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中國企業的建設和運營有哪些新的要求?

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中國企業的建設和運營有哪些新的要求?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的全球經濟壹體化。經濟全球化作為壹個客觀的歷史進程,是市場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發展到壹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其基礎是經濟市場化、貿易自由化和生產投資的跨國化。

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由市場力量推動,跨越民族國家和地區的界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全球經濟壹體化的新趨勢。中國加入WTO後,國內市場競爭出現了國際化的新形勢。這既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面對這個國際舞臺,中國中小企業必須制定積極的發展戰略。

1.中國中小企業走向世界的機遇

(1)中小企業可以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統壹的全球市場,這為壹些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近年來,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這得益於“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調整以及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平等的路徑。

(2)良好的政策基礎。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能夠充分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近年來,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壹系列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外向型發展的政策,對其海外投資和出口退稅給予優惠,為其國際化經營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中小企業國際化提供了機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不僅中國的市場對世貿組織成員開放,世貿組織成員的市場也對中國開放。中小企業可以借此機會擴大出口,在其他成員國投資經營。

(D)信息化趨勢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國際化。信息技術的空前發展有助於中小企業快速、全面地獲取和分析國際市場信息;信息技術帶來的電子商務使企業的經營活動突破了地域、時間和企業規模的限制;網絡技術的使用還可以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供應商、客戶和消費者緊密聯系起來。這些都為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掃除了障礙,使中小企業也能在國際市場上與大企業競爭。

二,中國中小企業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壹)中國中小企業面臨內部壓力

1.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渠道不暢是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市場融資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可分為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就債券融資而言,我國政府規定企業債券的發行主體必須是大型國有企業和股份公司,企業凈資產必須在3000萬元以上,有連續三年盈利的記錄,因此中小企業很難達到上述要求。就股票融資而言,由於中小企業目前還不具備在深滬股市上市的資格,國內也沒有中小股票和債券上市的“二板”小市場,間接融資主要是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由於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高,信用可靠性低,缺乏有效的信用擔保體系和有效的抵押物,金融機構惜貸。

2.管理水平低。管理水平低表現在壹些企業內部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亂,浪費嚴重。許多中小企業實行封建的“家長式”管理模式,很少用先進的科學方法管理企業,缺乏創新精神;國家對企業的管理無章可循,同時又有章可循,缺乏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3.缺乏宏觀層面的政策。近幾年出臺的政策對大企業的優惠較多,對中小企業的考慮較少。“重大輕小”思想嚴重,缺乏統壹管理中小企業的領導機構。長期以來,我國沒有制定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使得中小企業的發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沒有完善的、系統的、持續的政策支持體系,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抓大放小”政策的實施中,部分中小企業還存在著放了或者賣了的錯誤思想和做法。

4.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在市場環境方面,中小企業發展的障礙源於過去的計劃經濟,以及計劃經濟下形成的行業內大企業造成的人為壟斷。對中小企業有很多限制性政策,比如行業準入門檻。現在有些行業如醫藥、出版印刷等必須是國企,上市指標和自營進出口權也向國企或大中型企業傾斜。同時,市場交易缺乏規則,市場秩序混亂。此外,壹些部門執法不力、不公正、不嚴,壹些地方政府在執法中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有關部門對中小企業征收各種稅費,使其不堪重負。

(二)中國中小企業面臨外部壓力

1.競爭全球化的挑戰。隨著世界經濟壹體化進程的加快,全球500家企業紛紛“搶灘”中國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400多家中國頂級公司已經進入中國,數百億美元的外國資本已經投資於中國市場,直接或間接在中國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這不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也給技術和管理相對落後的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2.高科技的挑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實質上是壹個技術創新的過程。國外大企業的強大靠創新,小企業的發展靠創新。發達國家也在產品營銷、技術出口、資本投資和資產管理方面進行創新。它們擁有優越的創新環境、完善的創新機制和豐富的經濟條件,但在這種發展趨勢下,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

3.信息革命的挑戰。在新經濟時代,知識和信息已經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先機。國外先進企業的管理和信息系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從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經濟狀況、科技水平和企業實力來看,盡快進入高速信息時代還不成熟。

三,面對經濟全球化,中小企業應采取的對策

(壹)中小企業自身努力是實現國際化經營的關鍵。

1.努力增強自己的實力。(1)增強規模優勢。(2)註重培養和引進國際化管理人才。(3)中小企業應逐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發能力,不斷實現該領域的技術創新,發揮獨特的技術優勢。

2.加快信息化建設,努力發展電子商務。首先,企業必須建立強大的商務信息系統網絡,掌握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其次,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即在互聯網上以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國際商務活動。最後,中小企業可以采用壹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即虛擬企業的形式,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3.樹立國際營銷的觀念。中小企業要成功進入國際市場,必須實現營銷策略的創新,用國際營銷的新理念取代傳統的生產和促銷觀念,充分把握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特點,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長,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組織生產、策劃促銷手段、確定分銷渠道,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獲取利潤。

4.實施名牌戰略。21世紀是從名牌產品到名牌企業再到名牌經濟的世紀,名牌經濟是市場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小企業要實現國際化經營,必須實施名牌戰略,在保護自身品牌的基礎上強化名牌意識和觀念,站在國際市場的高度培育和發展名牌,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名牌的科技含量,以確保企業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5.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是中小企業走向高科技和國際化的必由之路。要允許和鼓勵具有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資本和智力成果參與企業分配,獎勵有特殊貢獻的員工特別是科技和管理人員,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政府應制定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通過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鼓勵中小企業發展。

(二)完善的政策體系是中小企業實現國際化經營的基礎。

1.完善並有效實施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針對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建議國家單獨設立支持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對外投資基金和出口貿易基金,以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融資方面,應給予中小企業更加寬松的融資政策,如放寬中小企業發行公司債和上市的條件;允許他們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進行適當的融資。

2.簡化外商投資項目審批程序,加強外商投資事中事後監管。建議成立直屬國務院的國家海外投資管理局,統壹對外投資的審批權限。同時,國家海外投資局要盡可能簡化審批程序和手續,提高審批效率,徹底改變現行外商投資管理體制下“部門多、手續繁、效率低、周期長”的無效局面,為中小企業國際化創造寬松公平的環境。

3.完善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配套服務體系。首先,加快制定和完善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法律法規,明確中小企業在跨國經營過程中的地位、權利和義務,以保護中小企業的利益。其次,動員外經貿部、進出口商會、外貿參贊處等駐外工作機構為中小企業收集國際市場信息,協助其組織壹些投資洽談會、展銷會、座談會等國際交流活動,使中小企業準確把握國際市場動態,順利開展跨國經營。

  • 上一篇:建設部對施工企業普及計算機應用和管理技術的四點要求是什麽?
  • 下一篇:昆明工商登記變更信息是什麽?我應該做什麽來改變信息?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