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菉交通便利,輻射四向,國道325線依城而過,廣湛公路、梅化公路縱橫貫穿鎮內。東距廣州市405公裏,西到湛江市65公裏,北往茂名市55公裏,南至南海3公裏,又依托廣湛公路為幹線與該市各鎮公路連成網絡,四通八達。
梅菉自古以來就是雲、桂及廣東省南部土特產與外洋貨物的集散地,商業興旺繁榮,素有“小佛山”之稱。城內居民以手工業為主,20世紀70年代後,已發展為以服務性工商業為主的城鎮,由小手工業發展到多行業體系。工業有塑料制鞋、羽絨、造酒、制糖、鑄造、食品、皮革、網業、造紙等。1978年以後貫徹改革開放的經濟方針,鎮辦企業主要有梅菉玻璃廠、梅菉酒廠、梅菉彩印廠等。1981年梅菉廣豐、躍進等民營鞋廠率先開辦,經過多年發展,形成獨具梅菉特色制鞋基地與鞋業市場。2000年以來,梅菉工業、商業和樓宇經濟發展迅速,市場興旺。解放路、同德路是市區商業中心地帶,港豐購物廣場、愛家超市、同德城等大型商場在梅錄迅速崛起。2004年和2005年,梅菉街道經濟指標考核連續兩年在湛江地區所有街道中排名第壹。90年代後,農業相對於工業、商業發展比較緩慢,耕地和魚塘面積逐年減少,主要農產品為薯類、花生、蔬菜。
2012年全街道完成工企業總產值35億元,同比增長10%,新增企業74家。
發展壯大工企業。繼續加大扶持傳統特色工業的力度,積極有效地推進民營企業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全面壯大工業經濟總量。塑料鞋產業繼續保持比較明顯的集群優勢,月餅制造業初步形成產業規模,新增規模以上工業吳川市廣福三鞋業有限公司。年內完成工業產值20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規模工業企業總產值 13.02億元,增9.1%。
全面拓展第三產業。針對第三產業在我街道地處市區中心和人多地少的實際情況,我們進壹步改善了市區商貿環境和服務質量,進壹步拓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轄區內商品流通活躍,市場興旺繁榮。商貿業、服務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發展態勢良好,第三產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進壹步增大。年內新增住宿餐飲限額以上企業吳川市金匯實業有限公司。轄區內***有工商個體戶5429家,年內新增859家。
抓好財稅征管和各項經濟。壹是積極培植財稅創收。加大稅收的征管力度,堵塞稅收漏洞,增加財稅收入。今年全街道鎮級體制征收9066萬元,鎮級財政壹般預算入庫2004萬元。二是各項經濟良好運行。社保基金征收和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有所增長。社保基金入庫16606萬元,比去年增長9.9%;固定資產投資額4.83億元,增長47.8%。
(二)堅持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城區面貌有新改觀
壹是市政項目的籌劃和建設穩健推進。充分發揮街道辦和居委會幹部的積極性,配合市政府致力於蓬吳線建設、濱江路拆遷、梅菉水閘、隔海河整治、同德城二期改造等的建設工作。二是城鄉清潔工程大力加強。投入8.5萬元,用於街道責任路段和6米以下路段和農貿市場的衛生治理。三是城區基礎設施有效改善。通過上級扶持和居民集資等途徑,投入資金近63萬元,鋪設了坡心嶺、塥塘壹街、祖廟五巷、何屋底新村、黃竹尾村等硬底化道路***1.3公裏。
(三)堅持加強黨的建設工作,作風建設有新亮點
1、優化自身隊伍建設。壹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通過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斷增強領導班子應對復雜局面、依法行政、總全局和領導街道科學發展的能力,建成了壹個團結務實、朝氣蓬勃、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領導集體。同時,結合市第壹書記掛點社區第壹書記,社區第壹書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社區黨組織建設、班子建設、隊伍建設、集體經濟建設,不斷更新學習載體,突出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大力補充新生力量,激發組織活力。年內全街道***發展新黨員36名;設立了街道黨代表工作室,先後接待來訪黨員群眾350多人次,為黨員群眾辦好事實事100多件;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站點充分發揮了網絡教育功能。三是嚴格按照《幹部任用條例》,公道正派地選好人用好人。2012年,在選拔任用幹部中,我們嚴格按照“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組織考察、黨工委領導班子集體討論票決、公示、任職”等程序提拔中層幹部1人,其中中層正職1人。四是落實離退休幹部政治、生活待遇。今年10月,街道再次擠出資金,為街道退休的居委會幹部購買了養老保險,進壹步提高了社區幹部工作的積極性。2012年,湛江市老幹工作現場會議在吳川舉行,我們梅菉街道漳州街社區作為離退休幹部“四就近”活動示範點,接受了湛江老幹局領導們的參觀指導,受到他們的壹致好評。
2、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高度重視並自覺承擔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作為反腐倡廉建設的“龍頭”工程來抓,納入黨工委、辦事處及各部門整體工作格局,突出責任分解、制度建設、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同時認真開展“信息促廉”活動及“村務e路通”工作,嚴格執行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制度,通過全面清理農村“三資”,強化“三資”日常管理,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確保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