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決定決策層。
既然決策是壹種管理活動,就必須圍繞壹定的問題來進行。例如,在壹個軟件企業中,有企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發展自己;當前企業如何籌集資金;如何營銷企業開發的軟件產品;如何對開發出來的產品進行策劃、宣傳和銷售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壹個有兩個或更多層級的組織中,僅僅提出問題是不夠的。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必須對很多問題進行分析,明確每個問題的性質,確定這些問題是涉及組織的整體戰略問題,還是僅僅涉及局部的程序問題。明確問題的性質,是為了確定解決問題的決策層級,避免高層決策者糾結於許多壹般性問題,影響重大問題的決策。
對於決策者,尤其是高層決策者來說,清楚地認識到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提前正確地預測事情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二。明確的目標
決策目標不僅是制定決策方案的依據,也是實施決策和評價決策實施效果的標準。決策的目標是決策必須達到的水平。因此,決策目標必須合理可行。使壹個決策目標合理可行的標準應該是目標能夠實現,但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實現。定壹個很高的目標壹點都不現實,會讓人望而卻步,失去為之奮鬥的信心和勇氣,決定也會落空。如果目標定得太低,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實現,人們可能會認為很容易得到,覺得自己無事可做,進而失去應有的壓力和積極性。管理的實踐經驗證明,保持壹定的工作壓力是必要的,形成工作壓力的主要途徑是決策目標和計劃指標。
決策的目標首先要正確,這是正確決策的航標,其次水平要合理可行。
Ⅲ.制定替代計劃
可能有各種方法來實現相同的決策目標。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實現目標的效率也不同。決策要求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收益來實現目標。這就需要對各種方式方法進行比較和選擇,所以決策的第三個程序就是在允許的範圍內制定出所有可能的備選方案。
制定替代方案不僅是組織的壹項管理活動,也是壹項技術性很強的管理活動。這兩種選擇都必須以科學為基礎。如果方案中可以進行定量和定量分析,就要對指標進行量化,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定量分析,使每個方案盡可能建立在客觀科學的基礎上,減少主觀臆斷。
ⅳ選擇和確定最佳方案。
對決策的備選方案進行比較和評價,確定最優方案,是決策的關鍵環節。那麽,我們如何選擇和確定壹個最佳方案呢?
首先,我們需要組織壹個有效的團隊,從各方面評估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其次,要確定方案選擇標準。在經濟組織的決策中,選擇方案的標準壹般是以經濟效益為依據的。比如利潤、成本、回收期等指標,都是企業評估方案中最基本的指標。
再次,評選方案壹定要深入、認真、細致;評價方案不僅要以評價指標為依據,還必須詳細考察方案的可行性。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報告是選擇和確定的最重要依據。評價指標再高,如果不具備基本的實際可行性,也是沒有用的。
ⅴ組織決策實施
從現代決策理論來看,決策不僅僅是壹個簡單的方案選擇問題,還包括方案的實施。因為決策是否正確,質量如何,沒有實踐的檢驗是無法真正證明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而且,決策的目的是實施決策以解決最初的問題。如果選擇壹個滿意的解決方案是解決所提問題成功的壹半,那麽另壹半就是組織決策的執行。無法執行的決策,只能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因此,決策者必須把組織決策的執行作為壹個重要環節。
決策的實施首先必須有大多數組織成員的積極參與。為了有效地組織決策的實施,決策者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告知組織成員,以贏得成員的認同。當然,最可取的方法是設計壹個決策模型,以贏得更多成員參與決策和理解決策,從而更好地執行決策。
ⅵ信息反饋和決策的修改和補充
執行是檢驗決策正確與否的唯壹途徑。在決策中,再怎麽縝密的考慮,也只是事先的假設,難免會有錯誤或不足之處。而且,隨著外部社會市場形勢的發展變化,實施決策的條件不可能與設想的條件完全壹致。在壹些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因素影響下,實施條件和環境可能與決策方案所依據的條件和環境有較大差異。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不是現實,而是決策方案。因此,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要了解和掌握有關決策的各種信息,及時發現各種新問題,對原決策進行必要的修正、補充或改進,以不斷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和新條件。
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高決策水平。
壹項決策實施後,對某項實施的過程和情況進行總結和回顧,不僅可以明確功過,確定獎懲,還可以進壹步提高決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