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余德祥在特銳德青島總部接受了汽車之家的專訪。從充電樁到充電網絡,從新基礎設施到工業互聯網,從企業文化到生態體系,余德祥與我們分享了他對充電樁市場未來的願景,以及Teltex下壹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方向。
◆政策加速充電樁市場發展,戰火重燃。
充電樁行業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來。2009年,我國實施“10城1000輛”計劃,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領域投入試運營。2013新能源汽車正式推廣到民間,大規模充電樁需求隨之而來;2014被認為是充電樁市場發展的元年,社會資本大量湧入,特來電也在這壹年正式成立。
TELD由其母公司特銳德創立,特銳德是壹家電氣設備公司,於2009年在創業板上市。充電樁業務的布局,對於特銳德來說,是在電力行業的深度拓展。
雖然新能源汽車前景壹片光明,但大部分玩家進入這個行業後發現心裏沒底。建設充電樁,需要協調土地、電容等資源。充電樁建成後,面臨新能源車少、充電效率低等尷尬問題。余德祥算了壹下,在發展充電樁業務的6年時間裏,TEL已經投入了60億。
過去幾年,充電樁市場經歷了資本湧入、野蠻擴張和冷靜反思。現在已經有70%的玩家離開了市場,TEL是堅持下來的企業之壹,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充電樁運營商。截至目前,泰爾已投入27萬個充電樁,已建成運營1.6萬個,占全國公共充電市場份額的41%。
雖然經歷了六年,掙紮著堅持下來的玩家寥寥無幾,但近期政策釋放出的積極信號正在重燃整個行業的信心。上半年,國家電網和南方網宣布加大投資。國家電網明確表示,將投資27億元用於充電樁建設,全年新增充電樁7.8萬個。王楠計劃未來四年投資251億元建設充電設施,建設150座大型集中式充電站和38萬個充電樁;星星充電表示,今年預計投資6543.8億元建設充電網絡;寶馬集團宣布,將在年底前在中國市場建設超過27萬個充電樁...充電樁市場的“第二場戰役”似乎已經打響。
◆護城河夠寬。充電網絡是核心屏障。
雖然“槍聲”已經來了,但余德祥認為TELD的護城河已經夠寬了。表面上看,TEX的優勢是布局了國內最多的充電樁,但實際上,充電網絡才是其核心技術壁壘。TELD於2016確立了發展充電網絡的技術路線,如今已基本成型。
充電樁和充電網絡有什麽區別?余德祥給我們詳細介紹了壹下。充電樁是壹個物理插頭,把電簡單充到汽車裏,而充電網絡是幾十個、幾百個充電樁通過物理鏈接、智能改造形成的壹個區域內的微網。兩者的核心區別可以概括為兩點:壹是充電網絡具備能量雙向流動的能力,二是充電網絡的數據和信息交互更深入。
更具體地說,充電網絡可以分為四層:底層是設備網絡,即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充電樁;二層是物聯網,充電樁連接智能微網、配電網、電動汽車等物聯網設備;第三層是能源網絡,即充電樁在上面連接能源供應,在下面輸送給汽車和用戶;第四層是數據網絡,包括汽車、電池、機車的數據,風、光、水、電網的能源數據,充電、消費、支付等用戶行為數據。
目前,充電樁的集中管理和運營已經成為行業知識,其他充電樁企業也開始搭建平臺系統。余德祥認為,相比之下,TEPCO起步更早,形成了成熟的充電網絡模式和體系,不僅擁有最大的充電樁網絡布局,還自主研發了十大應用雲,構建了生態圈中互聯互通的大數據平臺。這些先發優勢是其他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趕上的。
對於特銳德的後續發展,余德祥總結為“壹機兩翼”的戰略,充電網絡只是兩翼中的壹翼。因為特銳德是從電力設備制造起家的,短期內這部分業務仍將是其主體,兩翼中的另壹翼是“新能源微網系統”,其核心業務是能源管理。余德祥把這個品牌命名為“特暖”。
在這樣的整體戰略下,特銳德未來的盈利模式將主要包括設備制造、收費運營、數據增值三個部分。余德祥表示,按照目前的財務結構,特銳德的毛利至少有60%來自設備銷售,30%來自收費運營,只有不到10%來自數據收入。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發展,收入結構預計每年變化65,438+00%。比如“明年裝備制造業收入占比下降10%,第二年下降20%,第三年下降30%,後兩者占比逐年上升”。
從制造到運營,再到數據增值服務,特銳德正在構建壹個閉環的商業模式。接下來,如果這三個業務可以循環使用,這個商業模式就真的成型了。
◆充電網絡背後的工業互聯網場景
“充電網絡將是工業互聯網最大的應用場景之壹”。在充電網絡的背後,TELD更大的夢想是建立壹個以充電樁為紐帶的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工業互聯網這不僅是電信的夢想,也是青島的城市夢。
2020年5月,青島發布《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規劃》和《青島工業互聯網三年(2020-2022年)實施方案》,希望通過三年努力,將青島建設成為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曾表示,消費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上半場,重塑商業形態,而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下半場,必將重塑產業形態。消費互聯網以消費、社交、支付、電商為主導,產業互聯網以大數據、智能制造、物聯網為基礎。
工業互聯網將依托全球工業,通過全球工業系統的計算、分析和傳感技術與互聯網的高度融合,將人、機器、數據鏈接起來,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供應和消費的高度融合。
立足青島,TELD欲打造全國工業互聯網場景。余德祥解釋了背後的邏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制造是汽車,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消費是汽車。電氣化使汽車從壹個機械產品變成了壹個電子產品,使得與車輛的鏈接和交互成為可能。
充電場景擁有最廣泛的連接和交互流程:汽車大數據、電池電機電控大數據、用戶行為大數據、能源大數據都可以匯集到充電網絡中,在雲端進行分析、傳輸和應用。智能充電網絡將汽車、能源、用戶鏈接起來,形成“互聯網、車聯網、能源網”三網融合,未來可能成為最大的“工業互聯網”,從而催生第四次工業革命。
主機廠有自己品牌的車輛數據,而充電網有平臺上所有品牌和車型的數據。車輛出廠後,充電網絡就成了每天與之連接互動的最大場景。換句話說,“誰擁有最大的充電網絡,誰就擁有最大的入口和數據,誰就能率先建成最大的工業互聯網”。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不足400萬輛。當數字按照工信部的規劃達到654.38+00萬和5000萬時,大數據和門戶的價值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目前,特來電計費網絡接入236個產業鏈和生態互聯平臺,日均數據量6TB。合作方包括汽車廠商、車輛運營平臺、政府平臺。
◆企業文化是生態土壤。
方向對了,風吹來了。對於德祥來說,下壹步最重要的是帶領團隊打造壹個共贏的生態系統。他說,整合資源的能力將是壹個重大挑戰,挑戰的核心在於能否賦能他人。“如果只從別人身上獲益,生態肯定做不到。要充分考慮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服務和需求。”
“這個行業有大樹、小樹、小草、小花。要構建這樣壹個生態,所有相關的行業、人員、資源都要整合到專電平臺上,* * *可以為平臺賦能,在平臺上獲得價值和收益。”
余德祥認為,企業文化是壹個企業的內生力量,是生態系統建立的土壤,可以為生態持續提供活力。泰瑞德的企業文化中有壹個醒目的關鍵詞,叫做“命運* * *文化”,強調“平臺* * *創造,責任* * *共享,價值共享,命運同舟”的理念。在他看來,只有創造互利共贏的命運,用企業文化滋養整個生態,才能反反復復,生生不息。
余德祥畢業於華北電力大學,電力行業工作經驗超過10年。2004年,余德祥正式創辦特銳德,用5年時間將這家企業培育成創業板第壹股。電傳是基於特銳德業務的“二次創業”。
回顧整個職業生涯,余德祥的職業生涯壹直沒有脫離“電”這個關鍵詞。“我大學畢業後壹直從事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工作。我喜歡這些東西,我也願意去想自己喜歡什麽。想多了以後,我會很容易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東西,我可能很容易發現壹些新的機會。”
今年3月,TELD獲得約6543.8+0.35億元的A輪融資,為TELD的後續發展準備了彈藥。余德祥對接下來的發展很有信心。“沒有山,沒有水擋住妳,也沒有霧霾。”他認為,TELD今年戰略的核心是把握發展的步伐,整合足夠的資源來實現目標。“第壹階段是方向,第二階段是如何朝著目標努力,又好又快又健康地跑。”
編輯總結:
過去幾年,充電樁市場壹直不溫不火,現在迎來重大轉折。在德祥眼裏,政策利好會加速充電樁行業的發展,這個行業已經到了壹個轉折點。對於特殊來電,下壹階段要繼續完善充電網絡建設,包括充電樁布局、前瞻性技術研發、生態體系建設等。
整個采訪過程中,余德祥回答問題的節奏不急不慢,仿佛所有未來的畫面都已經在他腦海裏了。他說,看到“建充電樁”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後,他問了自己十個問題,笑稱之為“十大靈魂審問”。回顧過去六年的發展,他堅信充電樁市場的曙光真的已經到來。(文/汽車之家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