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就業優先,保障最基本的民生。

就業優先,保障最基本的民生。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完善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做好就業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我省各地都拿出實實在在的措施,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更多的暖心服務,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促進高質量的充分就業

在滁州市南譙區銀西社區,“三公裏”就業圈的二維碼貼在社區公告欄和小區樓道裏。想求職的居民可以隨時拿出手機掃壹掃,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職位在招聘,也可以直接輸入職位信息,系統會為其匹配條件匹配的工作機會。“我們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三公裏’就業圈平臺試點運行,暢通就近求職招聘信息渠道,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銀西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平說。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句話,讓亳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長安深有感觸。他表示,亳州市人社部門將緊緊圍繞就業是最大民生這壹基本點,充分把握勞動力市場演變規律和特點,準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完善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擴大就業容量,提高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努力交出壹份優秀的就業答卷。

“安慶將繼續推進就業暖人心,織密就業援助網,定期開展‘送工進社區’等服務,打造‘掌上零工市場’和‘三公裏’就業圈,加強對弱勢群體的就業援助,打造就業溫暖、創業活力之城。”安慶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

淮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楊春表示,將貫徹落實市第二十次黨代會精神,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心全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據宣城市人社局負責人介紹,該市將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就業要求,紮實推進就業暖人心行動,堅持線上線下融合,創新開展各類招聘活動,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匹配,巧妙解決就業和求職“兩難”。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在村‘兩委’的幫助下,我成了村裏的保潔員,每個月按時領工資。”靈璧縣楊疃鎮楊集村貧困人口郭偉說。

郭偉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弱勢群體就業援助”感到振奮。

據了解,蘇州市正在紮實推進公益性崗位開發申報工作,創新設置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社會事業、設施維護、社會治理等公益性崗位,積極接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優先吸納不穩定弱勢貧困戶等農村低收入人群以及因故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就業。

“我將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等壹系列重要論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就業創業服務需求。”合肥包河區人社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王偉告訴記者。

蕪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科科長周偉表示,該市將搭建“就業+創業+就業+培訓+服務”壹體化服務平臺,編織就業援助網絡,建立企業用工需求數據庫,跟蹤掌握重點群體基本情況、技能水平和用工需求,精準匹配崗位和需求,實現社區居民和經營主體“壹鍵求職”。

以創業帶動就業。

創業是就業的源泉。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完善促進創業和就業的保障體系,支持和規範新型就業形式。我省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創新支撐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和發展的良性發展。

“我們將把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開展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小老板培育工程’,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完善扶持政策,努力讓群眾‘好就業’、‘好就業’。”濉溪縣人社局局長郭說。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六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陳久松告訴記者,六安著力打造“紅巖歸來”品牌,搭建了集信息采集、職位發布為壹體的“紅巖歸來”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同時摸清全市人力資源底數,積極引導外出人員返鄉創業。目前,全市已建成人力資源池372.7萬人,創新創業人才庫3.65萬人,企業用工需求池2.6萬條,返鄉創業政策200多項。

馬鞍山市將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加快創業孵化平臺建設,營造優良的創業服務生態,營造濃厚的創業創新氛圍,打造“馬上創業”城市品牌,激發全市創業活力。“全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推進政策性崗位招聘,舉辦多層次跨區域聯動招聘活動,切實落實就業獎勵和人才引進政策,加強困難群體穩定就業後續幫扶,落實扶持政策。”馬鞍山市人社局副局長宋兵說。

“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業問題,大力實施穩定崗位回流、社保補貼、崗位拓展補貼等政策,幫助企業和支持市場主體穩定和拓展就業崗位;積極支持創業和靈活就業,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型就業形式,擴大就業增量;對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員等重點群體,提供1就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1技能培訓或就業實習,促進充分就業。”阜陽潁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劉哲清向記者介紹。

  • 上一篇:經濟管理類的證書有哪些?
  • 下一篇:打開騰訊企業郵箱需要做哪些設置?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