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零碳工業園的運作指南——基於無錫零碳城市園區的發展

零碳工業園的運作指南——基於無錫零碳城市園區的發展

早在2020年3月,無錫就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提出了建設“零碳城市”的目標。相關新聞資料顯示:“根據對無錫市碳排放峰值的研究,在沒有重大經濟波動和技術突破的情況下,無錫有很大概率在2026年達到峰值,峰值規模在654.38+0.2億-654.38+0.3億噸(二氧化碳)範圍內。”

2020年無錫經濟總量約為1.23萬億元。能源活動是無錫市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占總排放量的93.6%。自從有電力數據記錄以來,無錫的用電量壹直在快速增長。2020年無錫全社會用電量760億千瓦時,最大負荷達到1345430千瓦,均創歷史新高。無錫是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典型代表。其經濟發展所需能源主要依賴化石能源,大量電力需求來自區域外,能源轉型困難。綠色能源結構方面,2020年無錫煤電裝機將超過50%,達到51.2%,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裝機僅占13.5%。綠色能源的發展仍需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因此,無錫建設“零碳城市”需要進壹步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和數字化建設,特別是發展有助於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產業。

2021市人代會期間,無錫市提出將積極推進“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戰略規劃,編制實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動計劃,規劃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的路線圖,率先探索建立零碳基金和零碳科技產業園。其中,無錫高新區也表示正在積極規劃設立零碳科技產業園,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知名的零碳科技集聚區和產業示範區,積極爭創國家級綠色產業發展示範基地和國家高新區綠色發展示範園區。

零碳建築是壹項極其復雜和先進的創新工程。首先,零碳戰略的第壹步是在源頭減碳。無論在建築、交通還是工業生產等其他領域,實現零碳的核心都是能源結構的轉變。能源結構的選擇可以在風電、水電、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調整合理的結構比例。前瞻認為,零碳產業園的具體實施可以從能源結構、低碳技術、智慧監管、減汙減碳等方面入手。

能源結構轉型:在零碳園區建設中,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園區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關註國家和地方政府綠色購電的相關政策,在條件成熟時開展綠色購電。

大力推廣清潔能源:通過園區因地制宜建設包括屋頂光伏、氫能等配套設施,推進園區清潔供熱,繼續推廣清潔供熱,擴大集中供熱範圍,因地制宜實施以氣代煤、以電代煤、熱代煤、集中生物質等清潔供熱方式。

發展節能儲能技術:通過協調工藝環節,優化生產組織,享受過程,實現園區由點到面的能源綜合利用。其中,儲能技術的發展也是推動能源結構升級的關鍵。

制造層面的節能

碳排放分析:根據碳足跡的量化標準,分析計算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

流程* * *享受:對可以享受的環節統壹規劃布局。

回收:園區生產物料實現100%回收。

綠色建築節能

被動式設計: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和圍護結構保溫來降低建築的能源需求。

綠色材料:在采用綠色產品和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增加回收材料的比例。

光伏建築:公共照明全部采用“風力光伏發電+LED燈”。

節能系統:走廊、樓梯間、門廳、大堂、大空間、停車場等場所的照明系統采用分區、定時、感應等節能措施,節約能源。

智能交通水平節能

門禁:尾氣汙染物超標車輛或環保信用不達標車輛不得入園。

在設施建設方面:加大園區內及周邊充電樁、加氣站、加氫站的投資建設。

在車輛管理上:鼓勵企業使用電動汽車或氫動力汽車,* * *享受純電動公交車。

碳捕獲和利用

碳捕集:燃燒前捕集、燃燒後捕集、富氧燃燒和化學鏈捕集。

碳運輸:將捕獲的CO2運輸到可用或密封的地點。

碳利用:捕獲的CO2將通過工程和技術手段作為資源加以利用。

供應: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微風風力發電系統、風光互補路燈、智能充電樁、鋰電池儲能系統、氫能儲能系統。

監測:建立園區碳排放指標體系和碳應用,為後續產業鏈優化和數字碳減排提供方法支撐和系統框架。

管理:以園區各類能源數據為基礎,進行綜合調度和能耗管理優化。

服務:利用相關碳數據管理、碳核算模型、碳足跡溯源等指標,幫助決策者完成智能決策,配備園區碳核算、場景碳減排、碳中性路徑規劃等服務能力。

廢水水位

分流管理:進行雨汙分流,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分流。

分類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按水質分類處理。

* * *享受試點項目:開展* * *享受共用工藝設施試點項目,統壹收集處理廢水。

空氣汙染物水平

集中供熱:廢氣統壹收集處理,園區能源部分梯級利用。

* * *享受試點:開展* * *享受共用工藝設施試點,廢氣統壹收集處理。

固體廢物水平

壹般工業固體廢物:消除工業固體廢物排放和堆放,實現壹般工業固體廢物100%分類收集。

危險廢物:建立危險廢物暫存設施* * *享受試點,全程可追溯數字化管理。

土壤地下水位

土壤汙染重點企業:退出時必須進行土壤和地下水的退出調查並公示。

非土壤汙染重點企業:定期開展土壤地下水隱患排查和監測。

零碳園區建設既是上述各大層面的建設內容,也是現有園區在具體實施和建設中的現狀條件和資源要素,從而進行合理的梯度升級。目前國內也有壹批低碳園區,如北京金風亦莊智慧園區、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山東國網德州供電公司產業園、上海中國花卉博覽園、江蘇大豐碳中和產業園等,在具體實施中可以借鑒。

  • 上一篇:兩化融合發言稿參考
  • 下一篇:論文摘要寫什麽內容?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