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固定證據和準備證據
1、身份信息
向法院起訴,首先要知道被告的身份信息,個人的壹般包括身份證、暫住證或居住證、戶口本、出生證明、親屬關系證明和居住證明等;企業或其他組織壹般包括營業執行照復印件加蓋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企業基本信息。
2、證明法律關系的證據
壹般包括合同書、協議書、欠條、借條、結婚證、送貨單和其他電子證據。
3、輔助證據
比如銀行轉款憑證、發貨單、房屋所有權證書、機動車登記證書等各種證書等。
註意:
所有的證據都是按照起訴狀的份數準備,錄音錄像的證據需要刻印光盤並節錄成文字版。(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分門別類的整理,並註明頁碼,制作證據名錄)
二、書寫起訴狀
(壹)起訴要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法院提出副本。即被告+1的原則。
(二)起訴狀怎麽寫?
1、原告的身份信息:個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2、被告的身份信息: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3、訴訟請求;起訴要達到的目的,要求被告做什麽?怎樣做?。
4、事實與理由:就是為什麽要求被告或者為什麽要這樣做,壹切服務於訴訟請求。
5、證據清單:通常法院要求妳要提供證據清單,以便了解案件的基本情況。
0 2
第二步 去管轄法院起訴
1、根據法律的規定,先看是否是專屬管轄,如果不是,則看有沒有約定,如果如果沒有約定,壹般在被告所在地的法院,被告所在地包括戶籍所在地(身份證上的地址)和經常居住滿壹年的地方即經常居住地。(就醫看病除外)
2、特殊情況,原告所在地法院或被告所在地法院都可以,比如買賣和借款等合同糾紛案件。
註意:
壹般案件,掌握上述情況都能解決。
0 3
第三步:法院受理
1、根據立案登記制的規定,凡是能夠當場立案的當場受理,不能當場立案的則先登記並壹次性告知補充的材料。
2、符合法定條件的,7日內予以立案。不符合法定條件的,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案件受理後,7日內交訴訟費,否則視為自動撤訴。
3、若案件需要做財產保全,可立案時壹並提交財產保全申請書、銀行保函,並按照法律規定交納保全費。
04
第四步:送達傳票及起訴狀副本
1、最近調解比較流行,壹般法院要求先調解,調解不成才轉為訴訟流程。調解日期三十日。
2、不進行調解的壹般立案後15日到2個月左右發起訴訟安排送達,送達壹般電話聯系,讓被告到法院領取傳票,如果被告不去,則選擇郵寄送達、留置送達、電子送達。
3、如果以上都無法送達則公告送達或另外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30日,即視為送達。送達的同時確定了開庭時間。
05
第五步:通知原告開庭時間
1、原告知道開庭時間後,壹定要去,否則有可能按照撤訴處理;被告收到不去,則缺席審理,意味著放棄了答辯等權利。
2、開庭3日前用傳票通知當事人,用通知書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開庭前3日發布公告,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以及開庭的時間、地點。
3、在5日內送達起訴狀副本給被告,被告15日內提出答辯,5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答辯狀的內容,必須針對起訴狀提出的事實和理由及證據展開,抓住關鍵進行答辯和反駁,並提交有關的證據。
06
第六步:開庭審理:
(壹)、核對當事人身份信息:
原告坐在原告席,被告坐在被告席,壹定要看清楚了。書記員核實雙方當事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工作單位、職務、現住住址等信息。核實完信息壹般書記員會示意法官可以開庭了。
(二)、法庭調查:
1、壹般讓原告明確訴訟請求,簡述事實與理由。此時,如果妳想改變訴訟請求,應及時改變訴訟請求。
2、被告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發表意見,陳述事實與理由。
3、法庭根據案件情況詢問原告、被告或第三人案件事實問題。
(三)、證據質證
1、原告針對自己的訴訟請求,壹壹列舉證據證明,被告針對原告出示的證據發表質證意見、第三人進行質證。
2、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發表質證意見、第三人進行質證。
3、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發表質證意見、被告發表質證意見。
註意:
1、法庭調查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進行;證人出庭作證(證人如果不能出庭,經法庭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語言,由法庭宣讀;受訴法院委托外地法院代為詢問證人的筆錄應當在法庭上宣讀)經審判長許可,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有權向證人發問,證人應當如實作答 。
2、法庭調查結束前,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應當就法庭調查認定的事實和當事人爭議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分別詢問當事人、第三人、訴訟代理人是否還有意見,作最後陳述。
3、合議之後認為需要繼續舉證或者進行鑒定、勘驗工作的,可以在下次開庭質證後認定;如果認為此次法庭調查,未能查清案件有關情況,法庭可以決定第二次開庭法庭決定再次開庭的。
4、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對本次開庭情況進行小結,指出庭審已經確認的證據,並指明下次開庭調查的重點。如果認為案件事實已經查清,必要的證據已經齊備,即可宣布終結法庭調查,進入法庭辯論階段
07
第七步:法庭辯論
1、雙方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進行辯論,最後是互相辯論。
2、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3、審判長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征求各方最後意見。
08
第八步:法庭評議
法庭辯論結束後,審判長宣布休庭,雙方當事人簽庭審筆錄,看筆錄時,只需看自己說的有沒有被記錄或表達的意思是否壹致。每壹頁都需要簽名按手印,並在最後壹頁簽名簽日期。
0 9
第九步:發判決書
1、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壹律公開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當在10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2、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特殊情況是離婚案件,壹審法院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判決自收到判決書的15日為上訴期,裁定的話,則上訴期為10日。
註意:
1、簡易程序的案件壹般審限3個月,如果3個月內解決不了轉為普通程序,則審限為6個月。
2、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3、如果雙方都不上訴,則壹審判決生效,如果被告不履行生效的判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10
第十步:上訴
1、上訴按照壹審被告的人數提交上訴狀(上訴狀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和判決書或裁定書復印件,繳納訴訟費用。
2、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二審上訴,也可通過原審人民法院上訴,實踐中大多都是通過原審法院上訴的。
3、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0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11
第十壹步:申請強制執行
1、被告不履行生效的判決,則原告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申請強制執行需要提交強制執行申請書、判決書或裁定書、生效證明、身份信息、壹銀行賬號,如有二審則需要提交二審判決書。
2、壹般立案後,15日左右可以查詢執行法官是誰,然後與其溝通執行情況。
3、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壹般在6個月內執行,超過6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壹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或向本機法院申請監督。上壹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壹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4、執行終結本次執行,必須同時滿足法律規定的條件,否則不能啟動終結程序。
註意:
1、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前,人民法院還應當將案件執行情況、采取的財產調查措施、被執行人的財產情況、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依據及法律後果等信息告知申請執行人,並聽取其對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意見。人民法院應當將申請執行人的意見記錄入卷。
2、終結本次執行程序並不意味著法院不再執行妳的案件,也不意味“老賴”不需要還款了。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被執行人應當繼續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執行人自動履行完畢的,當事人應當及時告知執行法院。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
3、申請執行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以向執行法院申請恢復執行。申請恢復執行不受申請執行時效期間的限制。執行法院核查屬實的,應當恢復執行。
4、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的五年內,執行法院應當每六個月通過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查詢壹次被執行人的財產,並將查詢結果告知申請執行人。符合恢復執行條件的,執行法院應當及時恢復執行。
5、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不立即采取執行措施可能導致財產被轉移、隱匿、出賣或者毀損的,執行法院可以依申請執行人申請或依職權立即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控制性措施。
/s?__biz=MzkyMTM0MDUyMQ==&mid=2247484072&idx=1&sn=ac21ea003b20b05b1d13fb6c54a5f9aa&chksm=c1845daef6f3d4b8915b0e2023ac7ebea6a1334bccbd0c4f39d744c707e82c321c06f8278341&token=296695489&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