金融科技組織架構,實施以產品為中心的創新協同機制,推進壹體化敏捷R&D機制;實施“進出口”工程,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和高科技人才引進,培養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充實金融科技隊伍,通過金融科技產品出口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構建生態,形成標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繼續申請區塊鏈和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相關專利。截至2021年8月末,區塊鏈發明專利授權量為9項,居股份制銀行首位。

第四,金融科技創新

首先,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以雙引擎驅動商業創新。2017浙商銀行首創基於自控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將企業各類資產轉化為區塊鏈電子金融工具,幫助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遊企業盤活應收賬款,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為解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數據壹致性問題,提高鏈條上數據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浙商銀行通過采用物聯網技術采集真實實時的業務動態和動產質押數據,建立了“客觀信用體系”,通過邊緣統壹管控、原始數據上傳、多維度交叉驗證等機制,提升了風險管控能力,構建了良好的產業鏈供應鏈金融生態。目前,它已在金屬加工和育種。

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綜合應用,提高了風險控制能力。浙商銀行大數據風控平臺綜合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知識圖譜”技術,廣泛引入外部相關數據和模型,填補了客戶準入、關系、授信審批、貸後管理、預警管理、財務分析等系統支撐能力的空白。浙商銀行充分整合利用內外部數據,構建6543.8+0億的企業畫像知識圖譜,結合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技術實現輿情分析預警的自動化處理,根據大數據風控規則或模型形成預警信號或風控結論,進壹步深化各類金融科技技術的綜合應用,實現全行風險管控的數字化、移動化和智能化。

動詞 (verb的縮寫)金融科技創新展望

壹是縱橫驅動,構築金融科技應用創新基石。壹是頂層垂直驅動,成立“金融科技管理委員會”,創新科技體制機制頂層設計,從“壹N中心”向“壹部壹公司壹研究所”轉變,組織架構變革;第二,業務橫向驅動。通過金融科技支持團隊,各業務線進駐協同業務創新,從被動受理到主動提出,將金融科技能力主動融入業務模式,提高數字化能力轉化率;三是科技水平驅動,加強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建立適應數字化轉型、實現快速叠代的研發機制,建設適應不同行業技術輸出和業務服務的基礎平臺。

第二,對標同行,加強新技術的綜合應用。通過對標先進同業的產品服務體系和先進的金融科技手段,學習先進同業的好理念、好做法、好機制;探索5G、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集成和交叉解決方案,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形成新壹代金融應用技術,從而加快銀行業金融科技創新進程。

第三,切入場景,專註服務實體經濟。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痛點和難點,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場景服務為切入點,為“科技金融行業客戶”提供綜合服務解決方案,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制造業、鄉村振興、“雙碳”、綠色產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在有效服務實體經濟中推動自身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

文章轉載自《中國金融》第22期2021。

  • 上一篇:教師實習培訓的體會
  • 下一篇:關於申請資金的五份報告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