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於從模具制造大國向模具制造強國轉變的進程中,信息化是模具企業發展的助推器,正因為模具企業的這種發展需求,領導者依托什麽樣的平臺?業務合作夥伴全球化、IT消費化、信息爆炸和員工日趨移動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發展方向。 目前模具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技術系統的信息化和管理系統的信息化。
技術系統的信息化主要是模具CAD/CAE/CAM技術的應用,實現模具設計制造過程的信息化或數字化。 模具企業是典型的面向訂單的單件多品種生產型企業。由於訂單的隨機性、產品的多樣性、設計制造的經驗依賴性、變更的頻繁性、試修模的不確定性等,導致模具的生產情況復雜多變,整個生產過程難以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所以管理信息化也被推到了壹個新的高度。現有的壹些ERP系統,甚至SAP、Oracle等國際知名大ERP系統供應商也沒有優秀的解決方案,很難滿足模具企業生產管理的上述要求,需針對模具生產特點,提供專門的解決方案。
很多模具企業在技術系統的信息化已經有意識提高自身水平,但在管理信息化上卻還壹直不夠重視,很多停留在用手工生產排配、用Excel進行生產進度管理、對生產產能根本無法判斷、對客戶的承諾交期根本得不到實現等初級階段;甚至很多大中型企業也未在此引起足夠重視。
模具企業生產管理是模具行業實施信息化的壹個重要內容,與普通的制造業信息化有明顯的區別,傳統的ERP系統並不適於模具企業。與國外相比,國內對於模具企業生產管理系統的研究和應用還有待進壹步提升。
國內模具企業在信息化管理應用上,在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對信息化管理重視不夠,系統集成度低,應用不夠深入。多數企業將精力集中在CAX單元技術應用和單元管理技術上,采用集成信息化管理系統(PDM系統和ERP/MES系統)的企業不多。將已有的CAD/CAM/CAE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如ERP/MES/CRM等信息進行有效整合的企業極少。
信息化的基礎是標準化,模具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德國等,模具標準化工作已有近100年的歷史,模具標準的制定、模具便準見的生產與供應,已形成了完善的體系。標準制訂方面,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適應市場經濟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建立了完善的標準制定、支持、管理的先進模式。我國剛組建了全國模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制訂中國自己的模具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但由於起步較晚,標準化程度和水平偏低。在模具標準件覆蓋率方面,國外發達國家已經達到70%左右,而我國只有40%左右,存在很大差距,也是我國模具企業實施全面信息化管理所面臨的壹個瓶頸問題。